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7·日照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几千年历史(积淀/沉淀),茶文化博大精深。

喝茶人口跨越不同阶层、不同地域,有人细品佳茗,有人咕咕牛饮。

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为居家必备,又在宋代文人“四雅”中占一息之地,与焚香、插花、挂画等列。

在大俗与大雅的抻拉中,茶如《周易》所讲的“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则阐发以教化万邦。

至于日本的所谓的“茶道”,按照中国标准,恰恰是“术”,不是“道”。

(庄重/庄严)的仪式感,铺陈出一种孤芳自赏的生命美学,迥异于中国茶所注重的生命本身。

相比于东方,西洋茶要直白、轻松得多:玩茶更像玩葡萄酒,玩滋味,玩配方,调味如调色,如同油画画布上(斑驳/斑斓)的颜料,撞色、顺色,。

中国茶则如同中国画,墨分五色,看上去只有一种色调,细品才知,。

他们张扬,我们内敛,这不仅是茶的区别,更是文化性格的差别。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牛饮(yìn)博大精深B . 抻(shēn)拉孤芳自赏C . 撞(zhuàng)色一息之地D . 内敛(liǎn)墨分五色(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积淀庄重斑驳B . 积淀庄严斑斓C . 沉淀庄重斑斓D . 沉淀庄严斑驳(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洋溢着精致生活的情趣与欢乐无限乾坤蕴含在其中B . 精致生活的情趣与欢乐四溢无限乾坤蕴含在其中C . 洋溢着精致生活的情趣与欢乐内中蕴含无限乾坤D . 精致生活的情趣与欢乐四溢内中蕴含无限乾坤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二上·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

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

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

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

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

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

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

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

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

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

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

B .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C . 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D . 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2)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逍遥游》被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 . 《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C . “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D . 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B . 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 . “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D . 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3. (9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

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材料二:(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材料三:2013年以来,美、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

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

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2009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

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

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

通过政策发布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材料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

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

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家里和办公室,所有智能设备间实现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单一设备、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

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

(摘编自科技世界网2019年3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它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B . 2014~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相关行业已经看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C .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年开始强势攀升,至2017年投资事件出现少许回落。

D . 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中国制造2025》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既让人们始料未及,也让人们多了些安全方面的担忧。

B . 不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较大,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

C .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壮大中国经济,使我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有着重要的作用。

D . 使用人工智能让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会让“机器人黑客”的漏洞攻击更加精确。

(3)今后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 (12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