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碱回收蒸发工艺规程

碱回收蒸发工艺规程

碱回收蒸发工艺规程一、生产目的制浆车间送来的稀黑液经过本工段五效蒸发后而成为较高浓度的黑液,以满足燃烧工段的使用要求。

二、产品特征浓黑液:浓度45—48% [24—25°B e′(95℃)] 温度:>95℃三、工艺流程四、原料特征稀黑液:浓度 8%(大于5.5 B e′)温度:>75℃五、设备特征:见附表附表:六、工艺技术条件1.新蒸汽(进Ⅰ效)压力:0.2—0.24Mpa温度:<138℃进汽量:5—8t/h2.稀黑液浓度:>5.5°B e′(直测)温度:>75℃3.温水(冷却水)温度:40—45℃Ⅰ效蒸发器液室蒸汽温度:116℃Ⅱ效蒸发器液室蒸汽温度:100℃Ⅲ效蒸发器液室蒸汽温度:86℃Ⅳ效蒸发器液室蒸汽温度:72℃Ⅴ效蒸发器液室蒸汽温度:58℃Ⅰ效蒸发器液室蒸汽压力:0.078MpaⅡ效蒸发器液室蒸汽压力:0.03MpaⅢ效蒸发器液室蒸汽压力:-38.6KpaⅣ效蒸发器液室蒸汽压力:-65.3KpaⅤ效蒸发器液室蒸汽压力:-84.44KpaⅠ—Ⅴ效黑液循环泵出口压力:0.12Mpa出Ⅰ效浓黑液泵出口压力:0.25Mpa清凝洁水泵出口总管压力:0.32Mpa送燃烧浓黑液泵出口压力:0.32Mpa出Ⅱ效、Ⅲ效黑液泵出口压力:0.25Mpa半浓黑液泵出口压力:0.2Mpa稀黑液泵出口压力:0.15Mpa污凝洁水泵出口压力:0.21Mpa真空泵抽气压力:-82Kpa温水泵出口压力:0.35Mpa清水进蒸发总管压力:0.25Mpa仪表用压缩空气总管压力:0.7Mpa蒸发工岗位职责1.负责蒸发工艺的全部操作,按操作规程使用和维护各种设备,确保安全生产;2.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完成当班的生产任务,供给燃烧工段合格的浓黑液;3.做好突然停电、停汽、停水的停机安全操作;4.注意水、电、汽的供应情况,发现异常随时与生产调度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以确保正常生产;5.检查制浆车间来的稀黑液质量,如发现不合格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6.注意新蒸汽冷凝水的清洁程度,如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碱炉停止供软水,通知化验工取样化验,不得将不合格的冷凝水送往燃烧工段;7.生产中应做到勤检查,认真做好各项记录,注意仪表运转是否正确,经常查看电脑各画面的变化与现场是否一致;8.发现设备、仪表等有故障时,应立即通知检修;9.做好各项生产记录,填写交班记录,并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10.做好本岗位所属设备、管道、仪表的一般保养工作(包括黑液泵、黑液贮槽、黑液管道及其流量计、各种调节阀的清洗工作);11.勤测试黑液的温度、波美度。

12.在蒸发站生产能力和蒸发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及时进行系统水洗,保障设备性能的发挥。

13.正确操作使用本岗西半球各种泵类、阀门,确保密封、润滑、冷却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无泄漏。

碱回收蒸发工段操作规程一、开机前的准备1.新安装的设备必须经过试压、单台设备冲洗和全程清洗无误后,方可进行开机。

2.检查各贮槽的存量是否达到工艺规定,并了解稀黑液的质量及供应情况,以保证满足开机要求。

3.与有关方面联系水、电、汽、压缩空气的供应,检查仪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4.各管道阀门应处于工艺规定的开闭状态。

