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善教育体制

完善教育体制

试卷(三)完善教育体制一、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4.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

1.1.随着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制首批试点方案在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实施,两所高校的162位通过聘任制上岗的教授和副教授日前正式站到大学讲坛上,至2005年9月完成首批聘任。

南师大目前采用的是"缺岗聘任"形式。

对各个院系提出的缺岗申报,学校经过严格的程序,从申报正高的77人中聘任36名教授,从竞争副高的100多人中选聘59名副教授,教授和副教授的聘期均为4年。

与此同时,两所学校也推进了激励机制改革,聘任上岗的教授们将可以享受新的岗位薪酬。

有关人士均认为,以往终身制下的教授是一种身份和资格的象征,一旦拥有各种待遇,直到退休都不会失去。

而聘任上岗的教授则"没有资格证书,只有聘书",强调岗位意识,消除了以往"当上教授课不上了,科研放慢了,心思也不在学校"的弊端,激励他们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因此,聘任制将是今后江苏省地方高校高级职务教师上岗的方向,省教育厅将扩大试点范围,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高校推开。

2.广东已率先在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

今年准备加大力度,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免费教育,准备对1000多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在免收学杂费的基础上再免收课本费。

按照初中人平均180元、小学生人平均100元的标准免收课本费。

3.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义务教育杂费有望全免,这是2007年1月24日上午北京市教委召开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透露的消息。

会议透露,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出台后,今年北京市将力争在城区也实行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全免。

目前相关政策正在讨论制订中。

按照中国198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之后,国务院出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允许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收取杂费,即在校学生学习生活所必需的部分公共性杂项费用,主要用于学生饮水、照明、取暖以及课桌维修等项费用支出。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费后,现阶段学生所交的这项公共性杂项费用将相应取消。

4.李先生的孩子考上京源学校的初中部,京源学校以"到学校去读书必须要先交纳15000元钱,否则不给入学通知书"为威胁手段,对学生家长公然进行勒索。

别说李先生的"孩子本就是石景山户口",就是户口不在石景山,按照"一费制"的收费精神,京源学校也无权要求学生家长"自愿放血"1.5万元。

虽然制止教育乱收费的规定不断出台,但有些学校、学区仍在不断花样翻新,巧立名目乱收费,这就给了我们这样一种警示:没有惩治的标本示范作用,上面出台再多贴近民心的政策,在下面也得不到贯彻实施。

我不明白以职务行为进行大面积的公然勒索,和单个的犯罪分子搞敲诈勒索,在危害公民权益方面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当公权披上堂皇的外衣,干着勒索的勾当时,危害其实远甚于单打独斗的勒索者,因为它不仅损害了公权机构的形象,还损害一大片人的利益。

惩治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犯罪分子敲诈勒索,东窗事发后会被绳之以法,投进监狱;以职务行为巧立名目勒索公众却通常毫发无损,连乌纱都未必会被摘去,更别说是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乱收费屡禁不止,也就不足为奇。

本质相同,处罚方式却天壤之别,这不但根治不了乱收费,还会动摇了中央的权威,让一纸又一纸的规定,到了基层或被大打折扣,或变作了一张废纸。

5.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在她留给父母的遗书里,"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愈演愈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学校四处伸手,千方百计挖取优秀生源,借"升学率"提高知名度,以知名度吸引低分生,以低分生获取高收益。

择校费也已经达到数千元、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

在公办学校择校热的同时,各地兴起的"名校办民校"也助推了择校之风。

银川市虽然严禁公办学校间高价择校,但近几年,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当地采取依托有名的高中来办民办初中的"名校办民校"的做法,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择校费。

甘肃省社科院社会学家毕可生说,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凸显:在小学阶段,学生之间已经开始以成绩论英雄,让学生产生"学习成绩不好即差生""上不了好的初中学校即失败"的心理。

同时,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却可以通过掏高额费用和各种关系来上好的初中,教育公平严重缺失。

6.安徽铜陵,一个仅有70万人口的小城,却是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人间天堂"。

原来,在这个城市,"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在这个城市,盛行于整个中国的"择校风"已然风平浪静。

不久前,国家有关领导曾就"铜陵推行教育均衡、消除择校风。

作出批示,对"铜陵奇迹"给予充分肯定,要求认真调研总结经验。

逆势而动的铜陵,积十年之功,创造了一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例。

那么,创造"铜陵奇迹"的成功经验到底是什么呢?对此,"铜陵奇迹"的见证人和推动者,当地分管普教长达12年的教委前副主任汪其惠给出了答案:"我们只不过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安徽省有关文件精神照做了而已"。

