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津石高速勘测定界工作(实施)方案

津石高速勘测定界工作(实施)方案

津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土地勘测定界及组卷报批技术服务实施方案2017年12月目录1 项目概况 (1)2 工作目标 (1)2.1 技术依据 (1)2.2 预期完成内容 (1)3 工作安排 (2)3.1 前期准备与协调阶段 (3)3.2 实施阶段 (4)3.3 组卷报批 (5)4 工作内容 (5)4.1 准备工作 (6)4.2 外业测量权属调查 (6)4.3 内业处理 (8)4.4 检查验收和成果提交 (9)5 工作计划 (9)5.1 项目组织机构 (10)5.2 工作人员投入 (10)5.3 工作时间安排 (10)5.4 投入技术装备、软件 (11)6 质量及进度保证措施 (11)6.1 质量保证措施 (11)6.2 进度保证措施 (12)6.3 生产安全保障措施 (14)6.4 保密管理措施 (15)7 服务承诺 (16)1 项目概况津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主线起自深泽县西内堡村与定州市木佃村南之间的石家庄保定市界,与津石高速保定段顺接,向西经深泽县、无极县、藁城区、正定县在拐角铺村南与新元高速交叉,并与石家庄市绕城高速北环顺接。

主线全长49.5km(其中正定3.55公里,藁城区10.92公里,无极县28.93公里,深泽县6.11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2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33.5m。

全线共设大桥1206m/1座,中桥69m/1座,互通立交5座,分离式立交7821 m/15座,服务区1处,停车区,1处,匝道收费站3座,监控分中心1处,养护工区1处。

另设连接线3条,深泽6.92公里、无极7.71公里、机场路11.65公里,路线全长26.28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20km/h。

2 工作目标2.1 技术依据1)地籍调查规程 TD/T1001—20122)土地勘测定界规程 TD/T1008—2007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T73—2010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20096)其他有关技术规范2.2 预期完成内容完成津石高速公路土地勘测定界及组卷报批的相关业务服务,收集、整理和编制科学合理的用地勘界和组卷报批文件,包括通过现场踏勘、权属调查、实地放线、界址测量等外业调查,弄清建设项目的使用范围、地类和土地权属情况,在此基础上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等相关图件,编写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形成勘测定界成果资料,最后提交建设单位形成报批建设用地的材料,满足国土部门审核、检查验收等工作,并最终通过审批。

1.根据用地单位提供的公路用地图和用地需求进行实地放线(埋设木桩及撒设白灰),确定高速公路的边界位置,满足用地单位实际征地、拆迁、清点、地上物评估的需要;2.调查高速公路占地范围内土地的权属、地类、性质,测绘权属单元的界址点坐标,依据土地调查数据绘出全线各类用地的总面积和各县、乡、行政村的各类土地面积;3.实地权属和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权属面积不一致时,依据所有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等材料编写权属说明材料,依据建设用地土地使用证编写建设用地权属状况表和无权源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4.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程编制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技术报告,按权属和地块分别编制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界址点坐标成果;5.配合项目方编制公路建设用地审查表和建设单位关于建设项目功能分区、用地合理性的说明;6.配合标注申请用地位置、用地规模、分地类面积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申请用地位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耕地利用等别图;7.申请国土部门对勘界成果进行验收并出具勘测定界检查验收意见和验收报告;8.负责解释勘测定界工作中不可预见的其他问题。

3 工作安排津石高速公路勘测定界涉及县(市、区)多、线长、点多、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

首先由业主单位——石家庄市交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向市政府及沿线各(市、区)政府申请成立高速公路建设指挥协调机构,负责高速公路项目沿线的征地组卷及拆迁等地方动员工作,维护好勘测定界、建设环境,确保该项目顺利进展,按期完成。

根据勘测定界工作程序,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推进,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和协调阶段、勘界及实施阶段、组卷报批阶段.3.1 前期准备与协调阶段1、由业主组织协调市、县(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交通部门、林业部门、乡、镇干部等召开勘测定界及相关的征地组卷动员会,全面动员,统一部署,协调联动,成立各分项工作小组,并指派负责人与分管路段的负责人县(市、区)沟通。

2、各县(市、区)指挥部负责人、乡镇政府领导、设计单位和勘测定界技术负责人共同研究确定以下事项:(1)确定总指挥,总协调负责人,统一部署和领导勘测定界及征地组卷工作,明确组织协调方式(联络机构、负责人、通讯录)。

(2)完善协调机制、操作程序及工作实施计划,将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

(3)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在动员会后应根据其相关职能为顺利开展勘测定界、土地征收组卷工作提供便利。

(4)乡、镇政府做好动员工作,与国土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交叉平行作业,提高勘界、征地组卷效率。

