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规制
• 2、准公共品方面的规制。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险、教 育、公共交通等方面。服务中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消费外 部性相对较小,但排除费用大(价格形成困难),如垃圾 处理及福利服务;另一种是消费的外部性大,但排除费用 小(价格形成并非不可能),如医疗、保险、教育、社会 保障等。 • 与准公共品服务有关的法律以充实准公共品的提供为目的。 同时,由于那些价格形成并非不可能的准公共品,可以由 民间企业来提供,就要对其加以一定的规制,如民办教育 促进法,民办学校的管理。如目前体制下的出租车管理, 对拒载的限制。 • 对价格形成困难的准公共品,则要对其提供方法与利用等 进行规制。
• 3、经营者、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授予制度。即 对从事确保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业务,要由 国家对其专门知识、经验、技能等进行认定、证 明的制度。包括(1)业务限制资格(只批准资格 取得者从事该项业务,禁止非资格人员从业), 如医生、律师等;(2)对管理、监督一定事业活 动者设置的资格制度,如破产管理人、银行行长 等;(3)对取得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加以公证, 授予其一定名称、称号的“名称资格”,如信息 程序员、工程监理等。
第四讲 社会性规制及其相关法 律制度
一、社会性规制的含义
• 社会性规制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 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 目的,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伴随着提供 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 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规制。 • 植草益P22
• 包括: • 1、确保健康、卫生。(1)确保安全、卫生,如: 食品安全法、药品及医疗的规则、检疫法等等; (2)非价值物品的取缔与限制, 2、确保安全。(1)防止劳动灾害、疾病,如: 劳动法、职业病防止法、劳动安全规则等;(2) 保护消费者,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 法等;(3)交通安全,如:道路交通安全法、航 空运输法、飞机和船舶交通规则等。
二、社会性规制的经济学依据
• 社会性规制是以纠正基于公共品、非价值 性物品、外部经济和信息偏在等市场失灵 问题为目的的。
• 具体表现为: • 1、公共品方面的规制。消防法、自然资源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矿山法、文物保护法等。 “雾霾与贵州空气罐头”。 • 具有这些目的的服务,从“消费的排除不可能性” (排除的费用高)、“消费的相互竞争性”(相 互竞争小)及“消费的外部性”(外部性大)的 角度来看,具有纯公共品的性质。因此,要由政 府根据法律以财政支出的形式提供这类服务。但 是对于其提供方式与利用方法等要加以规制。
• 3、防止公害、保护环境。(1)防止公害,如:大气污染 防止法、噪音防止法、矿山安全法;(2)环境保护,如: 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湿地保护规则等;(3)产 业灾害防止,如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处理、核燃料、原子反 应堆规则;(4)防止自然灾害,如:森林法、矿山法、 水法、土地利用控制规则等。 • 4、确保教育、文化、福利。(1)提高教育质量,如:教 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法等;(2)提高福利服务, 如:社会福利事业法、残疾人就业促进法等;(3)文物 保护,如文物保护法、特定人文资源保护的规定。 • 以上分类只是从目的的分类,很难具体理分清楚,如城市 规划法目的具有多元性。还有计量法、标准法的归类问题, 等等。
• 4、检查、鉴定制度。以产品的安全性保证、机器 设备安全运转和操作的确保为目的,规定企业有 各种检查(定期检查、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检查) 义务的制度。 • 5、基准、认证制度。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及设备 操作、管理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对于结构、强 度、爆炸性、可燃性等制定安全标准,对没有打 上符合标准的标志或没有经过鉴定的产品,禁止 其销售和利用。这些制度包括消费者生活用制品 安全法(如压力锅、婴幼儿用品等)、工业安全 法、工业标准法。
• 6、为交易提供基础性服务的规制。如计量 法、标准法等。减少交易成本,促成交易 的完成。计量、标准一般也可理解为公共 品,由国家提供。但是,在一些创新性产 业,多数标准作为一种事实标准,一般都 由企业(领头企业)拥有,如互联网产业。
三、社会性规制的规制方式
• 1、禁止特定行为。包括对社会不良行为的取缔 (生产、经营、运输、持有毒品等);也包括与 因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提供、外部不经济的发生、 信息偏在所带来的社会公众、消费者受害有关的 特定行为的禁止。 • 2、营业活动限制,是指通过批准、认可制度对与 提供公共性服务和准公共品、非价值性物品有关 的事业者和有可能因外部经济受害的事业者进行 营业活动的限制。
•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性规制与经济性规制 在市场准入方面都有规制,只是规制的目 的有一定的差异,经济性规制的目的在于 从产业结构的效率来考察,而社会性规制 的准入规制则主要考察其生产及消费的安 全性。
四、放松规制---中国经济改革的出 路
• 3、对非价值性物品的规制。依照社会伦理 道德的价值判断对物品的认识。禁毒法, 对于毒品危害性的认识。烟草制品如何? • 4、以对付外部性为目的的规制。应对灾害、 公害、交通、职业病等方面的法律。
• 5、应对信息偏在的规制。包括以保护消费者为目的的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金融消费者利益保护等法 律、法规。产品生产者、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对产品、 服务的信息掌握是不一样的,经营者拥有更多、更为充分 的信息,而消费者所获得的信息量更少。因此,在消费领 域,一般都存在着信息偏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了 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也规定了经营者提供适当信息的义 务;同时,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了经营者 必要的信息公开、标志义务等。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等法律是以将由信息偏在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害减少到最低 限度为目的的法律,食品安全法等又含有预防由企业提供 的物品和服务带来外部不经济(消费者受到损害)的目的。 • 此外,还有行为经济学理论(有限理性)对消费者利 益保护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