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
今天读了夏敬华博士的《知识管理》一书,结合过去NLP的理念,对于什么是知识有如下领悟。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事物,对我们来说都是数据。
(比方说每天的销售数字)但是数据对
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俗话说“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东西”。
你过去的成长历史和
知识结构形成了一个内在的过滤器,只有符合这个过滤器的数据才能与你产生共鸣(被你认
知)。
通过这种机制,这部分数据被赋予了意义,成为信息。
(比方说销量的增长趋势,只
有你知道分析问题时要看这点,你才会去计算它,这种增长趋势就是从数据经过排列组合得
出的信息。
)
从大量的信息中,经过归纳法,你可能会发现某种规律,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就是知识。
(比方说从销量的增长趋势中你发现啤酒和尿布的销量往往同步增长,这就是知识。
)对于
规律而言,人们还往往力图发现其背后的产生原因,求得对知识的更深层理解。
一旦对知识有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理解,人们就可以使用演绎法,将知识应
用在新情况中,形成创新。
有了知识和创新的知识,再结合行动,就能产生效果。
效果就是对外在世界作出一定的
改变。
从行动过程中,根据效果的大小,人们又可以进一步的检验和丰富已有的知识,形成
一个循环。
(比方说你观察到啤酒和尿布销量的正相关性,你还一定要把啤酒摆在尿布附近,
才能真正从知识产生价值)。
那么,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
知识以逻辑清晰的方式出现,大多为线性,可以用规则、公式等表现,注重的是因果关系。
而智慧大多为非线性(因果关系串成了反馈回路,还加上延迟和扰动),因为智慧有超乎人们意料之外的特点。
人的大脑是一个低速的CPU,只能处理一些线性的问题,非线性的问题往往超过了大脑的计算能力(遇到此类问题,人往往会感到头晕与迷茫)。
所以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很难传授。
最后,什么是直觉呢?直觉是右脑的功能,是由蛛丝马迹引起联想,或者画面或者勾起过去的感觉(因为右脑是一个巨大的存储器)。
这种类比在逻辑上是不充分的,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如果正确,是因为同样的背后规律会产生类似的场景,所以直觉回忆起过去的类似场景,就可以对当前场景做出推断(这种背后规律有可能是非线性的,所以直觉有时可以达到与智慧同样的效果,但是直觉并不总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