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损伤
腓骨体下1/3
腓骨外侧面上2/3 腓骨外侧面下1/3 股骨内侧髁和外侧髁
第5跖骨背面
第1楔骨与第1跖骨 第5跖骨粗隆 跟骨结节
外翻足
跖屈、外翻足 跖屈、外翻足 屈小腿和足
同上
腓浅神 经 同上 胫神经
L4~S1
L5~S1 L5~S1 S1-2
比目鱼肌
跖肌 腘肌
胫骨和腓骨的后上部
股骨外侧髁、腘前韧带 股骨外侧髁、外侧半月 板 小腿骨间膜及邻近骨面 胫骨中部后面 腓骨下部后面
跟骨结节
跟骨结节 胫骨比目鱼肌线以 上骨面 足舟骨及楔骨跖面 第2-5趾远节趾骨底 踇趾远节趾骨底
跖屈足
跖屈足 内旋小腿、小腿固定 时外旋大腿 跖屈、内翻足 跖屈、内翻足及屈趾 跖屈、内翻足及屈趾
同上
同上 同上
S1-2
S1-2 L5-S1
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踇长屈肌
同上
同上 同上
L5-S1
L5-S1 L5-S2
+ 发出分支: 1.外踝前动脉 2.内踝前动脉3.
跗外侧动脉4.跗内侧动脉5.弓状动脉
+ 一型:为正常型,足背动脉为胫前动脉的延续,在
+ + + +
两踝之间下降,经距骨、舟骨及中间楔骨的前方, 达第一跖骨间隙,于此分成第一跖背动脉和足底深 支。占82.82% 二型:足背动脉细小或缺如,跗外侧动脉口径较一 般为粗,明显弯向外侧,达第二跖骨间隙。占 5.95% 三型:腓动脉穿支代替足背动脉,穿支与胫前动脉 间有细支相连,形成动脉环。占3.67% 四型:足背动脉行程极度弯向外方,为趾短伸肌所 掩,在正常位置摸不到足背动脉的搏动,占5.77% 五型:足背动脉行程向内弯曲。占3.79%
+ 小腿外侧间隔 较窄,亦由四壁组成。前为
小腿前肌,后为小腿后肌间隔,外为小腿 深筋膜,内为腓骨。小腿外侧间隔中有腓 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浅神经行于肌肉中 间,并支配该二肌。
小腿后间隔 小腿后间隔的界限,后为小腿深筋膜,前 为胫腓骨和小腿骨间膜,外侧为小腿后间隔。小腿 后间隔进一步被小腿横隔分成浅、深区。浅区在小 腿上中部较大,其中存在着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腹。 在小腿下1/3部,间隙变窄,仅围有肌腱。后深区前 界胫腓骨和小腿骨间膜,后界小腿横隔,比目鱼肌 的广泛起点围绕着此区的近端,并提供了胫后血管 和胫神经的通道。后深区中包含有上方的腘肌,内 侧的趾长屈肌、外侧的踇长屈肌和中间的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行于后深区的浅层中,胫后动 静脉和胫神经经过比目鱼肌腱弓深面亦进入此层。 腘肌和胫后肌位于后深区的深层,紧贴小腿骨间膜。
+ 以胫后动脉体表投影(自胫骨内侧髁后缘
至内踝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轴,确定皮 瓣切取范围。从皮瓣前后缘切开皮肤及深 筋膜,找到皮支血管,并从比目鱼肌和趾 长屈肌间隙循皮血管追寻到胫后动静脉。 依需要切断胫后血管,与供区血管吻接或 形成岛状皮瓣。
胫前皮瓣是以胫前动脉皮支为血供的皮瓣,属动脉干网型 血管皮瓣。皮质较好,血管位置恒定,口径较粗。用逆 行转移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为最佳选择。 胫前动脉初行于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沿骨间膜下降, 下段行于胫骨前肌与踇长伸肌之间,在踝上方经趾长伸 肌于踇长深肌之间移行至足背。平均长29cm,发出1-5 皮支,以3支最多(37.5%),皮支外径1.2mm,(1.01.6mm),多从小腿上部发出(73.7%),大部分经趾 长伸肌和腓骨长肌的间隙潜出(64.9%),穿深筋膜,分 布小腿中上部皮肤、皮支伴有1-2条静脉,胫前动脉伴 有2条静脉(应与动脉一并剥离),并有腓深神经与之 伴行,腓深神经主要发出肌支,勿损伤。皮瓣切取范围 上平腓骨头,下至髁上方,内至胫骨前嵴外可达腓骨头 至外踝的连线。
+ 腓总神经起自L4-S2神经根沿股二头肌内侧缘斜
向下外,发出股二头肌短头支、膝关节支和腓 肠外侧皮神经后,绕过腓骨颈,于腓骨长肌深 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绕腓骨颈时最易 受到卡压损伤,如消瘦、长期卧床、小腿石膏、 外力撞击、腓骨颈骨折、腓骨长肌形成纤维束 带等。卡压损伤一般对腓深神经影像较重,表 现为小腿无力,伸踇、伸趾力量弱,甚至,前、 外侧肌群萎缩引起足下垂。一般保守疗法可痊 愈,无效时可手术松解。
段森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由于腓总神 经在胫骨颈部,位置表浅,并在骨的表面, 周围软组织少,移动性差,易在该处受损, 如夹板、石膏压伤及手术误伤,膝关节韧 带损伤合并腓总神经亦非罕见,危重患者 长期卧床,下肢在外旋位也可压伤。
