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处理(最终版)
1.3 氯气的冷却、干燥、净化
(1)传统的氯气洗涤冷却工艺 氯气进人体积比较小的氯水洗涤塔加水洗涤后, 氯气温度仅降低3~5℃,其主要目的是洗去湿氯气 中夹带的盐物和少量的有机杂质。洗涤后的氯气温 度仍为70℃以上,这些氯气再送人一级钛管冷却器 与循环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温度降到40℃左右; 之后又送人二级钛管冷却器与6℃水进行冷热交换, 使其温度降到l2~15℃后,进入装有含氟硅油玻璃 纤维棉除雾器捕集氯水,进入干燥塔。
(2)氯压机输送
若采用氯气透平压缩机作为输送机械,氯气要做好氯 气进压缩机前的净化处理,因为氯气透平压缩机是借高速 旋转叶轮所产生的离心力压缩气体,设计制造精度高。为 确保其正常运转,透平机对氯气的含水量和机械杂质的要 求严格。大透平机要求氯气含水质量分数低于0.01%;小 透平机氯气含水及其他杂质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含水质量 分数低于0.02%即可。二者均要求氯气在进入压缩机之前 经过高效除雾器进行除沫。国内一般采用浸渍含氟硅油的 玻璃棉所制作的管式过滤器或丝网过滤器等方式去除水雾 或酸雾,效果较好。但是经透平压缩机送出的氯气温度偏 高,所以要对每一级送出来的氯气进行冷却、降温至35℃ 以下(正常操作控制在25℃ 以下),然后再送人下一级氯气 的入口,最后一级压缩出来的氯气经冷却降温至35℃左右, 再进入气体缓冲罐,送往下一道工序。
氯气干燥工艺
不同的氯碱生产厂家采用的氯气干燥工艺装置有所不同, 一般采用两级串联硫酸干燥塔。塔型主要有填料塔、泡沫塔 或泡罩塔等,其二者任意串联组合,都能满足生产工艺控制 指标要求,所不同的是二级干燥塔的塔顶部进酸质量分数要 大于95%,一级干燥塔所使用的硫酸是二级干燥塔吸收水 后的浓度较低的硫酸(硫酸质量分数高于75%)。 填料塔串联硫酸循环流程:该流程对氯气负荷波动的适 应性好,且干燥氯气的质量稳定,硫酸单耗低,系统阻力小, 动力消耗省。但设备大,管道复杂,投资及操作费用较高。 泡沫塔(泡罩塔)干燥流程:此流程设备体积小,台数 少,流程简单,投资及操作费用低。其缺点时压力降较大, 适应氯气负荷波动范围小。
1.1.2
化学性质
氯属卤族元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除了对惰性 气体、碳、氮等元素外,几乎可以与各种元素直接化 合。氯也能和许多化合物起反应,所以在自然界中 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氯是极少的,大多呈无机化合物 存在。食盐(NaCl)即为其代表性的化合物。 ⑴ 氯气与金属的反应:氯气易与各种金属反应 生成氯化物;如 2Ag+Cl2→2AgCl 2Fe+3Cl2→2FeCl3 完全干燥的氯气或液氯在常温下几乎不与金属作用, 但也有例外,如钛(Ti)与湿氯不起反应,而与干 燥氯生成氯化物: Ti+XCl2→TiCl2,TiCl3,TiCl4
氯水去离子膜电解工序脱氯
循环下水 冷冻下水 循环上水 氯气至填料干燥塔
湿氯气
LG
LT
TICA-402
冷冻上水
T0401 氯气洗涤塔
E0401 氯水冷却器
E0402 氯气冷却器
F0401 水雾分离器
(2)氯气干燥
