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设计理念伏永政
摘要:建筑,源于人们的需要。
客运枢纽站是当代社会中的一种实现交通功能
转换的场所,是不同的交通方式、不同的方向客流的转换点,同其他的交通建筑
一样,它的形象是一个城市中的区域性的标志,更承载着人们对出行品质的需求。
“人性化”,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的指导元素。
遵循人的基本行为的特征,结合空间与功能的性质,让使用者、建筑和环境之间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给人们以舒适的视觉上的感受与心理上的感受,同时引导人们行为的方向,
避免部分时间与空间上的浪费,这样就可以带来更大的集约价值。
关键词: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设计理念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增长以及区域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全国各地
的城市都在争相引入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概念。
客运枢纽建设项目集中高铁、铁路、公路、飞机换乘、常规公交、出租以及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融于一体
进行建设,阐述了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功能特性和设计的理念。
城市综合交
通客运枢纽项目建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城市综合交通
客运枢纽建设的基本原则,才能够更好地为旅客服务。
1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功能特性分析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一般由客流系统、交通组织线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运
输工具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这六部分构成的。
按照客流活动可以
将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分为客流直通、换乘和集散三个过程。
1.1直通功能特性分析
从乘客在枢纽内的直通过程分析,无论乘客采取运输方式中的哪一种类型,
在枢纽内不存在运输方式的转换,乘客会使用同一种交通工具通过枢纽,这种客
流叫做过境客流。
通过乘客在枢纽内的直通效率来衡量直通功能的强弱。
1.2换乘功能特性分析
客流的换乘与换乘组织线路的交通特性关系密切。
换乘是乘客步行途经枢纽
内的换乘组织线路,从某一场站设施和集散平台到达其它场站设施和集散平台的
过程。
客运枢纽的换乘功能主要包括组织换乘通道设施的服务水平、换乘组织的
有效性和换乘过程的舒适性三个方面。
1.3集散功能特性分析
枢纽的集散功能要求枢纽的规划布局合理和交通组织高效,使进入枢纽的客
流“集零为整”,离开枢纽的客流“化整为零”。
交通枢纽的集散特性使客流在枢纽
内合理的流动,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了拥挤的状况。
交通枢纽的集散功
能主要包括枢纽集散服务范围、场站设施规模适应性、集散平台设施规模适应性
和枢纽内不同交通方式的时空协调这四个方面。
2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设计理念
2.1立体化布局
交通枢纽以步行系统组织水平、竖向交通,利用多个层面组织各种流线,实
现综合换乘。
2.2综合换乘
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项目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
并优化了换乘的环境,枢纽要贯彻“以人为本”综合运输发展得理念,促进飞机、
公路、铁路客运间“无缝连接”的设计理念。
2.3公共交通优先
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要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各种交通优先顺序为:机场换乘
>公共交通>长途客运>出租车>社会车辆。
规划把机场大巴停车场优先设置在
交通最便利的位置,保证机场换乘可以准时准点的完成。
公共交通以及公路交通
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出行方式,规划中应着重体现国家政策的优先性,长途客运以
及公交发车站点布置在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段。
2.4一体化设计
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基于城区开发地块进行规划设计,难度非常大。
首先,表现为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建设应满足城区开发地块相应的市政设施、交通、能源等配套规划的要求,同时枢纽建筑建设本身集高铁、铁路、公路、常规公交
管理、设计部门于一体,规划需要多接口设计同时进行,设计工作一体化进行。
2.5管道化换乘
立体化布局突出管道化的交通设计,设置专用车道以提高交通效率。
优先考
虑步行换乘通道不受出入站人流、商业人流、后勤办公人流的干扰,尽量减少人
流交叉,实现人车分流。
2.6还绿于自然
通过前期的整体规划,合理的分区设计,通过有效地组织人流、车流突破传
统思维把不必要后勤通道、占地面积较大的停车场、换乘通道以及其周边的商业、联系周边地区的疏散通路尽量放在地下进行布置,留出地面空间还给城市和自然,布置城市广场和绿化景观,减小建筑密度,提升城市门户的形象。
2.7建立良好的视觉环境
建筑就是创造出一种人为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通过富
有传统风格的设计手法,富有文化特点,让地方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同时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再创造,并以现代设计手法和当地地域性材料进行表现,表现新时代的地域特点。
在客运枢纽站的立面造型设计中,应突出表达均衡与变化,和谐相生的个性。
可以采用对称的立面形式强调建筑空间功能主体,人流多、空间高的入口大厅是整个建筑形体的视觉中心,也是对人群最直接的视觉引导。
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融合到建筑立面,形成新地域主义的建筑风格。
还可以将
主要道路的立面处理成大片玻璃幕墙,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元素,将入口处的墙面
与雨棚做一个一体化设计,使其形成一个延伸,文化传统融于建筑,赋予地域建
筑之“形”。
幕墙与实墙的虚实结合,增强交通建筑稳重大气的感染力,简洁的纵
向线条,给人以速度感,在充分采光的同时将室外广场的景色引入室内,达到室
内外空间景观相互交融渗透。
虚实变化,曲直转换赋予建筑灵动富于变化的特点,并增加层次感,使文化传统融于建筑,赋予地域建筑之“形”。
建筑空间与结构细
节的考量能缩短建筑与旅客之间的距离感,更能体现过往旅客行为特征和行为需
求给人以亲和感
2.8商业开发,带动周边地区
围绕枢纽开发商业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开发形式,不仅为工程带来额外的经
济效益,从区域整体来看还带动项目周边地块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
城市综合交
通客运枢纽项目商业开发可以围绕换乘通道布置快餐店、便利店、饮料店等,围
绕疏散通路布置商业步行街联系内外,枢纽建筑上层或地块外围综合开发酒店和
写字楼。
2.9节能环保
通过新型环保材料的采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以达到
减少污染排放的功效;通过增加新的管理功能,以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通过设计者的精心设计,采用多种建筑节能措施,以达到自然、节约的功效。
3设计体会
尊重人与地域自然民俗文化的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建筑,对其使用者与周围观望者具有亲和力与协调力,与周围城市环境有机地结合,较好地融于区域大环境中。
突出“人性化”设计的建筑,源于人对目标的需求,使功能与空间的组合与利用从人的使用需求来定义,使建筑空间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的行为活动,同时引导人的行为活动,使之更加舒适。
作为现代交通建筑,除了本身所应具备的功能,应结合地域,充分考虑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
形式追随功能,功能服务于人。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国各地的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建设将面临更多更新的挑战。
实践证明,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建设的基本原则,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旅客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永超.汽车客运站与城市公交换乘衔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2]方绪玲.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布局研究[D].长安大学,2016.
[3]崔淦.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设计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16.
[4]林茂.新城中心区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城市设计整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