让童心飞扬,为生命奠基
——赴崇信县学习小学班化教学有感
独店镇何屯坡小学何拴成
为了规范我校办学行为,学习和探索在小规模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提升办学质量的措施和途径,10月10日,我跟随杨校长参加了县局组织的农村小班化教学观摩学习活动。
在县局姚局长带领下,我们一行43人先后参观了崇信县新窑镇柏家沟小学的活力课堂、黄花乡水磨小学的个性课间、锦屏镇薛家湾小学的轻松课外、锦屏镇野雀小学的快乐童年,最后对在我县小班化教学方面走在前列的什字镇青岗铺小学进行了学习观摩。
整整一天的学习观摩活动,行程非常紧张,但大家的热情高涨,无论看到的,听到的都令人震撼——原来小学教育还能这样进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如此丰富多彩,这是我们以前所没有想到的。
崇信县地处平凉东部的丘岭沟壑区,大部分学校地理条件与我们独店相比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但崇信人能够因地制宜,循序推进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改革,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近年来,崇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突出政府行为,明确责任主体,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学龄儿童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和城区学校一样甚至高于城区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与此同时,崇信县能够顺应农村小学生源减少的现状,贴近农村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扎实开展了以“魅力教室——活力课堂——个性课间——轻松课外——快乐童年为核心理念的农村小班化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转变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拓展了教室功能,丰富了育人方式;转变了课堂模式,提高了课堂活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课业负担;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了个性养成。
使得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重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走进锦屏镇薛家湾小学,只见校园内绿意盎然,整洁清爽,教室的一角摆放着孩子们的生活用具,另一角的“植物园”缀满了各色鲜艳的花朵,教室内还有“竞争台”“展示台”等平台,用来展览学生的绘画、剪纸、书法、棋艺、手工等作品。
孩子们三两成组,有讨论习题的,有朗诵比赛的。
在野雀小学的每个教室,我们看到同样的场景,那就是学生几人围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教室里没有讲台,教师始终站在学生中间讲课;大课
间,学生们或拿着教室里的跳绳、跳棋、篮球活动,或用教室里的学习用具研究学习问题。
其实我们参观过的崇信县每所农村学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1.每个校园都是一道文化风景线,校园里到处都充满着人文气息,每一面墙壁都是优美的壁画,每一座花园都是学生的乐园,每一片菜园都是学生的实践基地,每一个设施都在向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
2.每个教室既是一座知识的宫殿,四面墙壁上张贴了识字图片、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图片;又是学生的展示舞台,学生自己动手开辟了识字擂台、我的发现、成长足迹、小组竞赛、周末生活、班级之星等栏目,悬挂了个人毛笔字、绘画作品;更像一个家,教室里除了四五组拼在一起的课桌,还有小沙发、小茶几、饮水机,角落里还摆放着乐器和象棋、跳棋、积木、跳绳、童子球等玩具和体育器材。
图书、常规的实验仪器也都在教室里摆放着,供学生随时阅读和实践。
3.每一节课都是活力课堂,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都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4.每一个课间都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舞台,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享受舒展的快乐,在各种竞赛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充满欢笑的游戏中认识生命的价值,开发生命的潜能,拓展生命的空间,感悟生命的力量。
5.每一次课外活动都是学校引导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和传授知识、技能,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课程体系,是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特长的有效途径。
总之,崇信县的小班化教育通过因材施教、关注个体,给学生一个活力课堂、送学生一个魅力课间、还学生一个轻松课外,达到让农村小学生阳光自信、全面发展、完美人生的宗旨,充分体现人性、人文、人本的教育理念。
学习和落实崇信县小班化教育思想,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理念决定行动,任何行动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理念则决定着教育的方式方法。
众所周知,儿童的最大天性就是好奇心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充满新奇感的。
他们要求参与、体验、探索,而不是教师高高在上的灌输式教育。
正确的理念应该是尊重儿童的天性,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就无限可能!教育不在于教孩子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只有快乐的孩子才是成功的孩子,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才是成功的教育。
所以成功的教育就是立足儿童实际,坚持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品质,张扬每一
个学生的个性风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把快乐还给孩子,把自由还给孩子,把真爱还给孩子!设计小班化教育正是体现人性、人文及人本思想,落实素质教育,达到让学生拥有快乐童年的目的。
因此,只有真心的为孩子着想,以孩子快乐、自由、终身发展为前提,想方设法去改变教育方式,教学方法,让孩子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温馨,从而爱学校,爱学习,爱老师,爱社会,爱国家,学生不但会学习进步,学有成就,更会成为一个知书达理、人格高尚的公民。
2.创设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文化不仅靠传授,更主要的是靠熏陶。
环境优美、内涵丰富、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会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因此,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校园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是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
从学校角度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的宏观发展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②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③加强学生课余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④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⑤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等作用;⑥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培养正确的舆论。
3.增添硬件设施,营造温馨环境。
要让学生爱校如家,必须营造温馨如家的校园环境。
目前,农村孩子留守儿童居多,他们虽然有爷爷奶奶照顾,但毕竟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只要学校和老师满足孩子的身心需求,让他们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学习和生活,脏了有清水洗手,渴了有热水解渴,游戏时有玩具,阅读时有书籍,操作时有仪器,展示时有平台,……让教室既是学习的阵地,又是玩耍的场所,更是孩子们温馨的家,孩子自然会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
而这一切都需要学校为学生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所以饮水机、洗手桶、毛巾架,积木、拼图、象棋、童子球,图书、仪器、作品展示台等儿童学习生活所需要的设施应该成为学校配备的必须品。
4.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
教无定法,教学模式也是五花八门,但外因要一定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真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才是最有效的模式。
教师只要能转变角色,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
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和质疑,就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课堂,更是高效课堂。
只要教师长期坚持发挥学生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学习成绩自然会突飞猛进。
而小班化的教学更有利于个别辅导和分层教学,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然会在校内完成各科作业,家庭作业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信了,也就更加热爱学习了,进步也就更快了。
5.不断学习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当今的时代,教育已从以往信息不对称的教育环境进入了信息对称的教育环境,教育的资源已经不仅是教材和教师,学生和社会已经成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迟早会被社会淘汰的。
每位教师都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
所以,认真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大胆扬弃以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当成为每位教师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