(1)打开各效冷凝水进出阀门;(2)打开各效的不凝气排出阀。

5.机械密封泵的密封水要确保供应并预先排污。

6.打开主汽管疏水阀门,排尽积水。

7.打开清冷凝水液位罐、II效冷凝水闪蒸罐、Ⅲ效冷凝水闪蒸罐、Ⅳ效冷凝水闪蒸罐、排空阀。

二、开机顺序1.排出供汽管道积存冷凝水。

2.开蒸发器稀黑液入口阀,启动稀黑液泵,至Ⅴ→Ⅰ效蒸发器内液位达到正常运行的位置(稀黑液刚好浸没板片下端100mm左右为宜)。

3.启动Ⅰ效蒸发器循环泵至稀黑液正常循环。

4.缓缓向蒸发器内通入蒸汽,使蒸发器汽室温度在20分钟内升至90℃左右。

5.开板式冷凝器清水阀,水量不超过正常运行量的1/2。

6.起动真空泵。

7.缓缓增大蒸汽供应量至正常压力值(注意:蒸汽供应操作不能产生大的波动,最大压力不能超过蒸发器许用压力值)。

8.同时缓缓开大冷凝器清水量至正常值,开大不凝气阀门。

9.参考出黑液浓度及蒸发器液位等参数,调整稀黑液供液量,使蒸发器运行正常为止,防止干板和跑液现象的发生。

10.当浓黑液闪蒸罐液位达50%以上时,启动出Ⅰ效浓黑液泵。

11.根据清冷凝水液位罐下排水情况关闭此放水阀。

12.清冷凝水闪蒸罐液位达50%时,启动清冷凝水泵。

13.根据后几效污冷凝水排出情况关闭污冷凝水排空阀。

14.污冷凝水液位罐液位达50%时,启动污冷凝水泵。

15.当温水槽液位达2米时,启动温水泵。

三、生产检查及操作1.在连续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各参数的稳定性,参数的调节不应过于频繁,调节的范围不宜过大。

2.每2小时检查Ⅰ效清洁冷凝水的液位是否超标。

3.每1小时检查Ⅰ效浓黑液闪蒸罐的液位情况,检查浓黑液浓度是否达到工艺要求,如偏高或偏低可减少或加大进Ⅰ效的蒸汽量,也可调整进Ⅰ效的黑液浓度或流量。

4.经常检查各泵的运转情况,是否有异声异味,密封水的压力和流量是否有泄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检查各贮槽的液位和系统水、电、汽供应并及时调整。

6.进出各效的黑液浓度每小时必须测定一次。

7.Ⅰ效因操作不当结垢或使用时间长结垢严重时,在汽阀全开情况下而蒸汽流量增大,蒸发效率很低时,可进行水煮或碱煮。

8.每隔1小时检查一次蒸发器及各闪蒸罐黑液的液位,冷凝器的供水压力,流量及出水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9.正常运行时每一小时巡查各效液室的压力和温度,并做好记录,检查真空泵的真空度是否达到要求。

