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子处理及育苗的原理与技术2012级农学/植科专业实验一水稻种子处理及浸种催芽技术1、实验目的系统学习水稻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掌握水稻浸种催芽技术过程的设计、考察和分析总结。
2、实验内容和操作2.1 水稻种子处理的原理:农作物种子在贮藏中由于含水量低、呼吸微弱,播种前必须进行活化处理(主要有晒种等方法)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发芽势;水稻种子具有坚实的颖壳,须经长时间浸泡达到吸水饱和,才能满足种子的正常生理生化代谢、快速萌动发芽;种子携带的病虫源也可通过种子药剂浸种、拌种和包衣得以有效根除;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可通过包衣随种子带入大田,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促进或调节幼苗健壮生长的物质也可通过包衣随种子带入田间,最直接、连续不断地发挥作用。
2.2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2.2.1 晒种。
播种催芽前晒种1~3d,厚度适中、防曝晒,操作得当、防损伤。
2.2.2 温汤浸种。
先将种谷在冷水中浸24h,然后在40~45℃的温水中浸5min,再移入54℃的温水中浸10min,以后将水温保持在15℃左右浸至吸水达饱和。
温汤浸种可以杀死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菌。
2.2.3 石灰水浸种。
其杀菌的原理是石灰水与二氧化碳接触而在水中形成碳酸钙结晶薄膜,隔绝了空气,从而使种子上吸水萌发的病菌得不到空气而闷死。
方法是50kg水加入0.5kg生石灰。
先将石灰化开过滤,然后把种子放入石灰水内,水面应高出种子17~20cm。
在浸种过程中,注意不要搅动,以免弄破石灰水表面薄膜导致空气进入而影响杀菌效果。
浸种时间因气温不同而异。
2.2.4 杀菌剂浸种。
强氯精300倍液浸种,先用清水预浸12h,后用药水浸12h,然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至吸水达饱和;1:500~1000倍的401稀释液浸种2d,既能杀死稻瘟病和恶苗病的病菌,又能促进种子发芽。
但注意401药剂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401不能用铁器配药,否则药剂会分解失效;用福尔马林(即40%甲醛)0.5㎏加水25㎏配成50倍稀释液。
先将种谷用清水预浸1~2d,再在稀释液中浸3h,浸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至吸水达饱和;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0g,加水50㎏,配成0.16%的药液,浸种48h,或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配成500倍液,浸种48h后再催芽,对防治稻瘟病效果明显;多功能专用浸种剂浸种,既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又有壮根健苗的作用,使用时应根据生产厂家的说明严格浸种时间、浓度等;25%咪鲜胺3000倍药液、以种子/药液比为1:1.5的比例浸种8-60h,2.3 水稻浸种催芽技术2.3.1 水稻浸种技术:不同类型稻种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吸水达到饱和需要的时间不同,常规籼稻10~15℃需70h左右,20℃需45h左右,25~30℃需20h左右;常规粳稻比籼长5~7h;杂交稻种在一般条件仅需8~15h浸种可正常发芽。
稻种吸水速度测定:称一定重量的干稻种(10g )装入纱网袋,挂牌称重。
