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韦伯的城市类型学研究

韦伯的城市类型学研究

韦伯的城市类型学与非西方社会的城市发展

——读《韦伯作品集Ⅵ: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

浙江大学 社会学系

于振勇 摘 要:韦伯被视为“现代化的幽灵”,这是对韦伯丰富而深刻的多元社会发展思想的误读。至少就韦伯在《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一文来看,韦伯本人并没有设计出一条关于城市社会发展到现代化状态的道路。韦伯在这篇文章中所探讨的实际上是欧洲城市理性化性格的形成过程。并且,从该文来看,韦伯认为,即使是欧洲城市的发展也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从韦伯的城市类型学来看待非西方社会的城市发展并回顾以往关于非西方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各种观点或许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在阐述了韦伯在城市类型学一文中关于欧洲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社会比较研究的一些观点,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了韦伯思想对非西方社会发展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类型学;非西方社会发展

《韦伯作品集Ⅵ: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原为

韦伯《经济与社会》一书第2卷第9章“支配社会学”的第7节。

原标题为“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文中的“非正当

性支配”是相对于正当性支配,即国王、封建贵族的通过强制的、

直接地支配而言的,指的是工商业者、城市市民对于城市社会事

务的支配管理,在本节文字中主要体现为城市的自主性和城市共

同体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要清楚的是韦伯在《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

- 1 -

学》一书中探讨的问题是什么,通观这一节文字,韦伯一直在描

述西方中世纪(即文中提到的“中古时代”)与古代(指中世纪

以前的西方社会历史时期)的城市社会特征并将两个时期以及西

方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城市社会进行比较说明,从而阐述了历史上

的西方城市是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的,西方城市的这些特征又是

如何一步步地发展到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状态的。综合分析韦伯

的这一节文字,可以看到,韦伯在本节文章中所探讨的问题实际

上是欧洲城市社会的理性化性格的形成过程。这种城市的理性化

性格就是欧洲城市的理性化特征,表现在城市社会的经济活动、

政治制度和信仰体系各个方面上。

在本节文章中,韦伯从城市的本质开始分析,然后对城市类

型进行划分并做了一系列比较研究,这些研究既有对欧洲上古和

中古时期城市社会的纵向比较,也有对世界各地的城市与欧洲城

市社会的横向比较。韦伯的比较研究围绕的一个问题就是欧洲城

市何以会发展成为现代状态的,即欧洲城市的理性化性格的形成

过程。

韦伯讨论城市问题的思路是:先指出本文所讨论的城市是什

么,即城市的本质。他首先从经济特征入手,指出城市就其经济

本质而言是一个经济聚落。城市由人们聚集而成,但城市不是一

般的聚落,城市与一般聚落的显著差异在于,城市聚落的形成建

立在经济活动之上,它以市场交换为主形成一个社会互动体系。

然后韦伯讨论了城市的类型,比较了欧洲古代与中世纪的城市发

- 2 -

展历程,探讨了两个历史时期城市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在比较研

究中,韦伯主要是从经济因素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分析欧洲城市

从古代发展到中世纪的历史和展开世界各地的城市社会发展的

比较研究。

一、经济因素与城市:从经济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分析

(一)城市的经济本质及其一般起源——市场聚落

韦伯首先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城市的本质,认为“城市就是一

个其居民主要是依赖工业及商业——而非农业——为生的聚

落。”为了与经营某种单一工业的氏族团体所构成的聚落——“工

艺乡”相区分,韦伯指出,城市的工业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多

样性”。多样性的产生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在欧洲城市的发

展中,有两种途径可以促进城市工业发展的多样性产生,一是宫

廷的出现,宫廷王室会产生多样性的需求并且会积极促进各种工

业为其进行消费品的生产。二是市场的出现,市场是交换的时空

结构,市场交换得以进行的条件之一就是多样性。所以,欧洲社

会的情形便是,形成了一个以庄园领主(特别是君侯)的宫廷为

中心的工业生产专业化和货物交换的聚落。韦伯认为许多城市都

起源于这样的聚落,因此它是城市的一般起源。韦伯同时还指出,

市场聚落并不是城市的统一的和唯一的起源。因为除此之外,城

市还可以因为其他因素而产生,这些因素包括行商的聚集、封建

领主出于消费需要而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起来从事交易活

- 3 -

动,还有开辟新的城市以及大量的移民活动等。所以,就城市的

起源来看,韦伯认为城市的起源具有多样性,单单经济聚集固然

可以形成城市,却不是城市起源的唯一因素。所以,就经济层面

来看,城市是一个“市场聚落”,市场是城市的经济中心。在欧

洲城市发展的历史上,市场的存在与庄园领主或君侯的认可及允

诺予以保护有关。这是一个重要特征,在西方中世纪社会中,庄

园领主或君侯会成为市场存在的依靠力量而非城市市场发展的

阻碍因素。韦伯认为,有两个原因会促使封建领主保护城市市场

的发展,一是他们可以收取各种费用,二是地租收益。

韦伯他认为,城市的出现与君侯、封建庄园领主之间具有一

定的相关性,他还表明,这种相关不是一方决定另一方的关系。

因为,“城市并非一定要附着于君侯的宫廷,或由他颁发一份特

许状才能兴起;反之,它也可以由一些团体来建立,这些团体或

许是入侵者、航海武士、商人或有兴趣扮演中介人角色的原住

民。”

