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公募基金业务对比及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美公募基金业务对比及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索引前言:重视公募基金业务对券商的意义 (6)一、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全新发展期 (7)(一)公募基金:泛资管行业的模范生、近年规模快速增长 (7)(二)产品形态:货基占据近半份额,权益产品开始发力 (8)(三)激励机制不断落实,释放公募基金新活力 (11)(四)公募基金公司股东背景:以券商为主,日渐多元 (12)(五)公募基金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已取代个人投资者占据主导 (14)二、美国共同基金行业发展的启示 (14)(一)市场概况:规模最大,发展成熟 (14)(二)美国共同基金:以股票型为主、费率持续下降 (15)(三)美国共同基金管理主体情况 (18)(四)美国共同基金投资者情况 (19)三、跨越时空的中美对比:较高的发展相似度 (20)(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仍处起步阶段,中美公募基金规模和构成存在较大差距.. 20(二)中国公募基金构成仍以货币市场型为主,而美国已完成从货币市场基金主导到以股票型基金为主的转变 (21)(三)从产品费率上来看,美国共同基金产品费率远低于中国公募基金 (21)(四)从基金管理主体角度看,美国共同基金已从以产品为中心演变成以独立投资顾问为中心 (22)(五)公募基金管理人的结构不同,美国共同基金市场中养老金占据着重要地位.. 22(六)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情况与美国上世纪末情况相似,公募基金市场存在较大发展潜力 (23)四、全球领先共同基金管理公司案例研究 (23)(一)贝莱德——资本运作快速扩张规模,引领科技金融发展 (23)(二)先锋集团——美国共同基金低费率和指数基金的开创者 (24)五、深度布局公募基金的券商将多维度受益 (26)图表索引图1:2017-2019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分类规模(万亿元) (7)图2:中国公募基金历年数量及规模(只,万亿元) (7)图3:中国公募基金净值与A股总市值对比(万亿元) (8)图4:中国公募基金规模与A股总市值及GDP的比例 (8)图5:中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按投资类型分(万亿元) (9)图6:中国公募基金产品结构-按投资类型分 (9)图7: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新发份额(亿元) (9)图8: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新发数量(只) (9)图9:中国单只公募基金平均净值(亿元) (10)图10: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资金净流动情况(亿元) (10)图11:国内公募基金整体平均费率变化趋势测算 (11)图12:中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数量(家) (12)图13:中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主要股东行业分布情况 (12)图14:2019年中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结构-按产品数量分 (13)图15:2019年中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结构-按产品规模分 (13)图16:中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规模集中度 (13)图17:中国2019年末公募基金产品集中度 (13)图18:中国公募基金个人与机构持有市值比例 (14)图19:中国公募基金(剔除货币基金)个人与机构持有市值比例 (14)图20:全球开放式基金规模构成-按地区分(万亿美元) (15)图21:美国共同基金规模、美国GDP以及上市公司总市值变化情况(万亿美元) (15)图22:美国共同基金规模与美国GDP及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例 (15)图23:美国共同基金资产规模-按投资类型分(亿美元) (16)图24:美国共同基金数量-按投资类型分(只) (16)图25:美国共同基金资金流动情况(十亿美元) (16)图26:2009年美国基金市场净资产分布-按管理方式 (17)图27:2019年美国基金市场净资产分布-按管理方式 (17)图28:美国共同基金费率(%) (18)图29:美国指数基金费率-按产品类型分(%) (18)图30:美国基金管理机构类型及占比 (18)图31:美国基金发起人数量(家) (18)图32:美国基金管理机构资产规模集中度 (19)图33:2018年美国共同基金投资者持有份额(万亿美元) (19)图34:美国个人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持有共同基金规模(万亿美元)及个人投资者比例(%) (20)图35:美国个人投资者数量以及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的比例 (20)图36:中美公募基金规模对比(亿美元) (20)图37:中美公募基金数量对比(只) (20)图38:2018年中美公募基金构成对比(内圈为美国,外圈为中国) (21)图39: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占共同基金总规模的比例情况 (21)图40:先锋集团历年资产管理规模(美元) (25)图41:不同费率对基金价值的影响(美元) (25)图42:国内部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对券商营业收入贡献占比 (27)表1:我国公募基金主要费用比率测算(年化) (10)表2:贝莱德主要收购事件 (23)表3:2019年营业收入排名前20的A股上市券商持有公募基金公司股权情况.. 26 表4:国内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对券商的营业收入贡献明细 (28)前言:重视公募基金业务对券商的意义熨平业绩周期性波动是国内外证券公司(投行)的共同目标。

自金融危机以来,华尔街大行采取的手段之一就是加大收费类业务如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信贷业务的规模,同时降低经营杠杆、压缩投资类业务的风险暴露。

