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 文献整理方面,成绩卓著

影印、重刊、校点、评注了《神农本草经》、《新
修本草》、《证类本草》、《滇南本草》、《本草品汇
精要》等数十种重要的古代本草著作。对亡佚本草的缉 复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对本草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精品课件
出版了诸多大型中药学专著: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第二版(1963年
2.内容:载方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此
书所载大多数为外科病,其次内科、妇儿科 疾病。除外用内服法外,尚有灸、砭、熨、 薰等多种外治法。
3.价值: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待开 发。
精品课件
(二)秦汉时期
1.《神农本草经》:《汉
书·艺文志》至《伤寒杂病论》 之间
《淮南子·修务训》“世 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 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 后始能入说。”
• 卷3 为“下经”,论“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 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 下经”。
精品课件
3.学术价值 1)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2)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 四气、五味、毒性、七情 3)大多数药物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黄连止痢、麻黄平喘、常山截疟、桑叶止汗 4.局限性 :丹砂列为上品第一味药
3)本 作根解,朴素的称谓。根根草草
可带指中药学
精品课件
补充:为什么通常称“一味中药”而不是“一 种中药”?
• 植物药不是只有一种来源,而是有不同的品种。 例如麻黄的来源:麻黄科的草麻黄、中麻黄、 木贼麻黄,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性能,所以可 以作为一味药物使用。
• 一种植物上也可以有多味药物。比如桑树,桑 叶、桑树皮、还有果实都是药物。
《雷公炮炙论》 1.成书年代及作者:南
朝·宋·雷敩(xiào) 2.内容:药物300种,每药先
述药材性状及与易混品种 区别要点,别其真伪优劣
3.学术价值:此书为第一部 炮制专著,标志着本草学 新分支学科的产生。
精品课件
(四)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
精品课件
《新修本草》 1.成书年代及作者:显庆四年,长孙无忌、
精品课件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我国第一部药剂学专著。 • 金元《珍珠囊》《药类法象》等丰富了药性理论如归
经、升降浮沉等。
• 元《饮膳正要》·忽思慧
食疗专著。对养生避忌、妊娠食忌、高营养物 的烹调方法、营养疗法、食物卫生、食物中毒都有论 述,介绍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法;蒸馏法制酒 工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由江苏新医学院编写,共收载中药5767种, 全书内容丰富,资 料齐全、系统,引文直接标注最早出处,或始载文献,有重要的文 献价值,是建国以来中药最全面的巨型工具书之一。
精品课件
成书于1999年,几乎涵 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全部内容, 总结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中药 学成就,载药8980种,增加了 化学成分、药理等内容,超过 了以往的本草文献,可以说该 书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 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
狭义的中药学:药物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中药的术语的出现,大概在清代的中后期,
也就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在前统称为药或者 本草。
精品课件
3.本草
1)中药的来源以植物药材最多,使用也 最普遍。韩保昇《蜀本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
言本草者,草类药为最多也。”
2)本 作动词解,研究、依据。
温。”
首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
精品课件
一、中药的起源
《淮南子·修务训》:“…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 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埆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 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 毒。”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晋·干宝《搜神记》“神农以赭 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 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 天下号神农也”
《本草纲目》
(六)明代
精品课件
1.成书年代及作者:明·李时珍
2.内容:载药1892种,自然属性分类,62类。
3.学术价值:
1)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分类学 “由微至巨、由贱至贵”完备的分类学体系, 比如川芎、当归、白芷、蛇床子放在一起, 后世分类都属于伞形科
书。”
达尔文称“16世纪的百科全
精品课件
源于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 1.采集天然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2.以动物为师。 3.日常生产,劳动生活。 4.有意识的探索手段。
精品课件
二、中药学发展史
(一)夏商周时期
酒剂的发明
伊尹创制汤液
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精品课件
《五十二病方》
1.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马王堆 出土)
中药学
杨勇 五教303
精品课件
课前说明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药学》? 二、怎样学习《中药学》?
