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类型学有关问题探讨

类型学有关问题探讨


巴尔姆格伦
瑞典考古学家。1934年 发表《半山及马厂随葬陶器》,用类型学方法 分析。在没有地层关系的情况下,以器物局部特征分类(口沿和颈部有 无),以形态特征和纹饰进行对比排序,得出半山早于马厂的正确结论。 巴氏的这篇文章是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中的第一篇类型学应用文章,影响 较大。
1、特征有别

不同时间、地点的文化产物特征有别。 器物风格特征演变是有固定的规律的,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渐变、进化的 。
因此考古学的研究过程就是:



获得并进行初步分析整理不完整信息资料→阐释信息资料→不完整的历 史片断。其中阐释信息资料就是信息资料和历史片断之间的一座桥梁。 类型学居于什么阶段?类型学属于初步分析整理不完整信息资料(有限 作用)。因为它不仅可以断代和初步获得考古学文化的基本信息,还可 以为下一步研究阐释提供信息资料(基础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清楚,考古学所获得的信息资料是不完整的, 其次信息资料反映的历史片断也是极不完整的极不全面的。这些信息资 料本身不是历史,只是历史文化的支离破碎的产物,因此需要考古学的 理论方法去还原它,尽量还原它所反映的那一部分历史片断。考古学家 的努力不仅在于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还在于尽可能地破译这些信息 资料。无论是类型学,还是中程理论、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系统论、 象征主义理论,都是从不同角度去阐释信息资料的方法,但是我们知道 历史不能重演,留给我们的永远只是支离破碎的片断,阐释方法永远不 可能重复历史。各种结论——理论,又不能向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得到验 证——试验考古学只是验证很小的局部——因此,虽然考古学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满足人类好奇的天性,从中可以得到乐趣,但是另一方面却让 人绝望。 不过,有一点同自然科学是一致的,就是,虽然考古学永远不能恢复历 史真面目,但是其研究总是能够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就像自然科学一 样,能够不断地接近真理的所在。这就足够了。
严文明:标型学(类型学),研究考古遗迹遗物和花纹等的形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俞伟超:研究物品(包括遗迹和遗物)外部形态演变顺序的方法论。


时空关系?

张忠培:通过对遗存形态的排比,以确定遗存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基本理论、方法。 (过于抽象。)
问题:研究形态变化规律是研究目的还是手段?
科学以手段还是目的来定义?



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 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3、类型学的发展过程

也是遵循从“分类”到“比较”的过程。最早把器物分成石器、铜器、铁器,之后不断细分,来进行下 一步研究。又如美国考古学,早期是分类-描述期,后来是分类-编年期,再后来是分类-功能研究期。
1. 2. 3.
一个遗址或文化内的陶器是这个遗址\文化的人群生产的。 考古学文化性质可以有相同特征的一组器物决定。 如果文化等于族群,不同族群的器物的基本组合不同,同一种族群的器物基本组合相同。

三个问题全部都不是必然的。 1、陶器交换在史前应当存在。 2、在类型学意义上,考古学文化是器物、房屋、葬俗等遗物、遗迹的总和。 3、同一种族群的器物组合未必相同。


2、比较

相似原则。根据遗存的相似程度排列顺序。越相似,年代越接近。相似程度大,年代接近;相似程度小, 年代较远。 类比思维。是把不同的两类或几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已知的相似性,来推论其他属性的相似,从已知 事物的特征看到未知事物的特征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 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举例:如果某地的陶鬲A具有a\b\c\d四种特征,属于M年代,那么另一地的B同样具有这四种特征,那 么也应属于M年代。
作用有限

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


类型学可以探讨:
1.同一考古文化或同一谱系诸考古文化遗存的扬弃及其规律; 2.同时期诸考古文化遗存的异同及由此体现的相互关系; 3.不同时期、不同谱系诸考古文化遗存的区别; 4.由上述所能见到的生产技术、社会制度及组织、社会生活、习俗信仰、文化传统 及关系诸方面的变异与发展。 蒙特留斯的时代;科技测年
据俞伟超《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

归纳共存器物的组别(分出大类)

按层次初分各组别得早晚

分型定式

1、选择典型器(标型器)
大量的、敏感的、复杂的、属于某文化的基本
组合
锐感性。 仰韶文化的尖底瓶、大汶口陶鬶、龙山至商周的鬲、 鼎等。

2、分型定式
标本①
I式(或Ia亚式) A 型 ( 或 Aa 亚型)
标本②
标本③
Ⅱ 式 ( 或 Ⅱa 亚 式 ) 标本④
X类(或X亚类)
标本⑤
B 型 ( 或 Ba 亚型)
I式(或Ia亚式)
标本⑥
Ⅱ 式 ( 或 Ⅱa 亚 式 ) 标本⑦
标本⑧
据邹衡《论古代器物的型式分类》 问题:1、型之间可以是同时的,也可以是先后的? 2、式之间可以是同时的,也可以是先后的?
归类(分型、定式)标准