四、停机操作1.临时停机(1)停止新蒸汽供汽。

(2)各效污冷凝水排尽后停污冷凝水泵。

(3)清洁冷凝水闪蒸罐无水时,停清洁冷凝水泵。

(4)检查各设备及系统阀门、泵是否停妥。

(5)关闭机械密封泵密封水阀门,打开排放阀。

短时间停机后,需重新启动则按正常开机顺序逐一启动,并逐步提高生产能力。

2.长时间停机(1)长时间停机要结合水洗工作进行,停机前必须循环稀黑液。

(2)逐步关小蒸发器蒸汽进口阀,同时关小稀黑液进料量,直至关闭。

(3)用循环泵循环水将加热元件洗净后,停止循环泵运行,加大给水量,将蒸发器内黑液置换出去。

(4)关闭真空泵,并关闭冷凝器清水阀,放净各效内的洗涤水。

(5)打开各蒸发器的排空阀,依次将各效及闪蒸罐内的水排尽。

(6)将各黑液管线及设备用水冲净,并放空。

五、一般事故的处理1.突然停电:应立即关闭Ⅰ效的进汽阀门,关闭所有泵的进出口阀门,并关闭冷凝器的进水阀门,来电时再按顺序开机。

2.突然停水:应立即关闭Ⅰ效的进汽阀门,并停止各泵的运行。

3.突然停汽:应立即关闭Ⅰ效的进汽阀,视其时间长短,停机或运转。

4.冒液:当液室液位高出加热板片时,液室沸腾产生大量泡沫,影响二次蒸汽品质。

处理方法:(1)检查液位和进效自控装置是否失灵。

(2)将液室液位控制在正常位置。

5.干板:当液室液位过低时,循环泵出现气蚀现象,循环量急剧下降,板片表面沉积物烧焦,出效浓度急剧增大。

处理方法:(1)降低进汽压力。

(2)加大进效黑液量。

(3)检查液位及进效自控装置。

(4)将液室液位控制在正常位置。

6.加热板片漏汽:加热板片长期超压运行或使用压力超过设计许可压力,有可能发生破裂,造成漏汽。

板片在预热过程中或升温升压时,不按规程操作,急冷急热,容易发生强烈振动,引起焊口裂纹也会发生漏汽。

处理办法:停机或停效检查。

六、酸碱煮操作1.酸煮前的准备工作:(1)备足酸量,缓蚀剂量及所用工具。

(2)各效进液阀及排液阀处都需加盲板,接近酸液的一面要添加胶皮板,因酸煮是逐效进行的。

(3)检查酸煮泵机械、电气是否完好,转向是否正确。

(4)检查各效酸液循环管胶皮阀和接头是否严密。

(5)操作人员穿戴好劳保用品,如防毒面具、雨衣、胶靴、胶皮手套、工作服、眼镜、口罩等。

(6)备好2%的硼砂、2%的碳酸氢钠溶液,以便酸灼伤时急用。

2.酸煮操作(1)穿戴好各种劳保用品。

(2)将清水打进蒸发器内垫底。

(3)放酸管要插入小槽底部,边放酸,边放水,边放缓蚀剂,均匀放完酸和缓蚀剂。

(4)开动酸煮泵将酸液送入蒸发器;酸液入口管不要固定在一个点上或在管口处加一块同口径的胶皮板,以防止局部腐蚀加剧。

(5)酸及缓蚀剂的加入量按工艺条件规定,两者加完后开始循环,一个小时后处于浸泡状态。

(6)硝酸液不超过60℃,盐酸液不超过45℃。

(7)每小时取样测定残酸浓度,由残酸浓度的变化可知酸的消耗情况。

(8)随时检查各处有无渗漏,遇有情况应立即处理。

(9)最后两次残酸浓度基本上没有变化时,酸煮即告结束。

(10)酸煮完毕将残酸打入下一效后,拆卸阀门盲板,立即用水冲洗,转入碱煮。

3.碱煮操作(1)碱煮条件按工艺规程进行,碱量按公式计算。

(2)碱液进入蒸发器内进行循环加温,其温度可提到60℃以上。

(3)碱煮完毕后,碱液不必排放,可直接进行开机生产。

碱回收蒸发工段安全规程1.充分做好开机前的准备工作,详细检查管道、阀门及泵是否有渗漏的地方,务必及时修理完好。

2.受压容器的工作压力要严格控制在工艺规程的规定范围之内,不得超过。

3.在生产中要思想集中,勤检查,防止“跑黑水”,特别要严防“干罐”事故的出现。

4.在使用新蒸汽之前,应通过疏水阀门排除主汽管内的冷凝水,开机时,要缓慢开汽,以防水汽冲击,造成效体振动。

5.不得在主蒸汽管和各蒸发器的压力计有问题及缺陷的情况下进行工作。

6.应定期试验及随时注意各安全阀是否灵敏,如有失灵应立即找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7.工作中发现漏液或有黑液喷出时,不要直接去处理,应首先关闭黑液来源的阀门,待无黑液喷出时,再行处理。

若要拆开法兰盘,人孔盖时,应先打开离自己的另一面,使器内的黑液流完,再进行工作。

9.检修用的行灯和设备照明灯,电压不允超过36伏,且配50米防水线。

10.停机后,如需要打开人孔时,必须确知其中的液体已经排完,真空和压力已经消除后方可打开,内部温度要低于40℃时,方可进入。

11.现场主要工作地点的照明光线必须充足,不准在黑暗的地点进行工作,现场应保持整洁,各设备的防护罩应处于良好的状态。

12.进入槽罐内检修时,要穿带好劳动保护用品,应在进液管道上加装盲板,并应在外面悬挂“正在检修,禁止开动”的牌子,槽罐外,人孔边应有专人负责监护接应,不得离去,以确保安全。

13.酸碱煮蒸发器时,应穿带好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划出危险区,禁止外人在区内行走。

14.不准在运转中处理故障或更换盘根,要换泵盘根时,应将泵停下来,并把泵内残余的黑液放尽,再行工作,以防黑液喷出伤人。

15.上黑液槽顶部工作时,来往槽间要扶栏杆,小心行走。

若在槽顶面上工作时,必须将工具放好,以防掉入槽内,并严禁高空落物。

开盖时,应站在侧面,缓慢开启,进入蒸发器或其他设备时,必须有一人在旁监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