精品课件
课前说明
学科地位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中医诊断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临床各科
精品课件
中药为中医理、法、方、药组成部分之一,是 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中药的应用是几千年来 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所以我们必须要学好中药。只有 在学好的基础上,才能用好中药,才能研究开发好中药。
• 《鹖冠子·世贤》:“若扁鹊者,鑱血脉, 投毒药。”
•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毒药苦於口利 於病,忠言逆於耳利于行。”
精品课件
2.中药学 广义中药学:研究中药的各种理论,来源、产地、
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知识 的一门学科。有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生药学、 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
2.内容:365味药、按有毒无 毒分为上、中、下三品。
• 本草知识第一次大总结
精品课件
• 卷1为“上经”,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 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 经”。
• 卷2 为“中经”,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 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赢者,本中经”。
理、法
方、药
中药学的地位 (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基础,也是中药研究的归宿。不可背离中医
的基础理论,否则就是对一般植物药,或者说对生药学的研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学习方法
➢1.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联系相关课程。 ➢2.学好章节概述,是掌握各类药物共性和要点
的关键。
含义;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原则;使用注意。
《本草品汇精要》
• 明代唯一官修本草。由刘文泰等49人编纂。 记载药物1815种,分10部,又各分上、中、 下品;绘有精美药图1358幅。
• 我国封建社会史上最后一部官修大型综合 本草。
精品课件
• 《救荒本草》 ——朱橚(朱元璋五子,周王)编;
• 《炮炙大法》——缪希雍著; • 《滇南本草》——兰茂著; • 《本草蒙筌》——陈嘉谟著。
李勣(徐世勣,英国公)、苏敬(苏恭) 2.内容:844味药,分苍白术、赤白芍 3.学术价值
1)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性著作)
比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
2)开创图文对照的先例,药图25卷,图
经7卷,正文20卷,目录2卷
本草知识第三次大总结
精品课件
• 《千金方》 作者-孙思邈;该书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后
精品课件
中药的开发利用,取得较大的进展: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统
计,我国有12809种中药材资源,其中有 11146种植物,占中药材87%,1581种动物, 占中药材12%;矿物药80种,占中药材0.62%。
原来靠进口的沉香、马钱子、安息香、 阿魏、萝芙木等已在国内引种成功。
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绘的刻版药物图谱。
精品课件
(五)宋金元时期
2.个人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精品课件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1).成书年代及作者:宋·唐慎微 2).内容:1558味 3).学术价值:
①文献价值
“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能够垂之千古而 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李时珍)
②药后附单方三千余首,大量附方的先 例
本草知识第四次大总结 精品课件
• 3.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 • 御药院→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修合药所→医药
惠民局、医药和剂局→太平惠民局 药局的设立,对于成药的处方、配伍、合药制
作、炮制方法、辅料用量均有明确的规定,促进了 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炮制、制剂技 术的提高。并将配伍禁忌的药物进行了总结。
2.《中国药物大辞典》:陈存仁组织编纂,收录词目 4300条,包含有关中药的古代论述和当时研究成果, 资料丰富,查阅方便,但错误较多。
3. 中药研究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麻黄、延胡索、贝
母等所含的生物碱,三七、羊角拗等所含的甙类等)。
精品课件
(九)新中国成立后
•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 加以提高。” -----毛泽东
版,公布于1965年)起,分为二部,其中一部为 中药。截止目前共发行7版,最新的为2005年版。
2.《中药大辞典》:1975年完稿,载药5767种。 3.《中华药海》:1993年出版,载药8488种。 4.《中华本草》:1999年完稿,载药8980余种。 5.《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1978年出版,载 药2202种。 6.《中药志》:原载药500余种,后有增补。
麻黄止喘
大黄泻下 常山截疟
精品课件
黄连止痢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本草经集注》:南北
朝 ·梁·陶弘景(456~536
年) 2.内容:730味药,记载一些药
物鉴别内容 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
3.学术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