原来,创造"铜陵奇迹"的最大成功经验,竟然就是"遵规守法"。

这是怎样的令人哭笑不得却又发人深省的"经验之谈"呀。

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在"择校风"盛行的整个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我们的义务教育法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都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

可见,"铜陵奇迹"是中国义务教育的一个暗喻,它隐藏的意义就是:中国义务教育之所以不能均衡发展,就是因为法规制度已经出现整体失灵。

7.2005年12月因未按时交学费,兰州理工大学的20余名学生被通知办理停学手续,丧失了考试、注册的机会,等待他们的将是把已学过的课程在下一年重新复读。

该校宣传部工作人员称,做出这样的决定就是要他们外出打工,尽快将所欠学费补交。

记者在该校就"没有在规定期限内交学费的,不让参加考试和勒令停学"一说进行采访,很多同学表示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因迟交学费被停学的学生文徽称,学校收缴学费的最后期限定在11月23日晚6时整,错过该时间未交学费的,学校将勒令学生停学,否则将按照学校条例给予"警告处分"。

该校教务处于12月14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给各学院秘书处,下发通知要各学院严格执行。

腾部长表示,经济实在有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助学贷款,2006年该校有1900万的助学贷款金,但只贷出900余万。

同样被停学的学生王某表示,助学贷款有许多条条框框,其中一年级的不贷,学习差的不贷,后来该贷款只能作为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费。

8.在2002年到2003年之间,吉林大学有5位博士生多次要求更换博导,理由是他们将毕业论文交给博导,但被拒收,给予他们的答复是:"现在没有时间看。

"在几个来回之后,论文终于被收下。

可没几天,论文又被退回,这次给出的理由是:"论文不符合条件。

"张文显说:"当一些博导开始忙于社会兼职时,其原有的价值观就发生了改变。

"吴强(化名),刑法学专家,去深圳讲学后,便在当地开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每年有几百万元的收入,之后,索性在深圳居住了。

他所带的博士生平时只能通过传真与他联系。

但碍于博导终身制,法学院始终无法解聘吴振兴的博导资格。

黄文艺是这次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

他36岁,是200多名新博导中最年轻的之一。

他是湖南人,5年之内做了5个项目,科研经费总共累计有近60万元。

以前吉大有不成文的规定,一般当上教授2年后才有资格参与博导的选聘。

"如果没有制度上的改变,以目前的我来说,不敢奢望成为博导。

"黄文艺说,"以前有这样一种说法,聘为博导之日也就是他的学术生命终结之时。

现在这个制度似乎在做出改变这种现象的努力。

"9."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该论断来源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与麦肯锡中国分公司共同的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

2005年1 2月10日,在由北京市青少年学习节组委会、中国人民大学学工部和大学生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毕业生就业现状论坛--过剩与稀缺"上,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吴海表示,这个数字来源于对83位跨国公司招聘本土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访谈的结果。

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未来3年,大中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大约需要人才70万~80万人,如果算上所有外资企业和优秀的中国公司,大约需要200万~300万人,而未来3年,中国大约有1100万~1200万名大学生毕业。

该报告显示,跨国公司发现大学毕业生当中极少有人具备从事服务业的必备技能,"10%的中国求职者适合在外国企业中担当我们所研究的9种职位:工程师、财务人员、会计、定量分析员、通用类人才、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医生、护士和辅助人员"。

以工程师为例,中国拥有160万名年轻的专业人士,然而,被访的人力资源主管都认为,此类职位的求职者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教育体系偏重理论,和欧洲或北美的工程类大学毕业生相比,中国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

另外,英语差是跨国公司拒绝录用中国求职者的主要原因。

一名法律系的研究生说:"学校教育就是学习知识,而公司招聘却看能力、什么是能力?感觉很虚。

而且,我们就是想实习也没什么机会,一些跨国公司并没有实习生制度,个别有的名额也很少。

"他认为,培训适合自己的人才,是企业应该担当的责任。

麦肯锡选择大学生,主要看"你能否很好地融入这个团队"和"是否有能力把相关行业的知识学会","很多职位和大学里学的知识并没有联系"。

他说,课外时间做什么可能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