应用解剖:自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股二头肌 内侧缘斜向外下,穿过腘窝外上方,到达 股二头肌腱和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经腓骨 长肌深面绕过 腓骨颈,分为腓深神经及腓 浅神经二终支。支配腓骨长短肌、胫前肌、 踇长伸肌、趾长伸肌、踇短深肌、趾短伸 肌及小退外侧和足背皮肤感觉。
+ 治疗 注意预防,如上石膏或夹板前在腓骨头
后加用衬垫保护,腘窝或腓骨头处手术时应防 止腓总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应尽早治疗, 多数可通过神经直接吻合进行修复,如果缺损 过大,可考虑选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临 床治疗表明,伤后3个月以内手术的效果最好。 闭合性腓总神经尽管有自行恢复的可能,但也 应尽早手术探查,行松解术、吻合术或神经移 植术,如无恢复,可转移胫后肌或行三关节荣 融合术,以改善功能。感觉障碍不在负重区, 可不处理。
小腿借小腿深筋膜、胫腓骨、小腿骨间膜和肌间 隔诸结构围成四个筋膜鞘(间隔) + 胫前间隔:中部最宽,由四壁围成。内为胫骨, 外为小腿前肌间隔,前为小腿深筋膜,后为小 腿骨间膜。上下部腔隙较小。胫前间隔中存在 有内侧的胫骨前肌,外侧的趾长伸肌和第三腓 骨肌,中间的踇长伸肌。胫前动静脉经骨间膜 上缘进入胫前间隔,并沿骨间膜在肌肉中间下 降,腓深神经绕过腓骨颈亦进入胫前间隔,发 支支配小腿前肌群。小腿深筋膜上部坚韧,附 着于胫骨髁、胫骨粗隆及腓骨头。胫骨前肌和 趾长伸肌还始于深筋膜深面。
肌群
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 配
脊髓节 段
前群
胫骨前肌
踇长伸肌 趾长伸肌腱
胫骨外侧髁及体外侧面
腓骨体下部 胫骨、腓骨的上部
第1楔骨及第1跖底
远侧趾骨背面 第2-5趾背腱膜
伸踝关节、内翻足
伸踝、伸趾、内翻足 伸踝、伸2-5趾
腓深神 经
同上 同上
L4~5
L4~S1 L4~S1
第3腓骨肌
外侧群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后群 腓肠肌
足背动脉于两踝中间伸肌上支持带下缘延续于胫 前动脉。与腓深神经伴行,越过距骨、舟骨及 中间楔骨,至第一跖骨间隙近侧,穿至足底以 终。足背动脉起始处外径,左侧平均3.2mm, 右侧3.3mm,中部外径平均2.5mm,发出跗外 侧动脉后,外径平均1.8mm。 足背动脉伴以两条足背静脉,血管浅面覆盖以皮 肤、浅深筋膜和伸肌下支持带,接近终端处还 覆盖以踇短伸肌腱。动脉内界踇长伸肌腱,外 界趾长伸肌至第二趾的腱和腓深神经内侧终支。 从内、外踝中点至第一跖骨间隙近端,可摸及 足背动脉的搏动。
临床表现及诊断 1.运动 由于小腿伸肌群的胫前肌、踇长短伸肌、趾长短伸 肌和腓骨长短肌瘫痪,出现患足下垂内翻 2.感觉 腓总神经感觉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故该区感 觉消失。 3.营养 足背部易受外伤、冻伤和烫伤,影响功能 4.电生理检查 患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下降,F 波或H反射潜伏期延长;S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波 间期延长;腓总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检查多为失神经 电位,而健侧正常。 超声检查能确切显示外周神经特别是腓总神经,能为临 床提供腓总神经病理状况的形态学资料,可为手术治疗 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小腿内侧皮瓣又称小腿后下部皮瓣,是以胫后动脉
为血供的肌间隔血管皮瓣,供应小腿内侧中下部皮 肤。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可修复由膝到足的创面, 游离移植可修复颈、面及四肢的创面。但此皮瓣要 牺牲胫后血管,故需严格掌握其用途。 + 胫后动脉上部为比目鱼肌所掩,位置较深,称掩盖 部,长13-14cm,下部走行表浅,仅居深筋膜下, 称显露部,长12-13cm胫后动脉发出2-7支皮支,多 从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浅出,上部发1-2支,长 25-50mm,下部发3-4支,长度仅2-11mm,外径0.70.8mm,供应小腿内侧中下部皮肤。皮支伴有一或 二条皮静脉,回流至胫后静脉或大隐静脉。皮瓣感 觉神经为隐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