从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在欧洲社会,庄园领主或君侯

家计是城市的经济支柱。庄园领主或君侯家计的需求有两种满足

方式,一是自然经济的方式,即通过收取地租(一般以实物地租

和劳役地租为主要方式)获得满足。二是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

获得满足。后一种方式的发展是城市市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

推动力。

城市的另一特质是常规性的财货交易状况存在,实际上就是

- 4 -

市场的存在。城市一定具有市场,市场的存在是构成城市的必要

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一些称之为“村落”的地区也存在由

于行商聚集在一定的时间里交易构成的市集或市场,譬如目前农

村就存在定期开业的贸易市场。

(二)作为经济统制团体的城市

韦伯认为,城市是个经济统制团体,从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这里的经济统制是个广泛的概念并非仅限于纯粹的经济概念,而

是包括民间的各种因为经济需要而成立的其他社会组织。他给经

济统制团体所下的定义是:

团体的规范节制着所有参与者的经济行为,然其组织并未经

由直接介入、具体指示(或禁止)而持续性地指导经济活动。这

类团体包括了所有的政治团体、许多宗教团体以及其他许多团

体,例如为了经济规范而特别组成的渔民或农民合作社。(P11

注18)

这些经济统制团体具有如下特征:它有一套规范,这些规范

对参与到该团体中的人具有约束作用,同时这种约束作用的发生

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内化到团体成员的行动

中,这便构成一种非正当性的支配。(与传统的通过强制、直接

的支配相对而言)

同时尽管城市个经济统制团体,经济统制却不是城市所特有

的事物。韦伯指出,这种经济统制还不能作为区分城市与村落的

标志,原因在于它也存在于村落之中,“因为在村落,我们也可

- 5 -

发现经济的统制:在强制性的共同规则下耕作、放牧的规定,禁

止木材与干草的运出以及其他种类的限制。”所以,他认为,要

区分城市与村落,“还得看统制的性质:统制性经济政策的对象

与特有的施政范围。”城市经济政策表现为城市与周边存在交换,

城市依赖其周边的资源(特别是农业资源),城市与它周边的环

境构成一个区域性的交易领域,互为对方的市场。并且与村落不

同的是,城市的经济行为中存在“计酬”或“计价”的方式。(P12)

这些在韦伯看来是构成城市理性化性格的重要内容。

“不过,我们得了解,经济统制并非城市经济政策的唯一目

标,而且即使曾出现在历史上某段时期,也不见得就会出现在所

有的时代——至少,其完全成熟的发展仅见之于手工业行会取得

统治支配权利的时期。最后,我们也无法证实它是所有城市发展

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这是一段重要的文字,它表明韦伯并不是一个线性发展观的

思想家。韦伯的社会发展观是多元的。韦伯认为,欧洲城市的发

展与其经济统制的这种相关性只限于欧洲的历史,因而它的发展

历史不能被归纳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发展模式。世界各地的城市

发展也如欧洲的城市发展一样有其独特的历史社会环境。因此,

韦伯认为,社会发展的道路是多元的而非简单的线性社会发展模

式。非西方社会的发展也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发达阶段或简单

的模仿和复制,而是有其具体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历程。

- 6 -

(三)城市的类型——韦伯的城市类型学

接下来,韦伯从类型上对城市进行了划分。在本文中,他主

要从城市“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要素”来展开。由于“现实生活

里的城市几乎是各种类型的混合,因此也只能就个别城市中居于

主导地位的经济要素来分类。”由此可见,韦伯对城市类型的划

分是他的理想类型方法的运用,每一种类型的城市并不能对应一

个实际的城市,而只是对城市特征的一种概括性的认识。所以,

韦伯的城市类型不是现实城市的描述,而是认识现实城市的概念

工具。

韦伯首先把城市分为两种,一种是消费城市,一种是生产城

市。

消费城市包括君侯城市、坐食者的城市、商人城市、工业生

产城市。消费城市的特点是在城市中“各种大型消费者的存在,

对当地工业生产者及商人的营利机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君

侯城市指的是“城市的居民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宫廷或其他大家计

的购买力为生”的城市。城市中的大的消费者或为官员,构成官

僚城市。或为庄园领主,构成地租收入者的城市。这两种类型的

城市类似于君侯城市,因为它们都存在一些大消费者,城市居民

直接或间接地依赖这些大消费者维生。韦伯城这两种类型的城市

为“坐食者的城市”,坐食者的城市由一些依靠地租、资本利息

或其他定期收入而生活的人构成城市的大消费者,其他社会阶层

譬如工匠、商人以及其他城市居民与城市中的大消费者构成依赖

- 7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