在25℃水温条件下设置常规和杂交籼稻、常规粳稻种3个处理。
分别于1、3、5、10、15、25、35、45h 。
。
。
。
称重,至不增重为止,考察各时段稻种的吸水率动态变化。
常规籼稻设置15℃水温对照。
2.3.2 种堆催芽技术:温水暖身、高温催白、适温催根、降温保湿催芽、推凉锻炼。
温水暖身:将吸水饱和的稻种反复用清水洗净后,置于45-50℃的温水中浸泡5min ,再催芽袋或堆成一定厚度的种堆保温催芽。
高温催白:主要目标是促使露白快而齐。
保持谷堆温度35℃左右,露白前的堆温下降至30℃以下,可用38℃的温水浇洒增温,升温至38℃以上淋洒28℃温水降温增湿。
通常把催芽中高温受伤情况称作“烧芽”,本阶段是危险时期,管理目标上力求一个“稳”字。
适温催根:整齐露白后,及时翻动种堆、结合淋28℃左右温水,保持种堆在32℃左右,促进胚芽生长。
降温保湿催芽:胚根整齐长出后要适当控制,促进芽的生长,使根芽平衡,达到根短芽壮。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淋水、保持种堆温度在25℃左右,促进芽的生长。
大谷堆要分小,厚堆摊薄,及时翻动、防止堆温过高引进的根长芽短现象。
推凉锻炼:根、芽整齐达标后,摊凉0.5-2d ,堆厚10cm 左右,用喷或淋冷水的方法炼芽,增强芽谷抗寒能力。
如遇阴冷雨天、不能播种时,可继续摊开,每天用竹帚淋水2~3次,保持芽谷湿润,防止干芽。
稻种呼吸强度的动态变化测定:测定原理~植物材料呼吸作用放出的CO 2,直接采用CO 2分析器测定浓度,计算单位重量(鲜重)材料在单位时间内放出CO 2的量,即呼吸强度。
测定方法A :测试种子称重并装入网袋,每份样品称重10g ,湿种子应吸干水分后再称重。
B :将装有测试种子的网袋放入测试的广口瓶中。
C :开启CO 2分析器,看CO 2值变化,当比较稳定时按测试键,运行2min 时按终止键、并读取CO 2变化值。
D :将计数代入下式计算呼吸速率 呼吸速率(mgCO 2·g -1鲜重·h -1) =)()(/)(2h T g W l l CO l ⨯∆⨯)(测试瓶体积μ×将CO 2体积转换成mg 的换算系数(1.88×10-3)将种堆催芽全过程呼吸强度变化测定结果记入下表表1 水稻种堆催芽过程中温度、时间与呼吸度变化情况记载表2.3.3 纸袋浸种催芽法(水稻科研小样本催芽)。
本法操作简单易行、省工省力、不易出错、播种不伤根芽,适用于播种材料多、单份材料量少的稻种催芽,如水稻育种原始材料圃、选种圃、鉴定圃等。
具体操作技术:(1)种子分装~先在12cm×6cm的小牛皮纸袋上用针扎孔,增加纸袋的透水性,后用铅笔或油性记号笔编号,再装入稻种2-4g,10~12个纸袋用橡皮筋捆成一扎。
将若干扎材料按顺序装入铁丝篓或有孔塑料盒内,集中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盒中。
(2)种子处理和浸种~晒种1-2d,入28℃恒温条件下浸种,用25%的咪鲜胺3000倍液浸种8~12h,用清水冲洗干净残留药液,后继续用清水浸种至吸水饱和。
(3)种子预热~将吸足水分的种子连同种子袋入盛有45℃热水的容器中,预热10min。
(4)保温或加温催芽~经预热的种子入32℃左右的环境保温催芽,湿度保持在80%左右,维持12h 左右得到标准种芽再摊凉锻炼1d播种。
2.3.4 三浸三滤法催芽。
适于迟熟中稻和晚稻季节的杂交稻种类型。
将杂交稻种放入纱网袋中,置25℃左右的水中浸泡14h,洗净捞出滤干水放置8-10h,如此反复,直至根芽整齐后播种。
2.3.5 深水发芽实验。
将达到破胸标准的种子,置于水温30℃、水深5㎝的小烧杯中,将盛样烧杯放入30℃温室中处理3-5d观察结果,测量根长和芽长、计算根/芽比值,并与常规发芽结果对比、说明原因。
3、仪器、材料和用具杂交稻、常规稻、粳稻种子,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温度计、大(小)纱网袋、羊皮纸袋、回形针、记号笔、塑料盆(桶)、100ml烧杯、尺子、熟石灰、农药、种衣剂。
4、作业4.1 系统观察记载种子处理、浸催芽过程各项数据。
4.2 分析比较稻种不同条件下吸水过程变化。
