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30101【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办学层次】高职(大专)【学制】三年一、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食品检测和分析、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能从事食品营养、食品检验和食品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领域主要涉及食品营养开发与配餐设计、食品检验检疫、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加工等行业或企业。
㈠主要职业岗位1、服务于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食品类物流管理部门,可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监测、食品品质控制等工作。
2、服务于事业单位,可在各类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部门,各级食品质量监督单位及食品与生物保健品分析与检验机构从事食品质量的检测、认证或质量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
㈡发展岗位1、毕业生获得营养师资格还可从事学校、幼儿园、酒店、饮食行业、特殊职业、家庭等的营养膳食指导工作。
2、可从事食品营销工作。
㈢职业证书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职业证书一览表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①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
③具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为底蕴的科学文化素质。
④具有注重专长、专博结合、勇于实践为基础的能力素质。
⑤具有健康体魄、不畏艰险的身体素质。
⑥具有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知识要求①掌握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学和食品工艺学的基本理论;②掌握食品营养、疾病营养学和营养配餐的基本知识;③掌握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知识;④具备食品安全的常识及食品生产质量管理、食品营销的基本理论;⑤了解食品储运、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的调查研究与决策、公关及口头、文字表达能力;独立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能力;具备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新技术的能力;从事相近专业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自主择业及创业、创新能力。
3、能力要求①具有食品营养指导、营养配餐及保健食品开发与营销的能力;②具备食品卫生与微生物检测的技能;③具备食品及原料常规成分检测的能力;④具备食品安全、食品掺假检验的能力及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
㈣附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分解与分析三、课程设置及课程简介㈠基本素质课程通识课程和跨专业公共选修课(见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简介)㈡职业能力课程描述1、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理论、溶液化学平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分析、重要的生命元素等,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这些为后续为具体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李春民中国林业出版社2、普通生物学主要介绍细胞、生物的类群、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生命与环境、生命的起源、生物技术等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普通生物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杨玉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有机化学本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阐述了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教材:有机化学(食品类十二五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王岳鸿中国计量出版社4、食品化学主要介绍食品六大营养成分(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食品色、香、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酶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分布、结构、性质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在食品加工中和储藏中的变化;掌握主要成分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特性。
参考教材:食品化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赵俊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5、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作为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核心课程,系统地介绍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及食物中的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化变化和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加工、保藏和产品开发打下一个较为宽广的理论与技能基础。
参考教材:食品生物化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材系列)贡汉坤科学出版社6、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授微生物的形态结构,食品中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降解。
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卫生细菌的检验方法和技术、霉菌和酵母菌以及致病菌的检验方法和技术。
参考教材:食品微生物(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唐艳红,王海伟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7、食品营养学主要讲授食品的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营养与能量平衡、营养与膳食平衡、不同人群的营养特点、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功能性食品、强化食品及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知识。
为培养从事有关食品营养、食品检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贮藏及加工等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教材:食品营养学(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刘开华, 王荣荣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8、食品毒理学基础本课程研究存在于食品中的或在食品贮放和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食品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教材:食品毒理学(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规划教材)孙素群刘美玉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9、仪器分析主要讲授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现代分析仪器的分析测定原理、方法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判定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独立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
参考教材:仪器分析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冯建波化学工业出版社10、食品分析与检测该课程系统地讲授食品分析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检验技术。
参考教材:食品分析(食品类专业用/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王喜萍中国农业出版社11、食品感官检测技术该课程系统讲授食品感官评定的发展史、现状及发展趋势;食品感官评定基础知识;食品感官评价员的选拔与培训;食品感官评定实验室;样品的制备和呈送及食品感官评定的组织与管理;食品感官评定分析方法;食品感官评定的适用原则;食品感官评定实例等内容。
是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及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本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参考教材:食品感官评定(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郑坚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2、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为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主要掌握食品中添加剂的检验、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教材: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类系列)李五聚崔惠玲化学工业出版社13、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本课程主要讲授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及发展状况、选用原则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理、性状、性能、安全性、制法、质量指标和用途。
为今后从事食品营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教材:食品添加剂(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高雪丽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4、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职业技术专业课之一。
以食品污染、食物中毒、食品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管理等知识为理论依据,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掺假成份的检测技术为手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现场实践、行政法律和法规阐述食品企业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工作实践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人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入手,课程注重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具有很大意义.参考教材:食品质量与安全(全国高职高专食品类类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吴广辉李红伟孟宏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㈢素质拓展课程1、专业选修课:(应含一个拓展职业方向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需修满6学分)。
⑴食品营销技术主要讲授对食品进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握食品营销的理念及主要营销技巧,具有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的能力。
⑵食品掺伪鉴别检验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学习本课程的任务是主要针对粮品、食用油脂类、肉、禽、蛋、水产类、乳及乳制品、糖、蜜类、调味品、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干货等多个门类几十种食品分别介绍了产品质量最新标准和有关掺伪的简便易行的快速检测方法、鉴别检验新技术以及防伪技术。
⑶水产品检测技术本课程主要讲述水产品质量检验和水产品检疫,具体从取样、水产品前处理方法到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详尽地介绍了水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涵盖了目前水产品所有检测项目的常规方法和前沿技术。
⑷营养配餐与设计本课程主要讲述食物原料营养价值、膳食营养基础知识、膳食卫生安全与预防、营养类型与配餐设计、平衡营养食谱的编制、种类人群营养配餐设计、各类疾病患者膳食配餐等。
⑸食品安全贮藏保鲜讲授食品的特性、食品保藏的原理、原料类食品的保藏、半成品食品的保藏、成品食品的保藏、食品流通中的保护、食品保藏中的质量安全控制、食品仓库的管理与卫生等知识。
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从事食品贮运流通保鲜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食品贮运流通中质量安全控制、食品质量评判的能力。
⑹食品企业管理重点阐述食品企业管理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食品企业管理概述、食品企业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经营决策与计划、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食品企业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及食品企业创新等。
⑺食品工艺学主要讲授食品加工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食品干制、食品速冻保藏、食品的腌制和熏制和食品辐射保藏技术;各种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乳制品、蛋制品、鲜切食品、软饮料、发酵制品、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及调味品;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原理。
⑻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主要讲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其生产标准、生产基地环境要求和产品认证的基本程序,使学生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管理、认证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