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一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的经济后果就越大。
2007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年。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这时候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是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本质进行深入的解析。
并采用采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会计准则经济后果问题。
希求理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认清经济后果的实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根据制度经济学中对制度的分类,制度分为程序性制度(又称元制度)与实体性制度两大类。
程序性制度是保证实体制度实现特定目标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规定的区值内选择的结果。
因此,本文中把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分为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和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
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决定了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
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各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和经济后果性的程度有所不同。
在美国,由于其发达成熟的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制定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会计准则实质上是一份“社会契约”。
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准则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度较低以及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具有弱显性与宏观性的特点。
随着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准则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参与度的提高和对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完善,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显性会逐步增强而宏观性会逐步减弱。
由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针对会计准则的各利益相关者中的特定利益相关I言的,而并非是针对全体利益相关者。
如果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就失去了经济后果性。
因此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是具有相对性的。
本文提出,在评价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时,我们可以引入罗尔斯(Rawls)的社会福利评价规则,即使社会中福利最差的参与者的福利得以改善的制度是最佳的制度来判断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相对公平性,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试图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问题有一个全景式的认识,但不过是触及到经济后果问题的“皮毛”而已。
一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研究视野所限,对相关问题未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二是因为资料搜集困难,缺乏深入研究的素材。
本文的分析,侧重于理论的演绎和推理,对所提出的结论,缺乏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诸如新会计准则在实际的运用中实施效率如何;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广度和深度究竟如何;会计准则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财富的非公平转移,都未及研究。
这些问题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完成的。
鉴于本文的局限性,围绕“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主题,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扩展:第一,细化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从特定的会计准则入手,从实证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进行经验检验。
第二,运用博弈论来进一步分析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各利益相关者在会计准则的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利益相关者理论;规制理论;罗尔斯规则;会计寻租Abstraet中文摘要 (I)Abstract................................................................................................................……In第1章引论 (1)21本文的写作背景与目的2本文的写作方法与思路第2章文献综述 (5)2.1国外文献综述 (5)2.2国内文献综述 (9)第3章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理论分析 (12)3.1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本质 (12)3.2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理论依据 (13)3.2.1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 (13)3.2.2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规制理论 (16)3.2.3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各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分析 (18)3.2.4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20)第4章美国的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研究 (26)4.1美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二,二,……,,.…,……,.........……264.1.1美国几个重要会计准则制定相关机构的人员构成 (26)4.1.2程序性制度对实体性制度的影响分析二,...............……,..........……,二274.2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后果性的表现 (28)4.2.1外汇折算会计 (28)4.2.2投资税贷项会计.....................。
. (31)4.2.3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案例 (33)第5章我国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表现 (37)5.1中美两国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差异性 (37)5.2我国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的表现.....……、.....……、...........……、..…、.……‘…,385.2.1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差异性比较 (38)5.2.2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运用新会计准则对股东权益的影响 (42)5.2.3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运用新会计准则对利润和资产的影响 (45)第6章结论 (49)6.1本文的启示和结论 (49)6.2本文的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50)6.2.1本文的局限性.................................................,.. (50)6.2.2未来的研究方向................................, (51)参考文献 (52)致谢 (5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6)第1章引论1.1本文的写作背景与目的我国资本市场恢复以后,企业会计改革尽管只历经了短短的20多年,但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由不成熟不完善到相对成熟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措施有三项,1993年公布的会计准则、2001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这39项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己经初步完成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任务,成为中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
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1993年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为标志,揭开了我国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会计规范改革序幕。
“两则两制”的颁布,使我国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大提高了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
1997年财政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8至2001年一共出台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些会计准则主要针对上市公司,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001·年财政部发布了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为蓝本,充分吸收了具体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在分析原有会计核算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而形成的。
《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说明了我国会计规范又向市场化方向迈了一大步。
2006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更是我国企业会计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新会计准则针对2001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了一整套新的会计政策,构建了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对于保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计规则具有天然的经济后果性,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一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的经济后果就越大。
因此,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会计学教授斯蒂芬·A·泽夫(Stephen·A·Zeff)提出。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各种财富的转移,是既得利益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重新分割,而这种“社会性后果”的表现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
但由于时代背景的限制,泽夫关于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的定义现在看来相对较为狭义。
笔者认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是指在社会经济行为中社会经济主体通过使用会计信息改变其先验信念进而所形成的社会性后果,具体表现为会计主体通过会计政策(广义的)的选择对其市场价值及证券流动性产生的影响。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表现是通过两个过程来实现的,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与会计准则的使用过程。
本文期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使人们认识到会计准则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更是个政治性的问题。
会计不单单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一种社会规范。
.2本文的写作方法与思路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会计基础理论问题,因此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总结大量国内外文献,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就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并采用采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研究会计准则经济后果问题。
希求理清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L,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认清经济后果的实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首先,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这一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接着对中美两国的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进行研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使用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并列示出新准则的运用对公司特定项目影响的差异性。
最后提出运用罗尔斯(Rawls)规则来判断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性的相对公平性标准,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
简要回顾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史,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的定义进行说明,并进行拓展,笔者认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是在社会经济行为中,社会经济主体通过使用会计信息从而改变其先验信念进而所形成的社会性后果,具体表现为会计主体通过会计政策(广义的)的选择对其市场价值及证券流动性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