4.3 分析比较水稻不同发芽方法的结果。
4实验二水稻育秧技术1、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水稻不同育秧方式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熟悉水稻秧苗素质考察的基本方法及其评价标准。
2、实验内容和操作2.1 常规水田湿润育秧。
将浸种催芽达到发芽标准的种芽,按一定的播种量、均匀撒播于标准秧床上,喷施封闭型除草剂(覆地膜或农膜),播种至出苗阶段保持畦面湿润、畦沟无水条件促进出苗,出苗整齐后喷施250~300mg/L的多效唑溶液促进壮苗,出苗至3叶期前保持畦沟有水、畦面湿润,3叶期后保持畦浅水的水稻育秧全过程。
2.2 旱地育秧~编织布+旱育保姆包衣育秧技术。
“旱育保姆”是一种以保水剂和缓释剂为基质,与特种矿质粘土相配伍,辅之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生态肥和微肥等功能性助剂,经超细加工复合制成的粉状种衣剂。
经包衣的种子成苗后,其秧苗根部能形成集“小水库、小肥库、小药库”于一体的“蓄水泥球”,该旱育秧方式不经土壤调酸、少浇水可达到提高成秧率的旱育秧技术。
其技术要领如下:2.2.1 选择好秧田、整好秧床。
选择水源近、管理方便、土壤肥沃、质地疏松的田块作为育秧场地。
秧床不宜选用含沙量高的土壤,最好选择肥沃、有一定粘性的菜园地。
这样育出的秧苗健壮、秧根带土量大,便于抛秧立苗。
整地时秧床要施足腐熟农家肥,亩加施25kg复合肥作底肥。
畦面要精整耙平、土肥混合均匀。
一般每亩大田需备秧床20-25㎡。
2.2.2 铺好编织袋、秧床浇足水分。
在整好的秧床表面铺上编织布,拉紧、拉平、紧贴地面。
向秧床里浇足水分。
使苗床10cm以内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这是减少秧床前期管理的关键。
2.2.3 在编织布上铺肥泥或肥沃的基质。
在编织布上铺上厚2厘米左右的肥泥、泥浆或土壤比例适中的肥沃基质,均匀摊平待播种。
2.2.4 应用旱育保姆包衣稻种。
①选准剂型。
在抛秧上应用,要选择抛秧型“无盘旱育保姆”。
②确定用量。
每亩大田用“旱育保姆”一袋(350g),拌稻种1-1.2kg(干稻种)。
③浸种催芽达到整齐破胸。
将精选的稻种按实验一2.2和2.3方法浸种催芽,使种子整齐破胸后备用。
④播前包衣。
采取“现包现播”的方法,将整齐破胸的稻种浸湿滤至不滴水即可包衣。
用盆或桶包衣,先将滤干水分的稻种倒入盆(或桶)中,然后慢慢的加入种衣剂滚动包衣,直至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
种子包衣后稍晾干后播种。
最好采用机械包衣,该方法包衣更加均匀一致。
2.2.5 匀播盖种。
将包衣的种子均匀撒播于秧床,每平方米播常规优质稻种100~150g,或者杂交稻种50g左右。
湿润育秧要压种入泥,旱育秧用过筛肥土将谷种盖严即可。
2.2.6 化学除草。
盖种后喷施旱育秧专用除草剂,如秧田一次净、旱秧青、旱秧净等2.2.7 播后管理。
1叶1心期期前保温保湿促进齐苗;早稻育秧气温低,要用农膜覆盖保温,并要防止晴日高温伤苗;晚稻育秧气温高,阳光烈、雨水多,要用稻草、遮阳网覆盖。
齐苗后注意能风炼苗,防止高温烧苗;1叶1心至3叶期前苗床以湿润为主,不能天天浇水,浇水时做到一次性浇足,保持秧床水分充足和透气性良好之间的平衡,促进幼苗正常生长,3叶期后以干为主、适当控水,以不卷叶不浇水为原则,在秧苗出现卷叶时才在傍晚适量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增强秧苗抗逆能力。
2.2.8 病虫防治。
与常规育秧基本相同。
2.2.9 拔秧。
在拔秧前12-20h(时间长短视床土质地和当时天气状况决定),将苗床浇足一次透水,以利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便于抛植立苗。
拔秧时先分块掀起,然后边分边抛或者统一分好秧后撒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