通过水雾分离器(F0401)过滤后的12~15℃氯气进入填料干 燥塔(T0402)下部,循环酸由硫酸循环泵(P0402ab)送出, 经循环酸冷却器(E0404)用冷冻水冷却到15℃后进入填料干 燥塔上部,与氯气逆流接触除去氯中水份。塔底出酸浓度控制 在75%以上。氯气中的水份被硫酸吸收而放热,这部份热量大 部分由循环酸冷却器(E0404)带走,少部分热由氯气吸收, 因而出填料干燥塔氯气温度升到约19℃。出填料干燥塔的氯气, 再进入泡罩干燥塔(T0403)下部,与由浓硫酸泵(P0403ab) 打入的98%浓硫酸经泡罩接触,进一步得到干燥,从泡罩干燥 塔顶出来的氯气含水量<100ppm。氯气中的水份被硫酸吸收而 放热,这部份热量大部分由设置在泡罩塔最下面一层塔盘上冷 却盘管带走,少部分热由氯气吸收,因而出泡罩干燥塔氯气温 度升到约20℃。干燥氯气经装有高效的MECS过滤芯的酸捕沫器 (F0402)过滤氯气中夹带的酸雾后进入氯气压缩系统。该捕沫 器的酸雾捕集率在99%以上。
⑶ 氯气的净化
氯气离开冷却塔、干燥塔或压缩机时,往往夹 带有液相及固相杂质。管式、丝网式填充过滤器是 借助具有多细孔通道的物质作为过滤介质,能有效 地去除水雾或酸雾,净化率可达94%-99%,而 且压力降较小,可用于高质量的氯气处理。 本项目设置高效MECS除雾器过滤水雾
和酸雾,从而确保干燥后的氯气含水量小于 10PPm(wt)。
从电解出来的湿氯气要达到脱水干燥的目的,通 常要经过氯气的洗涤冷却,冷凝除去湿氯气中的大部 分水蒸气,使其温度降为12~15℃ ,再用硫酸干燥 剂进一步除去剩余水分,出干燥塔的氯气欲进行深加 工或者输送到用户,就需用压缩机加压到0.15~0.30 MPa(表压),给予氯气一定的动力,达到输送氯气的 目的。 氯气处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1.氯气干燥; 2.将干燥后的氯气压缩输送给用户。 3.稳定和调节电解槽阳极室内的压力,保证电解工 序的劳动条件和干燥后的氯气纯度。
(2)目前常用的氯气洗涤冷却工艺
采用氯水打循环洗涤冷却湿氯气。该工艺是将湿氯气 中冷凝下来的氯水回收送入氯水洗涤塔中,与从塔底部进入 的湿氯气接触进行洗涤冷却。塔内氯水循环使用,多余的氯 水送至淡盐水脱氯装置或氯水脱氯装置,也可以用于制造次 氯酸钠、漂白液或与碱蒸发下水、洗氢含碱废水中和后送去 化盐用。该工艺装置洗涤冷却效率高、压降小,在洗涤冷却 塔处理后的氯气温度可降为40℃左右。这样,大量的冷凝 水留在了洗涤塔内,经充分洗涤净化后的氯气所含杂质的量 已很少,不会堵塞列管换热器的进气管端,同时也可减少钛 管冷却器的冷却面积。因氯气温度降低,钛管冷却器列管外 的循环冷却水的出水温度低于35℃ ,避免了冷却循环水温 偏高而造成列管外大面积结垢现象的发生。从一级钛管冷却 器出来的氯气再用6℃水在二级钛管冷却器内进行冷却,控 制氯气出口温度在12~15℃之间,冷值损耗也较小。冷却 后的氯气送入氯水捕集器内捕集冷凝下来的氯水,捕集下来 的氯水可送入氯水循环槽内循环使用。
1.4 氯气净化和压缩工艺装置的比较
氯气净化工艺与压缩机装置类型配套安装。即 净化工艺与所采用的压缩机有直接关系,所以要从 纳氏泵和氯气透平机的工作条件人手考虑氯气净化 处理工艺。
1.4 氯气净化和压缩工艺装置的比较
(1)纳氏泵输送
如果采用纳式泵作为氯气压缩机输送机械,氯气的净 化处理可分为2步:①在纳式泵前安装捕集器,捕集氯气中 夹带的液相和少量固相杂质,使之与氯气分离,避免其沉 积在纳式泵前的人口管内,堵塞管道和设备;②在纳式泵 出口管道上,也要安装酸雾捕集器进行气液分离。因为纳 式泵是液环式压缩机,其使用的循环介质为质量分数大于 95%的浓硫酸,氯气在压缩过程中会造成氯气夹带酸雾、 酸泥的现象,如果不进行处理,就会造成氯气输送管道与 液氯液化器堵塞,增加输送氯气阻力和降低氯气的液化效 率,影响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氯气经纳式泵加压后必须进 行净化处理。
