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借物抒情作文指导

借物抒情作文指导

“借物抒情”作文教学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教材回顾,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2、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3、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展示大树的图片,引出“借物抒情”: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叫《好大一棵树》,这首歌深情的赞颂了大树,实际上是借大树在赞颂像大树一样默默奉献的老师人们。

其实,除了音乐作品,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借某种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写作写法叫借物抒情。

二、新授:
(一)理解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的写法在我们在刚刚学过的第二单元和以前学过的文章中出现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所学的课文,先来探究一下作家是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归纳的结果说说作者借什么物,抒发了什么情感?
例句:《陋室铭》描写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寄托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爱莲说》描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雪》描绘了美艳之至的江南雪和如粉如沙的北方雪,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斗争精神的赞颂。

《雨》描绘了如银线如珍珠滋润大地的雨,抒发了对无私奉献者的礼赞。

《月》描绘了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冰冷的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

小结:这些文章都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是“物”,可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和“情”。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抒情委婉,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的细腻的情感,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过渡:那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怎么借物抒情呢?是否有一定的技法呢?
(二)如何借物抒情:
(1)、阅读例文,初探技法:
物特点情(志)
海燕高傲的飞翔,勇敢的叫喊,勇敢敏锐乐观自信
像个精灵,大笑,号叫,深信歌颂无产阶级先驱者
莲花出淤泥不染中通外直廉洁正直谦逊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小结:我们可以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选取的“物”和抒发的“情”有某种契合点,二者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联系,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其思想和志趣。

过渡:名家名篇固然是很好的典范,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现在不一样。

接下来我们选择一篇普通的作文来阅读,也许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校园。

(2)、阅读例文,再探技法:
1、朗读范文《校园里的海棠树》
学校的北楼前有两棵海棠树。

这两棵海棠树有五米多高,碗口粗的树干微微倾斜,就像两个身披盔甲的卫士守卫在门的两侧。

春天,娇嫩的碧叶中,一簇簇洁白如玉,薄如轻纱的海棠花盛开了。

花儿们挨挨挤挤,密密层层,开满枝头。

那海棠树简直成了花树,玉树。

那婀娜的花姿,那沁人肺腑的清香,真使人赏心悦目。

我走到树下拾起一朵随风飘落的海棠花,定睛细看,只见五片洁白无瑕的花瓣,将鹅黄色的花蕊裹在中间,显得那么娇柔美丽。

这时候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海棠花瓣飘然而下,好似下了一场花雨,伴随它们飘来的又是一股馥郁的芳香。

置身此景,我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夏天,洁白如雪的海棠花渐渐飘落了,枝头一丛丛的绿叶更加茂盛,翡翠般的叶子遮住了树头。

任凭盛夏的骄阳喷射着万道光芒,在海棠树下还是能听到同学们欢乐的笑声,因为那浓密的叶子下有一大片树荫。

不久,一个个翠绿翠绿的小海棠从那一片片绿叶中探出小脑袋来,调皮地望着校园中的一切。

秋天,海棠树的绿叶渐渐变黄了,脱落了。

而那些在夏天还十分调皮的海棠们,不知为什么忽然腼腆起来,两颊显出一片片绯红。

这些可爱的小海棠,三个五个凑在一起,一堆堆,一簇簇地盖满枝头。

瞧,那红艳艳的美丽景象宛如天边的彩霞,这就是海棠树的果实呀!
我在公园、街头看到过许多美丽的花木。

但是,我觉得校园的这两棵海棠树才是最美丽的。

因为它是我们这所古老又年轻的学校的象征,春华秋实,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它们默默奉献着累累硕果。

仰望海棠树,想到校园里勤勉付出的老师,我的心中升起满满的敬意。

2、思考:
a、习作前4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描写)
b、写了海棠树的什么?(春、夏、秋不同季节里海棠树的生长特点)
c、最后1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抒情)
d、抒发了什么情感?(赞美海棠树努力集聚能量,默默为校园洒下绿荫,奉献果实的精
神,进一步联想到教师,赞美教师的默默奉献精神)
3、小结:可见,借物抒情类的文章,在抒情之前首先要用较多的篇幅描写事物的特征,并适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尽量具体生动地描写。

描写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描写的目的。

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一般的技法:
(板书)找准相契点——抓特征重描写——倾注深厚感情
(三)、活用技法,完善片段: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技法来学习写作。

首先我们观察几幅图片,看看我们熟悉的这些事物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理,抒发怎样的情感?
1、展示几组图片(垂柳花生翠竹大树小草)
2、观察图片并讨论:这几样事物的特点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理?借此抒发什么情感?
3、师生交流。

示例
花生:花生的味美,可以榨油。

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足迹遍布天涯;不畏寒冷,最早带来春天的气息;不争高,不争艳,甘愿做花的陪衬等。

4、片段练习:
选择其一写一片段作文,适当修改,并添加抒情言志的语句,组内交流,评选最佳片段。

5、师生展示交流,点评。

四、总结课堂:本节课我们感受了名家名篇中的借物抒情,归纳了这种写法的具体策略,,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这种写法写出对自然万物的感受,让我们做一个和自然对话和世界对话的有心人。

五、布置作业:
1、城市里,乡野间,总能见到一些枝繁叶茂的大树,如一把巨伞,荫蔽着树下的生灵,仰望大树,有时会沉醉在绿荫中,有时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或许还有敬畏和沧桑感,请以《仰望大树》为题,写一篇借物抒情类文章,不少于600字。

2、扩展自己写的片段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