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关节ppt课件

髋关节ppt课件

.
髋关节在结构上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①髋臼周边有软性髋臼唇使之加宽加深,并超出 半圆;
②股骨头成球形,与髋臼相匹配; ③股骨头凹处有圆韧带与髋臼相连,内有血管可
为股骨头提供营养; ④股骨颈狭长,与股骨干成角度,具有力学意义
及增加髋的活动范围; ⑤周围有紧张而强大的韧带保护; ⑥周围有丰富的肌肉覆盖; ⑦关节囊厚而坚韧。
.
.
(3)颈干角和前倾角 颈干角和前倾角最能体现髋关节的结构功能特征。
①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 纵轴所形成的倾斜角为颈 干角或内倾角。正常范围 为110°~140°成年时平均 为127°。 超过此角度的变形成为髋 外翻(caxa valga),小 于此角度者称之为髋内翻 (coxa vara)。
(2)关节囊厚而坚韧 髋关节囊厚而紧张,大大增 加了其稳固性,也限制关节的活动幅度。
.
(3)关节周围韧带数量多且紧张有力 韧带加固髋 关节。如其中的髂股韧带最为坚韧,可随髋关节 后伸而逐渐紧张,限制髋关节过度后伸。再如当 髋关节紧密对合时,耻骨韧带及坐骨韧带也产生 紧张,以防止髋关节过度外展、内收或旋内的作 用。
.
③ 内部负压增加:以上结构可使髋关节内部负压增 加。有实验表明即使去掉髋周肌、关节囊,将股 骨头拔开还需22kg的力。因此在大气压下髋关节 在功能位时结构相当紧密。
.
尽管如此,当髋关节处于某种易于脱位的位置又 受到外力时,仍可能发生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后应避免置换的股骨 头假体和髋臼假体发生碰撞而发生髋关节的脱位。
.
有两个位置容易引起术后髋关节脱位:①过度的 屈曲、内收和内旋可引起关节后脱位,通常见于 病人坐在低凳,试图站立时;②伸直位过度内收 和外旋引起前脱位,多见于前方入路,或假体位 置过于前倾者。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正确的坐姿和动作:坐 时伸髋/微微屈曲髋部(专门的椅子),不应屈身 向前、垫高腿或交叠双腿。当暴力使髋关节急速过 度外展时,股骨大转子可被髋臼上缘挡住,而顶出 髋臼突破关节囊前下方的弱点,发生前脱位。
.
② 髋臼:髋臼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中 央为髋臼窝,内衬半月形软骨,其下缘由髋臼横 韧带连接,使它与股骨头紧密贴合。周围有关节 唇,使髋臼变深,以防脱位。髋臼朝前下外方, 内下方软骨缺如,形成髋臼切迹,这种解剖结构 与股骨头脱位后所处位置有一定关系。
.
髋臼的上1/3是髋关节主要负重区,厚而坚强;髋 臼后1/3能维持关节稳定,较厚。此两部分均须相 当暴力才能引起骨折。髋关节后面与坐骨神经贴 近,此部骨折移位或在手术时神经易遭受损伤。 髋臼下1/3(或内壁)与上、后部比较,显得较薄, 造成骨折需要的暴力也较小,此部如发生断裂, 对以后髋关节功能影响也较小。
.
.
(二)髋关节的运动
1.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节屈0~125 度 ,伸膝时只能屈80~90度 后伸:0~30度 内收、外展:0~45度 内旋、外旋:0~45度
.
2.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1)关节窝深 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 的2/3。加上髋臼唇加深了关节窝,几乎使整个股 骨头被包绕在关节窝内,因而使髋关节活动时股 骨头不易脱出。
.
3. 髋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运动范围
研究显示:髋关节只要屈曲120°,外展20°,外旋 20°即可保证日常活动的进行。
另有研究显示:髋关节在正常行走时的平均运动 幅度是: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分别为52°、 12°和13°。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平均为:屈曲 37°、外展7°、内旋5°和外旋9°。
.
②前倾角:股骨颈的轴线与 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线间 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称 为前倾角,成人一般不超 过10°~12°,正常值在正 常值在12°~15° 。
.
(4)股骨上端的骨小梁系统
股骨头上端主要形成四组骨小梁,其排列方向沿股骨的 主应变方向(有三组抗压骨小梁群基本上平行于股骨长 轴方向,交织着由下方向上方走行,以保证股骨的强度 和韧性,对抗体重的的重力;而主抗张骨小梁群的骨小 梁则起到对抗横向张力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 剪力:
.
正常骨盆的结构 及传力方向
.
(2)股骨头和髋臼的精确对合 股骨头与髋臼所形成的髋关节结合比较紧 密,并有一系列结构使其难于脱位。
①股骨头 股骨头是髋关节球臼结构中的凸出部分,相当 于圆球的三分之二,方向朝上、内、前。有一凹陷,称股 骨头凹,有圆韧带附着。股骨头的关节软骨,厚薄不一, 中内侧面最厚,周边部最薄。与髋臼相比,股骨头的关节 面较大,以便增加髋关节的活动范围。
.
主抗压骨小梁群:由股骨体内侧向股骨头上部走行。 主抗张骨小梁群:由股骨体外侧向股骨头内侧走行。 次抗压骨小梁群:由股骨体内侧向股骨大转子走行。 大转子骨小梁群:由股骨大转子下方向上方走行。
.
这四组骨小梁群对股骨头 承重具有重要作用。在更 年期后及老年发生骨疏松 时,其消失的顺序是从最 次要的骨小梁群开始的, 即是以上顺序由后向前 4) →3)→2)→1)逐一消 失的,以发挥其保护性机 制,防止股骨颈的骨折。
髋 关 节
.
.
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也是 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在完 成站立和负荷体重的同时,还在走、跑、坐、 蹲等大范围运动中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人 体最稳定又具有很大活动度的关节,并有精 确的对合装置和控制系统。
.
(一)髋关节组成
髋关节是多轴性球窝状关节,由股骨的股骨头和 髋骨的髋臼两部分组成,其中心位于腹股沟韧带 中1/3稍下,关节面相互成曲面状,但大小不等, 也不完全适应,只在完全伸展并轻度外展及内旋 时紧密对合,年幼时其表面更似卵圆形,随年龄 增长而变成球形。
.
(1)拱形结构
正面观,骶骨前宽后窄,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骶髂韧 带等,具有阻止骶骨转动或滑脱的作用。双侧髋关节与骨 盆在支持体重时,支持力最大。人体直立时,重力由腰椎 经骶骨、骶髂关节、髋臼传至股骨头,形成“立弓”,坐 位时,重力由骶骨向两侧传至坐骨结节,形成“坐弓”。
作用:既坚固又省材,能承受较大载荷而又可缓冲震动等 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