1.4 氯气处理的工艺流程
1.4.1 工艺描述 (1)氯气的洗涤冷却
由电解工序来的湿氯气(温度约88℃)进入氯气洗涤塔 (T0401)底部,循环氯水由氯水循环泵(P0401ab)打出,经 氯水冷却器(E0401)用循环水冷却换热后进入氯气洗涤塔 (T0401)上部与氯气直接逆流接触,氯气冷却到约45℃,氯 气中大约85~90%的水份得到冷凝,并除去了氯气中所夹带的盐 雾。出塔氯气再进入氯气冷却器(E0402)用冷冻上水进行进 一步冷却,氯气出口温度由冷冻水调节阀TICA-402控制在 12~15℃。在此冷却过程中,氯气中大约80%水份又被冷凝下来, 这样可节约氯气干燥的硫酸用量,也有一部分冷凝水成雾滴状 存在于氯气气流中,所以除雾也是一项降低硫酸消耗,减少盐 雾夹带的重要措施。因此冷却后的氯气需经装有高效的MECS过 滤芯的水雾分离器(F0401)过滤后才进入干燥系统,该分离器 的水雾捕集率在99%以上。
⑵ 氯气干燥
干燥的目的:为了使氯气能用钢铁材料制成的设备及管道 进行输送或处理,要求氯气的含水量小于0.05%(如果用透平 压缩机输送氯气,则要求含水量小于100ppm)。因此必须将 氯气中的水分进一步除去。 使用硫酸的原因:(1)不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2)氯 气在硫酸中的溶解度小;(3)浓硫酸有强烈的吸水性;(4) 价廉易得;(5)浓硫酸对钢铁设备不腐蚀;(6)浓硫酸可 以回收利用等特点,故浓硫酸时一种较为理想的氯气干燥剂。 硫酸的浓度愈高、温度愈低,硫酸的干燥能力也就愈大, 即氯气干燥后的水分愈少。但如果硫酸的温度太低的话,则 硫酸与水能形成结晶水合物而析出。因此原料硫酸与用后的 稀硫酸在储运过程中,尤其在冬季必须注意控制温度和浓度, 以防止管道堵塞。硫酸浓度在84%时,它的结晶温度为+8℃, 所以在操作中一般将H2SO4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0℃。此外, 硫酸与湿氯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也是影响干燥效果的重 要因素。
存在问题:
①洗涤塔仅洗涤湿氯气中的大部分盐雾和有机杂质, 洗涤不彻底,剩余的杂质会在钛管冷却器进口管处沉积,随 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延长,会堵塞氯气进口管,增加系统阻力。 ②湿氯气经洗涤后,温度仍然偏高,进入钛管冷却器与 循环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由于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较低, 而钛材质价格较高,换热面积又不宜过大,为满足生产工艺 控制需要,需要增大循环冷却水用量,不仅增加动力电消耗。 而且使从一级钛管冷却器内出来的冷却水温度超过40℃, 也加快了循环水中Ca2+ 、Mg2+ 等杂质在钛管冷却器列管 外壁的结垢速度,夏季循环水温度偏高时就特别明显,进一 步恶化了传热效果,致使从一级钛管冷却器出来的氯气温度 超过40℃ ,给二级钛管冷却器增加了负荷,使得从二级钛 管冷却器出来的氯气温度超出了工艺控制指标12~15℃ , 导致硫酸消耗量超标。
氯 气 处 理
1.1 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1.1.1分子量 密度 沸 Nhomakorabea 临界常数 气化热 溶解度 溶解热 水合物 外观 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