2、渐变进化

原 理
“人类制造一切物品,自往古迄于今日,都是遵循发展的法则,往后 下去,亦复不变,这是何等可惊叹的事。难道人类的自由竟被束缚到 不能够制作自己所爱好的形式吗?又难道我们真正被限制得一件一件 的东西纵使是有少许不同的地方,也还只能是从某一形式向他一形式 一步一步地缓缓推移,而绝不许有飞跃的蜕变吗?”《方法论》二八 页

举例:人类3
人类
类 大量复杂敏感
小孩
大人
型 纵的关系
男孩
女孩
男人
女人
式 横的关系
类型学与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类型学的应用结果。 考古学文化:“指考古发现中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 同地区、并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 共同特征其实就是遗存的形态特征,也就是物的外在特征。这是以类 型学的划分为依据的。 类型学区分考古学文化的前提条件:
总结




人类为何需要考古学? 动机:人类希望了解自己的过去以便能够启发现 在和将来。 历史不能重演,时间不可倒流。 因此需要历史考古学来试图还原过去。 但是过去不能重演,遗留下来的文字、物品、遗 迹只是保留很少的一部分信息,因此历史考古学 永远不能恢复完整的历史。 考古学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取得过去的破碎的信 息,从中重新阐释过去的历史。
标本④ 标本⑤
矮领联裆鬲
I式(或Ia亚式) Ⅱ式(或Ⅱa亚式)
标本⑥
标本⑦ 标本⑧
一般过程

举例:人类1
人类
类 大量复杂敏感
男人
女人
型 横的关系
小孩
大人
老人
小孩
大人
老人
式 纵的关系
一般过程

举例:人类2
人类
类 大量复杂敏感
男人
女人
型 横的关系
汉代男
唐代男
明代男
汉代女
唐代女
明代女
式 纵的关系
一般过程

确定相对年代

确定文化性质,谱系,文化间关系。
如前所述,文化性质不仅仅是典型相同器物的组合。相同族群可能有不同的文化 传统。不同族群可能有相同的器物的基本组合。 相对年代相差不远的两种文化可能被看作是同期的,可以进行交流。


其他作用
现状和展望

已是过气明星。

随着聚落考古方法和科技测年手段的进步,以及研究目的的不断深入,这个曾被誉为两轮马车 的一个轮子的类型学在判断相对年代和考古学文化性质方面只起到微末的配角作用。在多数情 况下,逐渐回到仅仅分形定式和根据地层关系排序的原始阶段,很少见到真正用类型学方法进 行研究的文章。显然他曾经所扮演的主角被聚落考古和科技考古方法取代了。
传统类型学一般操作过程

准备工作

确定器物共存关系


田野发掘地层关系(离开地层也可进行,但有地层关系更可 靠。) 共存关系情况出现4-5次即可确定。 制作时间、使用时间、抛弃时间。不同性质的物品、共存单位 有所不同。墓葬、灰坑。玉器、陶器。 先考虑器别的共同性,再考虑形态的共同性。 因为总的说来物品的演化顺序,与其层位关系基本是一致的。

能否卷土重来?

前景1、研究器物、房子和墓葬形态的演变规律,有没有意义?

能否从中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情况?社会制度变化?生活方式和习俗的改变?人群的改变?艺术考古? 商周陶鬲变化规律揭示了文化上什么样的变化? 炊具的变化能否探讨社会结构的变化?

前景2、功能分类的可行性
考古类型学与考古学文化问题
第一标准,第二标准…… 举例,对周代陶鬲的归类分型定式 第一标准:裆。可分为分裆和联裆两类; 第二标准:领的高矮。联裆鬲可分为高领联裆鬲和矮领联裆鬲两种型; 分裆鬲也可以分为高领和矮领两种型; 第三标准:高宽比率等。

标本① 标本② 标本③
I式(或Ia亚式)
高领联裆 鬲 联裆鬲
Ⅱ式(或Ⅱa亚式)Fra bibliotek传统类型学

古物体制学——体制与风流


嵇康《琴赋序》:“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 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 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 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 滕固翻译蒙特留斯《先史考古方法论》(1903, 1937):

产生的原因


考古学发现的大量器物的分类 进化论 大量的文物年代并不明确,因此只能从器物形 态和纹饰的演变序列上去考察先后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