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PPT课件
领导班子。第一辆北京BJ2021型汽车驶下生
产线。中美合资生产的切诺基汽车投产。
1986年3月,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引进日
本大发公司夏利轿车许可证转让合同在天津
签字。
1986年9月,中法合资广州标致汽车有
限公司投产。
1987年7月,一汽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就引进轻型发动机协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 字仪式。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暗流中涌动,1997年3月,奇瑞公司在安徽成立,成为我
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生力量。9年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夹缝中求生存,并逐渐壮大。根据国家
信息中心的数据,2005年自主企业销售呈现较大的增长,销售增幅43.4%,而2004年自主企业的
销售增幅仅为3.5%。其中,奇瑞汽车销售18.9万辆,增幅达118.8%。目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销售
1995年5月26日,我国首次整车正面碰
撞试验成功。该试验由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
司委托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黄世霖教授主持
进行的。
1995年6月1日,一汽和德国大众公司合
资建设的15万辆轿车工程部分厂开始批量生
产,第一辆都市高尔夫轿车驶下生产线。
1995年9月1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总公司和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的车型还是多集中于经济型车。在Aoo级轿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5%的份额;在Ao级车中,自
主品牌占据了50.4%的份额;而在A级车中,自主品牌的份额只有5%。
随着国内汽车自主企业的成长壮大,作为民族汽车自主企业代表的奇瑞开始脱颖而出。从零到
20万辆轿车下线,奇瑞只用了四年时间,而从2004年20万辆下线到如今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还
车有限公司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
合同和章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字。源自1997年5月31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全 部建成。
1997年8月18—19日,国家“八五”重点建 设工程——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5万辆轿 车项目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1998年3月25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
司为1998款新车——上海桑塔纳
不过在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
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摸着石头过河”、
“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
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
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讨论发展轿 车工业问题,确定一汽、二汽、上海三个轿 车生产基地。
1987年10月,我国第一条汽车高速试验
跑道在海南汽车试验站建成。
1987年11月,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
司(集团)成立。
1988年9月27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
总公司和德国戴姆勒.本茨公司关于重型汽车
2000GSi(时代超人)轿车举行新车上市仪式。
1998年4月28日,广州和日本本田签署
合资合同。
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集团有限
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各资50%
成立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1998年9月27日,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所
属9个汽车零部件专业厂和9个汽车零部件合
资厂组成的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宣告成
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随后,在奇瑞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并且在
2006年3月有5000台发动机出口美国,实现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
走合资道路有其历史原因,但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目标。在今年两
会期间和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汽车工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梦想,中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三步曲之三:自主创新 (1997年至今)
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 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 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 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高级轿车。
1956年10月14日,第一汽车制造长正时 交工验收;15日隆重举行了开工典礼。
1958年9月,一汽试制成功第一辆 CA30型2.5吨军用越野汽车,上海汽车 装配厂(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成功第 一辆凤凰牌轿车。
1956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 决定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由饶 斌、齐抗负责。
中国汽车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
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 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 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五十年的风风 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 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 式的发展历程。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 隆重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 席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 纪念”的汉白玉基石放置在厂 区中心广场。第一汽车制造厂 破土动工。
1956年7月,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 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1957年12月,洪都机械厂试制成
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
献礼。8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
198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4年1月,《中国汽车报》正式公开出版发行。1月15日,由 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W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 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1984年5月,国营长安机器厂与日本铃木自 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达成生产ST90系列微型汽 车技贸结合引进技术协议。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八十年代)
1982年5月7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正式在北京成立,饶斌任董事长。 1983年2月26日,一汽隆重举行生产汽车百万辆庆祝大会。 1983年4月,国家纪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车定点方案。4月11日,
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国家规定汽车生产 企业有一定比例的汽车产品自销权。
中国汽车发展三部曲
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起 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因为在当时 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 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
“七五计划”。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
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
小”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
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
政策》。虽然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
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大,富
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
1996年5月11日,中德合资的联合汽车
电子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开业和开
工奠基庆典。该项目总投资达达26.68亿元,
是我国目前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以生产发
动机控制系统为主的合资企业。
1996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
家计委《关于取消地方限制经济型轿车使用
意见》的通知。
1997年3月25日,中美合资上海通用汽
生产许可证转让合同在北京签字。
1988年10月,国内最长(871米)、采
用计算机控制、日产能力200辆的轿车总装
线在上海大众公司落成。
1989年6月,第一辆国产斯达.斯太尔重
型汽车在济汽总厂下线。
1989年8月,一汽新建家车装配线组装
出首批奥迪轿车。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九十年代)
1995年5月18日,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和集团 总公司成立。北汽集团共有172家成员单位, 其中35家组成集团总公司。
车、上海生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面世。但是,轿
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遏制在襁褓之中。从1958年
到1983年,中国轿车用了25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
的话来说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时期(1966-1980)
1966年4月,第一汽车制造厂首批20辆红旗牌三排座高级轿车送往北京。
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破土动工,举行开工典礼大会。9月工 程全面开工。 1971年12月,一汽试制成功60吨矿用自卸汽车。 1979年9月15日,兵器部嘉陵机器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嘉陵牌CJ50型摩托车。
立。
1998年11月10日,举世 瞩目的民族品牌高档轿 车——全新大红旗轿车在 一汽隆重亮相。 1998年11月28日, 天津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 50万辆夏利轿车下线。
1998年12月17日,上海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 首辆别克新世纪轿车在浦 东金桥新落成的工厂顺利 下线。 1999年1月,北京市 在全国率先对新车实施严 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汽车尾 气排放法规。 1999年3月26日,广 州本田99款雅阁2.3VTi 轿车正式投入生产。 1999年9月6日,一 汽大众公司引进开发的奥 迪A6高级轿车开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