(5)为提高工作效率,后勤保障工作应统一解决。

午餐和晚餐因野外工作需要,视具体情况由业主协调解决。

3、勘测定界队伍准备工作:(1)负责安排外业调查组、测量组、内业整理组,按照完成工作量及工期的要求,落实充足的技术人员与设备,并指派小组责任人加强与国土资源局、设计单位的沟通和技术交接。

(2)各县(市、区)负责人协调各乡(镇)配合放线打桩、白灰撒线等协助人员。

3.2 实施阶段1、发布《征地告知书》:各县(市、区)召开动员会后随即发布《征地告知书》。

2、征地调查确认及勘测定界测量:(1)外业测量和放线:由指挥部负责协调乡镇,勘测单位牵头组成放线组,业主、高速公路设计单位配合,负责技术测量放线。

埋设木桩、灰线撒布等非技术性工作由乡镇和协调当地群众配合,设计单位对勘测定界单位的界桩位置进行校核,灰线的厚度和宽度要满足要求以利下一步进行权属、地类调查和后边拆迁清点的辨识。

(2)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业主单位和乡镇干部负责相关的协调工作,涉及建设用地的应调查有无权属来源,无权属来源的建设用地函告当地国土监察部门,对无权属来源的建设用地及时处理。

(3)清点及统计:由业主负责组织配合推进地上附着物清点工作。

清点要求做到:数量准确无误、标准掌握适度。

按照设计乡镇权属,成立高速公路沿线清点组,负责沿线用地范围内地上附着物的清点工作。

调查表应由业主单位、乡镇政府、村集体、地上附着物所有权人相互签字确认,当日清点完成后及时统计核对,每日都要完成累计汇总,每清点完一个村,立即整理出《征地调查结果确认表》,由村集体盖章、农户签字并按手印确认。

3、函告征地情况:在统一协调下,当完成全县(市、区)的勘测定界及征地调查确认后,社会保障措施也要同步进行,此时国土资源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及时互相函告。

4、组织征地听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就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申请听证的,国土资源局应组织听证,涉及社会保障的要邀请社保部门参加,举行听证的,应制作《听证笔录》和《听证纪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愿放弃听证的,应当填写《听证送达回执》。

3.3 组卷报批勘测定界单位及时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程编制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界址点坐标成果,向勘界验收单位申请验收。

待成果验收合格后,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提交。

4 工作内容勘测定界的具体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接受委托——仪器准备和搜集相关资料——现场踏勘并制定方案——控制测量——地形及界址点测量——权属和地类调查——面积量算——编绘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成果。

项目勘测流程见下图:4.1 准备工作1、搜集相关资料。

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勘测定界工作的实际需要,业主单位(需协助我单位搜集以下资料: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地形图、耕地利用等别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设计单位的用地范围图以及工程项目总体平面布置图(不小于1:2000);范围附近的控制点坐标成果和勘测定界有关的其他相关资料。

2、现场踏勘情况。

路线涉及石家庄藁城区、正定县、深泽县、无极县等4 县(市)区。

现场踏勘控制点标石的完好程度,交通便利。

通视条件良好。

根据已有的资料和相关的技术规范,计划安排4个勘测小组,分别负责4县(市)区的勘测工作,在划分小组和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对勘测的难易程度准确预期,为各小组配备所需的技术人员和勘测设备,合理的安排工期。

4.2 外业测量权属调查1、控制点测量与复测按国土部门要求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对平面控制点要进行全面的复测和计算,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四等网中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四等以下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5cm。

并求得七参数和点位残差,在达到要求后在进行用地界放样。

2、用地界放样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设计院提供的公路用地占地图,按公里值提取放样点坐标,按工程坐标系进行实地放样划线,放样完成后通过坐标换带模型计算,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

3、界址点的设置界址点是用地相邻界址线的交点,界址桩是埋设在界址点上的标志(也可称为公路界碑)。

根据高速公路实际要求,界桩设定为木桩,在主要的拐点处、地类界交点、行政界、权属界交点设定,直线处不得超过50m,弧线处不得超过20米设定界址点。

界址点编号:RK10+100,表示公路用地界址点号,K10表示里程数;100表示里程的尾数,即该界址点在公路里程10.100公里处。

权属界址点J表示外围界址点号;D表示地类点号;E表示市界点号;A表示县界点号;X表示乡界点号;C表示村界点号;Z表示组界点号。

新用地的界址点与原用地界址点重合的,采用原界址点编号。

4、其他数据采集涉及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时,根据实地占地情况对每一户界址点进行测量,并标注占地类型。

5、地类调查依据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根据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图上的地类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核实,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地类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二级地类编号。

同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确定该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

6、权属调查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中的权属资料,并对分幅权属界线图、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等进行了审核,将审核合格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