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营运资金管理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存货分析模式,掌握信用条件优化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存货控制的几种经济批量决策方法;理解流动资产的特点,理解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与成本;了解营运资金的概念及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了解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式,了解现金的日常管理,了解应收账款的作用、成本及日常管理,了解信用标准及收帐政策,了解存货概念、存货成本及存货控制的ABC控制法、分级归口控制管理。
§11-1 营运资金概述一、营运资金的概念(一)概念营运资金: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
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为毛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二)营运资金管理1.流动资产管理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的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
(1)特点: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
(2)分类:∆按其实物形态分现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它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指各种准备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1年的流动资产其他投资。
主要是指有价证券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应收而未收的或预先支付的款项。
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货款。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存储的各种资产。
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
∆按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分生产领域中的流动资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流动流动资产资产。
如: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是指商品在流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流动资产。
如:工业企业中的产成品、现金、外购商品等。
2.流动负债管理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1)特点:成本低、偿还期短。
(2)分类∆按其应付金额是否确定应付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根据合同或法律规定,到期必须偿付,并有确定金额的流动负债。
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流动负债付账款、应付短期融资券等。
应付金额不确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到一定时期才能确定的流动负债或应付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
如: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产品质量担保债务等。
∆按流动负债的形成情况分自然性流动负债:是指不需要正式安排,由于结算程序的原因自然流动负债形成的那部分流动负债。
人为性流动负债:是指由财务人员根据企业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情况,通过人为安排所形成的流动负债。
如银行短期借款、应付短期融资券等。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一)营运资金的周转具有短期性企业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周转一次所需时间较短,通常会在1年或1个营业周期内收回,对企业影响的时间比较短。
(二)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易变现性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一般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如果遇到意外情况,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现金短缺时,便可迅速变卖这些资产,以获取现金。
(三)营运资金的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数量会随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时高时低,波动很大。
随着流动资产数量的变动,流动负债的数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四)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动态性《财务管理基础》第十一章教案企业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是经常变化的,一般在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应收收账款、现金之间顺序转化。
(五)营运资金的来源具有灵活多样性企业筹集营运资金的方式却较为灵活多样,通常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商业信用、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预收货款、票据贴现等。
三、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一)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认真分析生产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营运资金的需要数量。
2.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节约使用营运资金3.加速营运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营运资金周转:是指企业的营运资金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再转化为现金的过程。
4.合理安排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
(二)营运资金规模的控制要求1.营运资金规模控制的实质:如何处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对流动资产经济规模的把握。
2.要求:1)考虑偿债风险:即流动资产变现过程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坏账损失、存货积压及削价损失等。
2)考虑收益要求:企业在确定营运资金规模时,必须依据获利能力的要求,增加部分机动性的流动资产投资,以提高收益性。
3)考虑成本约束:企业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增加,会因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使经营风险提高。
故企业不能没有约束地随意扩大流动资产的投资额,扩大营运资金的占用规模。
§11-2 现金管理一、现金管理的内容与目标(一)现金管理的内容1.编制现金预算,估计现金需求2.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3.对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控制(二)现金管理的目标1.现金的持有量能够满足企业各种业务往来的需要。
