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碳排放许可制度
对重点行业企业尝试碳排放许可配额制度,以碳排放配 额分配为依托。
➢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设计全国碳交易制度体系和实施方案,逐步建立我国碳 排放交易市场。
3
全球碳市场发展渐成主流
39个国家和23个地区已采用 或计划采用碳定价(碳市场 及碳税)工具
4
中国碳市场建设基本思路
自上而下——全国范围
我们有个多大规模的碳市场?
• 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年配额总量之和超 过欧盟的一半
1. 欧盟是统一市场,中国地方碳市场相对 独立
2. 中国碳市场试点交易品种单一:地方碳 配额现货、CCER现货,没有期货和期权交 易。
2% 10%
不同交易品种的市场规模 (2011世界银行数据)
我们已经拥有一个几百亿 美元的市场了吗?
2月底前 2月20日前
4月底前 3月13日前
政府出资并分配 政府出资并分配 政府出资并分配
5月31日前
5月底前 6月20日前
10
碳交易试点--抵消机制
试点
使用比例
信用类型
地域限制
时间、类型限制
深圳 上海 北京
广东 天津
不超过年度排放量的10%
CCER
无
--
不超过配额数量的5%
CCER
无
CCER、节能项目碳减 不超过当年核发配额的5% 排量、林业碳汇项目
上海 北京 广东 天津 湖北
重庆
• 记入信用信息记录,并向社会公布;
责令履行配额清缴义务,并可处以5万元 • 取消两年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资格,以及3年内参与市节能减排先进集体和个
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人评比的资格
• 不予受理下一年度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表或者节能评估报告书
按照市场均价的3至5倍予以处罚 在下一年度配额中扣除未足额清缴部分2 倍配额,并处5万元罚款。
5个工业行业:电力热力、钢铁、化工、石化、油气开采
2万吨以上
12个工业行业:电力和热力、有色金属、钢铁、化工、水泥、石化、汽车制 造、玻璃、化纤、造纸、医药、食品饮料
能耗6万吨标煤以上
电力、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
2万吨以上
191
415(2014) 543(2015) 202(2014) 193(2015)
• 项目级国家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建设(CCER)
• 国家登记注册系统建设 • 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制定 • 重点企(事)业单位温报工作 • 全国统一碳市场顶层设计世行碳市场准备伙
伴计划 • 颁布全国碳交易管理办法,国务院将继续出台
相关条例 • 研究确定全国碳市场排放总量及分配机制
自下而上——地方层面
四川…
湖北 52安徽 1上5 海 9
重庆 3
浙江 19
湖南 7江西 4
贵州 32
福建 11
云南 40
广西 8广东 32
深圳 3
海南 4
林业碳汇, 10
垃圾焚烧发电, 17
燃料替代, 12
节能和提高能效, 28
甲烷回收利用, 90
新能源与 可再生能
源, 442
风电, 201
生物质发电, 38
水电, 95 光伏发电, 108
88% 现货 期权
13
碳交易试点市场价格走势
目前北京配额价格最高(51元/吨),其次为深圳(43元/吨),其他试点配额价格稳定在 20~25元/吨之间。
中国碳市场成交均价走势(单位:元/吨)
深圳(SZA13) 上海(SHEA15)
深圳(SZA14) 天津(TJEA)
北京(BEA) 广东(GDEA)
2453
6967
上海
1923
1477 783 5876
470
天津
广东 2湖04北41 重庆
抵消机制-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CCER)
新疆 49
50 40 30 15
黑龙江 17
内蒙古 40
吉林 14 辽宁 17
北京 8 河北 28 天津 4
青海 25
宁夏 26 甘肃 21
山西
17山东
13
陕西 7河南21 江苏 25
中长期目标
➢ 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努力早日达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 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2015年6月30日李克强总理借出访法国之机宣 布)。
2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是长期稳定政策 -- 未来政策制度安排的主线
➢ 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十三五”力争逐步实行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 控”,考虑在适当的地区和行业率先实施总量控制。
试点
上海 天津 广东 深圳 湖北 重庆
北京
碳交易试点--立法情况
文件名称(人大决定/管理办法)
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
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津政办发〔2013〕112号)
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粤府令第197号) 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
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 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政令第371号) 关于碳排放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 “两省五市”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 试点各具特色,为未来全国碳市场建 设摸索道路、积累经验;
• 试点如何过渡到全国碳市场?