国内券商尽管还处于加杠杆扩大投资类业务的主旋律中,但做大波动率低的收费类业务同样意义重大,尤其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之公募基金。

在《财富管理:头部券商新机遇》、《资产管理:头部券商新变革》两篇报告,我们聚焦分析了财富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对头部券商的意义。

本篇报告,我们聚焦同是资管管理、但关注度偏低的公募基金业务。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曾一度停滞且产品结构走坏。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2007年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万亿元之后,长达7年时间内,管理规模在2-3万亿元徘徊。

其后规模增长但结构走坏。

2014年初货币基金开始异军突起,规模从不足1万亿元跃升至2018年8月近9万亿元,占据公募基金规模逾六成份额,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虽阶段性突破3万亿元,但占比却呈下滑态势跌破2成。

随着资管新规相关配套措施落地,作为资管行业中监管框架最为严格、运作机制最为规范的产品类别,公募基金表现出较大的规范化优势,管理规模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产品结构亦呈向好态势。

2017年-2019年,公募基金规模从约9万亿元提升至14.77万元,占资产管理行业的比重由10.01%提升至12.89%(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

同时,2019年以来,优化公募产品结构、做大权益类基金的监管声音不断发出。

在权益类产品整体实现较高回报、政策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公募基金等多因素助推下,权益类产品管理规模显著回升。

2019年国内新设公募基金1050只,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比50%,债券型基金占48%,剩余2%为货币型基金、QDII基金等,从发行份额来看,36%为权益类基金,63%为债券型基金,QDII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合计占比仅1%(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

如果以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做镜鉴,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看几组对比数据:(1)截至2019年末,美国共同基金规模25.7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贝莱德管理规模达7.4万亿美元,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4.77万亿元,其中最大的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7114亿元(数据来源:ICI);(2)美国共同基金占GDP 的比重在80-90%左右、占股市总市值约50%,而我国公募基金的占比分别为15%和22%;(3)产品形态上,美国共同基金以权益投资为主,而我国公募基金仍以货币基金为主;(4)养老金账户为美国共同基金提供了约46%的资金来源,而我国刚开始起步。

因此,综合起来看,中国目前公募基金的现状与美国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情况较为相似,而70-90年代,恰好是美国共同基金的快速发展期。

尽管我国公募基金行业仍存在尾随佣金过高、产品结构仍有待优化等问题,但行业前景已然明朗。

作为公募基金公司的主要股东,券商无疑受益其中,且两者的协同效应正不断提升。

基金公司丰富的各类产品,能够帮助券商扩充产品种类,增强资产配置服务能力,加快券商的财富管理转型步伐;券商的渠道优势能够帮助基金公司销售产品,逐渐抵消外部机构收取的尾随佣金的压力。

同时,两者在研究、托管、融券等业务上具有协同效应。

更为关键的是,在大力发展收费类业务的道路上,公募基金业务能为券商提供稳定的营收来源,熨平业绩周期性波动。

一、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全新发展期(一)公募基金:泛资管行业的模范生、近年规模快速增长国内资产管理行业面临内外部变革,即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2019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14万亿元(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加速推进,资管行业即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行业内部迎来变革,随着《资管新规》等一系列重要法规和监管制度相继出台,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破刚兑、去通道、去嵌套、降杠杆”有效控制了风险,资管行业开启了统一监管的新时代,进入“回归主动管理能力,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阶段;另一方面,行业对外开放明显加速,QFII 及RQFIII 投资额度限制完全解除、公募基金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正式取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正稳步提升,外资力量带来的“鲇鱼效应”,以及推动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将使资管行业迎来多元化良性竞争的新局面。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主要由公募基金、非公募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券商资管、基金专户资管、期货资管)、商业银行非保本理财(理财子公司)、信托计划、私募投资基金、保险资管等构成。

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的下发,资管行业开启了统一监管新时代,各类资管机构将面临着更加充分的市场化竞争,需要突破旧有体制和思路,激活自身优势,实现转型升级。

而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中监管框架最为严格,运作机制最为规范的产品类别,在当前行业统一监管的背景下,具有较大的规范化优势。

2017年-2019年,公募基金规模占资产管理行业的比重稳步上升,分别为10.01%、11.76%、12.89%(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发展迅速,规模稳步提升。

在过去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募基金规模和数量均持续稳健提升:1998年公募基金行业正式起步以来,公募基金规模整体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2007年公募基金规模一举超过3万亿元,但之后的图1:2017-2019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分类规模(万亿元)图2:中国公募基金历年数量及规模(只,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几年中一直处在2万亿~3万亿间波动,直到2014年基金规模才突破2007年的水平;此后,公募基金规模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2015年末基金净值同比增长了85%,随后公募基金发展速度虽逐渐趋稳,但仍然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2014-2019年基金规模净值的复合增长率达26.6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