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大作业:敏学号:201536032班级:经济1502报告题目省晋中市经济现状分析摘要:依据区域发展条件理论和晋中市现状,整理和分析了晋中市近5年的经济数据;依据惠特曼.罗斯托的经济理论,确定晋中市现处区域发展阶段,分析晋中市现主导产业和前导产业,分析各个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各个产业的现状,对各个产业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关键字:晋中市、GDP、经济增长、人力资源、工业改革、旅游文化产业一.晋中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一)自然条件1.土地植被资源——农业晋中市地处中纬度陆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厚季风气候区。
土地总面积为2460.6万亩,其中可耕作的面积为585.4万亩,全市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1.92亩。
晋中市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先天资源禀赋较好,农业发展较早,拥有很长的农业历史,农事生产较为稳定,现代化程度低,改革较难,农业在全市GDP所占比重大约为10.1%且逐年下降。
总体而言,晋中市农业普遍不发达,急需改革但改革较难。
2.水资源——农业命脉晋中市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总量为15.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585立方米,土地亩均水资源量为297立方米,均略高于省平均水平,水量较为丰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是晋中市农业的命脉,保护水资源,防治水资源污染和枯竭、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是维持晋中市农业长远发展的必行之举。
3.矿产资源——工业晋中市乃至整个省拥有丰富的矿石资源,晋中市现已经发现的矿石11种,非金属矿种22种。
以煤、铝土矿、铁、钛铁矿、石膏、水泥等为主。
其中钛铁矿和铬铁矿保有量居省之首。
其中,石膏矿储量13601万吨,煤炭储量192亿吨,以矿石品位高、矿床规模大、埋藏浅著称,未晋中的绝对优势矿种。
灵石县、介休县市该市也是全省乃至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
由于拥有丰富的矿石资源,晋中工业起源较早,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工业较为发达,占GDP比重较高,约为45%左右,是晋中市的经济命脉,但由于近几年煤炭市场需求疲软,晋中市的经济受到不小的打击,工业急需转型。
(二)劳动力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条件已不再仅仅指人口数量的众多,更多的是拥有较高科学研究水平的高学历人才。
劳动力资源已上升成为人力资源。
在人力资源条件方面,晋中市可谓拥有非常大的优越性。
省最高学府的聚集区——大学城,是省高校新校区,位于市和晋中市区的交界处,入驻的院校包括理工大学、医科大学、师学院、晋中学院、学院、中医院等10所高校,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高校的聚集为晋中市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条件。
(三)制度条件晋中市市政府积极招商引资,积极促进产业转型,拥有较好的制度条件。
(四)运输条件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已不完全受限于地形山势的影响,所以应该将运输条件单独作为区域发展条件来讨论,而不应包括在自然条件、劳动力条件和制度条件的任何一点中。
由于多条高铁穿越晋中市,且晋中市靠近武宿国际机场,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和发达,运输条件便利,利于多种产业的发展。
(五)旅游文化条件除了古典的区域发展的三大条件,我认为还应该将新型产业的发展条件考虑在区域发展条件之,比如历史文化遗留、红色文化等物质或者非物质的旅游文化资源。
晋中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
晋中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历史文物保留较为完整,尤其晋中的晋商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晋中市现存不可移动文物5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为省各市之首,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
晋中市的几个晋商大院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加之多年前《乔家大院》的热播和近期《又见平遥》大型舞台剧的出现再次将晋中市的旅游推上了巅峰。
除了许多古建筑、晋商文化,饮食文化、工业文化也是晋中市旅游资源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都说中国面食看,面食在晋中。
即使一日换了样,连吃3个月都不会重复。
晋中的面食就是有这样的底气,悠久精致的饮食文化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老饕前来品尝消费。
由于晋中重工业起家较早,形成了浓厚的工业文化,各地的工业品参观点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晋中的旅游资源丰富,未来必将是拉动晋中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
二.晋中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一)晋中市经济现状近五年,晋中市经济发展首次突破千亿大关,稳重有进,但增速缓慢,发展后力不足,产业结构急需改革。
下图为晋中市近五年的GDP及GDP增速的变化情况,不难看出,晋中市收入总值在增加,但增速却在下降。
近几年,由于煤炭市场需求疲软,晋中市发展经历了严重考验,重工业效益下滑,投资乏力,增速放缓,并在2014年,GDP增幅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虽然重工业前景堪忧,但晋中市第三产业却取得了可喜的发展,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持续上涨,并在14、15年占到整个GDP比重的45%左右之多。
第三产业中,旅游文化业尤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晋中市市旅游业产值达到658亿元,旅游文化产业收入占全省第二,共接待游客6357万人次,居全省第一。
晋中市旅游文化进入中国旅游城市前60强。
(二)晋中市现主导产业晋中市以重工业起家,重工业在晋中市GDP 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重工业撑起了整个晋中市的经济。
南部焦化聚集区和东部煤电化聚集区的煤工业、“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祁县的玻璃产业、太古、平遥的玛钢铸造业都是晋中市现有的规模以上工业,是晋中市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来源,是晋中市的主导产业。
(三)晋中市的前导产业由于晋中市重工业化发展较早,拥有良好的基础建设和丰富的矿石资源,不得不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晋中市的工业将依旧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不能再以出售大量资源为代价获得经济的飞速发展,要积极发展工业技术,实现晋中市重工业的深加工化过程和技术集约化过程。