5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进展
“两省五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
数据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年鉴(2012)、相关省市统计年鉴(2012)
2013年6月18日至2014年6月19日一年时间内,七个试点全部启动并运行;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等5个试点已在2014年6月至7月完成首次履约。
CCER CCER
仅限使用湖北境内产生的CCER
--
• 2010年12月31日后投入运行(碳汇
无
项目不受此限);
• 水电项目除外
11
碳交易试点 --未履约处罚
省市
直接处罚
其它约束机制
深圳
强制扣除,不足部分从下一年度扣除,并 •
履约当月之前连续六个月配额平均价格3 •
倍的罚款
•
纳入信用记录并曝光,通知金融系统征信信息管理机构; 取消财政资助; 通报国资监管机构,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出资并自主选择核查机构
6月30日前
3月31日前 2月28日前 3月15日前
4月30日前 3月27日前 4月30日前
政府出资并分配
6月1日至6月30日
2014年政府出资并分配;
2015年企业自费并自主选择核查 机构
6月15日前
政府出资并分配
6月20日前
天津 湖北 重庆
11月30日前 9月底前 -
4月30日前
十二五目标 ➢ “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0年降低17%的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该指标将分解落实到各省。
目标分解方案
➢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在各地节能分解目标的基础上,综合 考虑了各地“十二五”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和森林碳汇潜 力等因素。
建立碳排放权履约黑名单制度,将未履约企业纳入相关信用信息记录 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通报国资监管机构 不得受理未履约企业的国家和省节能减排的项目申报,不得通过该企业新建项 目的节能审查。
3年内不得享受节能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财政补助资金; 将违规行为纳入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3年内不得参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节能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评 先评优活动
暂未公布
暂无 记入该企业(单位)的信用信息记录 3年内不得享受纳入企业的融资支持和财政支持优惠政策
对差额部分按照当年度碳排放配额市场均 • 价予以1倍以上3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15万 • 元的罚款,并在下一年度分配的配额中予 • 以双倍扣除。
•
按照清缴期届满前一个月配额平均交易价 •
格的3倍予以处罚
•
免费分配、控排企业申报,采用“企业自主申报排放量-主管部门确定配额量-主管部门调整配额量(审定排放量与申报
排放量相差8%以上)”的方式分配配额。
9
碳交易试点--MRV、履约
试点
深圳 上海
北京
广东
提交监测计划
无 12月31日前
无
无
提交排放报告 提交核查报告
核查付费方式
履约时间
3月31日前
4月30日前
• 2013年10月24日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上线,开始公示 流
项目信息,目前共公示602个项目。 • 2014年3月21日批准备案第一批项目,目前共备案项目163
工业:2万吨以上 非工业:1万吨以上
北京
非工业:电力、热力、水泥、石化、其它工业和服务业
1万吨以上
广东
天津 湖北 重庆
4个工业行业:电力、水泥、钢铁、石化 (2014年后将扩大到其它工业行业以及宾馆、饭店、金融、商贸、公共机构等
非工业单位)
2万吨以上 (2014年后:工业降低到1万吨,
非工业为5千吨以上)
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渝府发〔2014〕17号) 关于北京市在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决定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发布时间
2013年11月18日
2013年12月20日
2014年01月15日 2012年10月30日 2014年03月19日 2014年04月04日 2014年04月23日 2014年04月26日 2013年12月30日 2014年06月30日
广东 天津 湖北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