2.将闲置资金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和成本(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1.交易动机:3即企业在正常经营下应当保持的现金支付能力。
企业每天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很少等额发生,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可使企业在现金支出大于现金收入时,不致交易中断。
2.预防动机:即指企业持有现金,以应付意外事件对现金的需求。
因为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以及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使企业很难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把握准,一旦企业未来所需现金偏离实际情况,必然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产生极为不利的扰乱。
3.投机动机:即企业为了抓住证券市场的各种投资机会,在证券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时,从事投机活动,从中获取收益。
(二)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1.持有成本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
∆这是一项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反之就越小。
2.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或是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所需要付出一定的交易费用。
∆转换成本与证券变现次数呈线性关系:转换成本总额 = 证券变现次数×每次的转换成本∆证券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的联系:在现金需要量既定的前提下,现金持有量越少,进行证券变现的次数越多,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大;反之,现金持有量越多,证券变现的次数就越少,需要的转换成本开支也就越小。
3.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现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
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必要的安全措施费用等。
∆它具有固定费用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4.短缺成本:短缺成本:是指因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及时变的现有价证券加以补充,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
∆现金的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三、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一)概念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就是指使持有现金发生的总成本最少的一个现金持有量。
即持有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保持最低组合水平的现金持有量。
(二)两种确定方法1.成本分析模式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
《财务管理基础》第十一章教案5(1)分析要素:在成本分析模式下,只考虑机会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予考虑转换成本和管理费用。
(2)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持有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
(3)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图解法:见教材P269 图11-1(4)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列表法:见教材P269【例11-1】2.存货模式存货模式:是将存货经济进货批量模型原理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其着眼点也是如何以现金相关成本最低。
(1)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相等时的现金持有量。
(2)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型:最佳现金持有量=KTF 2 最佳转换次数=T/Q=2F TK最低总成本(TC )=TFK 2举例:见教材P270【例11-2】四、现金的日常管理(一)现金的收入管理1.重点:缩短企业账款的回收时间,使应收款项尽早进入本企业的银行账户。
2.方法:(1)折扣、折让激励法——在双方协商的前提下一次性给予客户一定的折让,也可以是根据不同的付款期限,给出不同的折扣。
(2)邮政信箱法——企业在各主要城市租用专门的邮政信箱,并开设分行存款户,授权当地银行定期开箱,在取得客户票据后立即予以结算,并通过电子汇兑等最快捷的汇兑方式将货款及时拨回企业总部所在地银行。
(3)银行业务集中法——企业指定一个主要开户行(通常是指定企业总部所在地的基本结算开户行)为集中银行,然后在收款额较为集中的各营业网点所在区域设立收款中心,客户收到账单后直接与当地收款中心联系,办理货款结算,中心收到货款后立即存入当地银行,当地银行在进行票据交换后,立即转给企业总部所在地的集中银行。
(4)大额款项专人处理法——通过企业设立专人负责制度,将现金收取的职责明确落实到具体的职任人,在职任人的努力下,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加T 为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 F 为每次转换的固定成本 Q 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K 为有价证券利息率(机会成本)TC 为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速现金流转速度。
(5)其他方法——电子汇兑、企业内部往来多边结算、减少不必要的银行账户等。
(二)现金支出管理1.重点:尽可能地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以控制企业现金持有量。
2.方法:(1)推迟支付应付账款法——企业在不影响信誉的前提下,尽量推迟支付给供应商货款的时间。
(2)汇票付款法——在支付账款时,可以采用汇票付款的尽量使用汇票,而不采用支票或银行本票,更不是直接支付现钞。
(3)合理利用现金“浮游量”现金的浮游量:是指企业现金账户上现金金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额之间的差额。
要点:预测的现金浮游量必须充分接近实际值,否则容易开出空头支票。
(4)分期付款法——在企业出现现金周转困难时,采用大额分期付款,小额按时足额支付的方法;另外,对于采用分期付款方法时,一定要妥善拟订分期付款计划,并将计划告之客户,且必须确保按计划履行付款义务,这样就不会失信于客户。
(5)改进工资支付方式法——在银行单独开设一个专供支付职工工资的账户,然后预先估计出开出支付工资支票到银行兑现的具体时间与大致金额。
(6)外包加工节现法——对于工序繁多的生产型企业,可采取部分工序外包加工的方法,外包后,只需要先付给外包单位部分定金就可以了,从而有效地节减企业现金。
(三)闲置现金投资管理可将闲置现金投入到流动性高、风险性低、交易期限短,且变现及时的投资上,如金融债券投资、可转让大额存单、回购协议等,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不提倡投资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基金、期货等。
§11-3 应收账款管理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与内容(一)概念应收账款:是因为企业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应向对方收取而未收取的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