无疑,重工业依旧是晋中市的前导产业。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晋中市将有成熟阶段向高额消费阶段乃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过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教育旅游等需求将不断提升。
晋中市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且晋中市的旅游同时可带动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晋中市的农业特色特产、独特的饮食 文化是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晋中市特色食品的出售将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得注:本图表数据来自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数据丢失 注 :本表数据来自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数据丢失到飞速发展,从而带动第一产业的品牌化、特色化。
晋中市的旅游资源除了薪火相传的晋商文化还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文化,建立工业文化园展示晋中特色的工业文化和工业制成品也是晋中市旅游的新方向,同时也可以带动晋中第二产业的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也是晋中的前导展业,未来必将是拉动晋中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三.晋中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足及优势(一)晋中市经济发展优势——s晋中市先天资源优厚,农业、工业、旅游文化服务业拥有较为完备的基础,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一二三产比重接近10:44:46,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晋中市拥有的各种区域发展条件为未来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晋中市靠近大学城拥有雄厚的技术人才来源,为经济的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晋中市经济发展劣势——w1.农业发展瓶颈晋中市拥有585.4万亩的可耕作田地,农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约为10%,拥有较多的农业人口,且晋中市拥有多种农作物,主要的有苹果、梨、西瓜等高经济价值水果和核桃、红枣、玉米、小麦等农作物。
虽然晋中市农作物种类丰富,但是生产经营分散,没有形成品牌,现代化水平程度较低。
种植品种还是原有的旧品种,有机的安全的绿色的新型产品品种几乎没有;种植方式还是延续传统的种植方式,以人力劳动为主,机械化水平低;销售方式还是各家各户直接分散低价大量出售。
晋中市农业的科技含量低,以农作物直接出售为主,缺乏农作物的加工和成型的特色农产品。
2.工业发展瓶颈晋中市工业较为发达,发展较早,但以重工业为主,且以简单的大量的廉价原材料及其初级制成品为主。
在晋中市发展重工业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并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重工业是简单粗暴的发展,现由于煤炭市场的疲软,重工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总体而言,晋中市的重工业科技含量低,是完全靠着大量的资源售卖起家的,现在由于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
3.旅游文化业发展劣势晋中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着力点分散、资源整合困难。
晋中拥有着多样的旅游资源,晋商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种类繁多,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水平的限制,文化资源整合困难,文化企业规模较小。
其次,晋中市的旅游业缺乏创新、创业,只是对原有的文化的展示和开放,没有融合现有的因素,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统一的规划。
四.晋中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尽管晋中市现在的经济体制存在着各种不合理的因素,但是晋中市的经济发展还是很有未来的。
针对不同的产业,提供以下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一)农业的发展前景晋中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在未来的种植方式上,晋中市未来的农业应当依托太谷农业大学,开发新型品种,种植新型高价值高科技的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在销售渠道上,晋中市各地的拥有同种农作物的地方,应当打出各地名号,统一收购,形成品牌,借助品牌优势,提升农作物价值,同时应当引进先进技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此外,晋中市的农场品还可依托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品牌,以当地特产的特产直销方式出售,提升农产品价值。
(二)工业发展前景由于长期处于资源流出状态,工业方面首要的任务便是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其次,应当提升现有重工业的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晋中市特有品牌,借助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带动重工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针对晋中市的煤炭工业,要进一步实现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大力发展氯碱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等,依托现代化技术制造大型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以及甲醇等精细化工项目。
针对晋中市的玻璃器皿产业,应当依托“中国玻璃之都”——祁县,把祁县建设成为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玻璃器皿产业基地,通过改进玻璃制作生产线,实现生产车间的标准化管理,推进锅炉的改造,不断提高整体装备水平,提升玻璃器皿企业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晋中市的各类重工业要实现设备的现代化、管理的标准化、产物的品牌化。
只有这样,晋中市的重工业才能成功转型,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其次,重工业的发展也应依托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产品展示区,如祁县的红海玻璃厂一样展示工业制成品和晋中市的工业文化。
(三)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晋中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应当在政府的指导协商下,联合第一第二产业,集中各地的各种旅游资源形成高度发展的旅游业。
将晋商文化、红色文化、自然景区联系在一起,实行统一收费、统一安排、全市各个景区有直达专车,并联合一二产业出售各种有晋中特色的农产品、工业产品,形成特色旅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