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教育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相当重视,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却一直存在许多问题。
那么,下面就针对我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作出分析。
中国的人力资源投资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教育投资过少。
通过最近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教育投资占GDP比例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却是倒数。
2005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按地区划分,北美和西欧最高,平均达到5.7%,其次为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0%,中东欧4.9%,东亚和太平洋4.7%,阿拉伯国家4.5%,南亚和西亚3.6%,中亚3.2%。
而中国才达到2.82%。
尽管我国教育经费预算的绝对值逐年增加,占GDP比重也基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仍然很大。
中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但时间表却已推至2010年。
主要原因专家认为是由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比较低,因为我们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概只有不到25%,而西方国家这个比重很高,超过50%。
另外,我国从乡镇一直到中央有五级政府,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
需要研究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要激励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让这三级政府把更大的功夫用在教育上。
图1
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
单位:人年
份
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小学幼儿园
19 90 326 1337 3426 1070
7
1725
19 91 304 1355 3465 1050
2
1907
19 92 313 1365 3518 1041
3
2072
19 93 376 1448 3599 1065
6
2190
19 94 433 1293 3681 1081
9
2219
19 95 457 1610 3945 1101
2262
19 96 470 1780 4180 1127
3
2208
19 97 482 1905 4289 1143
5
2058
19 98 519 1978 4408 1128
7
1944
19 99 594 2032 4656 1085
5
1864
20 00 723 2000 4969 1033
5
1782
20
01
931 2021 5161 9937 1602
20
02
1146 2283 5240 9525 1595
20
03
1298 2523 5209 9100 1560 20
04
1420 2824 5058 8725 1617 201613 3070 4781 8358 1676
表1
二、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
发达国家的教育投资呈“金字塔”结构,初等教育投资比重最多,其次是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比重最少。
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投资最多的是高等教育,投资呈“鼓”状,初、中高等教育投资比重分别为8%、34%和32%。
高等教育资源比重之大,而相对比,有些贫困地区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达不到。
同时,我国教育体制的缺陷,造成专业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低下。
在应试化的教育下,更表现为学历化而非能力衡量人才。
传统的教育机制下,社会片面要求文凭和学历,扭曲了教育本身的目的,人才更表现为循规蹈矩,机械化,缺乏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挖掘,反映在市场上出现高学历、低能力之辈。
因此,改革教育体制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系。
三、人力资本地域分布不合理。
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
所以,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也不是很一致。
例如,2007年全国各地方对教育投资最多的前四位均为南方省份。
由于,我国南方经济发达,思想先进,所以,对人力资本投资就比较重视。
目前,我国人力资本无论在地域、行业还是城乡分布上都不合理。
在人力资本使用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不成熟和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从而出现大学生就业
…………
表2
尽管,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不能否认,近几年中国政府对于教育投资也是相当重视,在教育投资领域也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
这飞跃性的进展可以用“两个跨越”、“一个突破”、“一个重大步伐”和“一个确立来概括。
“两个跨越”,一个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2008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以下。
也就是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样一个目标,在本世纪比较完美的实现。
另一个跨越就是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002年就实现了大众化,这个大众化也是国际公认的。
“一个突破”,就是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
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分别达到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促使教育体系结构实现了深刻变革。
“一个重大步伐”,就是以促进教育公平引领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逐步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一个确立”,就是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确立。
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7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全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达到8200万,这样的数量在世界上也是居于前列的。
应当说,我国已经实现了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加速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正在成为现实。
解决对策:
1.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增加教育投资和改善教育结构。
我国应加大教育投资比重,改善不合理的教育投资体制,拓宽不同渠道的教育投资来源。
应该增加国家教育投资资金,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要继续提高,并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强化各级政府对教
育投入的责任,保证教育经费的逐步增长。
同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结构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
2.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联系社会需求而制定人力资本投资战略。
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欠发达国家的初等教育能产生最高的利润。
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等或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应向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倾斜。
3.平衡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区域间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差异比较大,这不仅表现在各种经济指标上,还表现在人力资本投资的数量和质量上。
因此,国家要采取相应倾斜的政策,平衡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
经过60年发展,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面临着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人力资本投资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仍然任重道远。
因此,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新的起点出发,继续向前迈进,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