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懂得合作、善于沟通、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目前团队合作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精神
1 引言
当代大学生富有个性、独立性强、个人意识强、个人素质与能力强,是朝气蓬勃的一代年轻人,同时由于时代的变革,当代大学生身上缺少了责任心、吃苦耐劳意识、较为自我,由此导致他们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沟通、不懂得合作。
而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单独一个人已经很难获得较大的成功,如果不懂得合作,无法利用团队的力量战胜困难,挑战个人极限,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因此,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值得探索与研究。
2 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团队配合意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实现团队目标、自我认同团队角色、处理团队关系、合作完成团队运作过程。
大学生的团队是指拥有不同性格特征、优点、缺点、能力的多名同学的组合,所有团队成员都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工作目标、相互负责,并通过沟通与协作进行团队决策,组成一个虚拟集体最终实现团队的共同目的。
应该说,团队意识是一种主动性的
意识,它需要团队成员把自己融入团队中进行整体的思考,要求个体要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善于沟通、懂得协作,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的力量,使团队力量大于成员的个人力量总和,实现个体无法单独完成的团队任务。
相对于理想的团队合作,当代大学生身上缺少了团队合作的一些基本要素,他们不善于沟通、无法从团队大局着想、看重个人一时的利益得失。
有些人过于强势,对自己个人能力过分自信,看不到其他人的优点,在团队中多人意见无法妥善协调,致使团队目标完成困难重重。
而另外少部分人,又没有自主意识,只懂得消极的服从他人命令,失败时候只知道抱怨,团队执行过程中偷懒耍滑。
等等原因造成,当今的大学生团队意识淡薄、团队合作能力欠缺。
3 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主要可以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自主意识、全局观念、与其他成员分享成果、宽容别人的错误、理解他人的困难几个角度。
(1)培养沟通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沟通意识。
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团队目标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团队成员没有沟通能力,不善于表达自己个人意见,而又不认同其他成员的想法,导致许多成员无法尽心尽责的执行自己的任务,造成团队合作效果不理想。
培养沟通能力,主要是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尤其在团队决策的环节,制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允
许每位成员都表达自己的主张,而在个人意见都表达之后,必然会出现若干想法存在冲突的情况,因为成员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实现的途径不同,就一定存在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团队成员要学会通过沟通来找到这个平衡,不能引发恶性冲突,影响团队凝聚力。
(2)培养主动意识
团队成员中存在若干性格的不同成员。
他们有的做事主动,有的做事消极。
在团队拥有共同目标并通过沟通制定了策略后,依然会发生执行不力的情况。
一些成员主动意识淡薄,执行的过程中得过且过,出了问题只要不是自身的原因就听之任之,这些行为必然会对团队成员的协作产生影响,导致团队目标完成的失败。
因此,应该在团队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培养成员的主动意识,让每位同学从团队整体目标出发,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事,关注所有其他成员的工作完成情况,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积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
(3)学会宽容和理解
团队成员品行和性格都有所不同,为了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每个成员必须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
当其他成员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要给以理解和宽容,不能只知道责难和批评。
如果团队中出现喜欢指责他人的成员,集体要教育其改正这个缺点,实现团队成员的和谐与提高凝聚力。
宽容他人的错误,理解他人的失误必然对他人的内心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有助于每位成员在团队中长
久的发挥自己的力量。
反之,对于其他成员失误的指责,不能对团队的发展带来任何利处,只能使团队失去凝聚力和打击大部分成员的积极性。
(4)培养全局观念
在团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每位成员都必须具有全局观念。
做到大公无私的前提是懂得取舍。
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团队集体的利益受到伤害。
为此,必须做到每位成员都有全局观念。
全局观念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只有在多次团队合作,共同分享过团队的胜利果实,在团队中得到的集体的认同,并在团队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后,每位成员才能最终对团队有认同,重视团队的集体荣誉,才能把团队集体利益放置于高于自身利益的位置。
(5)懂得分享
在团队合作获得成功后,如何分配胜利果实也是非常关键环节。
很多临时团队,在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和谐,每位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都积极主动的发挥了自身的能力,但一到成果获取后,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出现团队决裂的事情不在少数。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必须要教会他们如何懂得分享,不能因功自傲,也不能妄自菲薄。
只有在合理非配胜利果实,每位成员的价值都得到应有回报后,团队凝聚力才能不断成长,最后成长为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集体。
4 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高校如何能够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于高校的管理者是个考验。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营造气氛
团队合作能力是个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的能力,不能仅仅通过教条就可以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出来。
因此,对于高校来说,首先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形成团队合作的气氛来。
高校教师团队可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一个好的先例往往比过多的说教更能起到作用,高校教师中有若干科研和教学团队,这些团队从团队合作的角度来说也良莠不齐。
如果高校管理者对一些团队合作良好的教学科研团队进行宣传,学生可以从中体味出许多,进而带动学生也能够组建高效的团队,获得成绩。
新组建的团队获得成绩后进而可以刺激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益处,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通过锻炼得到合作能力的提升。
(2)创作机会
在大学生的学校生活中,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尽量创造各种条件,给予大学生团队合作的机会。
比如:第一,开设各种团队竞赛。
鼓励大学生们以团队的形式参加竞赛,并通过艰苦的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最终获得成绩。
第二,毕业设计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
高校的毕业设计普遍具有任务量少,难度低,适合一人独自完成的特点。
高校可以转变这种传统,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够完成的大型课题,给予学生一个能力互补、勾通协作的机会。
第三,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组织。
高校的大学生组织包含的种类多种多样,但
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团队的共同目标,需要他们成员间的通力合作才能够让组织发展壮大。
因此,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社团建设热情,鼓励他们多参与社团活动,得到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
(3)积极干预与指导
无论是任何形式的团队,都有其成功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为了能够让成功的经验得到推广,失败的经验得到借鉴,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的给予各种表扬与善意的批评。
高校的管理者对于大学生团队要做到积极的干预和指导。
不但要积极的刺激和促进发展良好的团队,也不能对发展不良的团队听之任之。
可以采取集体辅导、开放式讲座、指派专业指导教师的各种形式参与到学生的团队建设中。
5 小结
总之,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团队合作能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是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的能力素质要求。
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适应时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当然,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必须制定适合的政策与策略,来逐步培养。
参考文献:
[1]褚凤继.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j].新作文, 2009, (07) .
[2]杜湘东.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j].教师教育科研, 2006,
(05) .
[3]李山.学生团队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s1) .
[4]蔡浩.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8, (01) .
[5]李红,章光华.团队合作:大学生亟待加强[j].经营与管理, 2008, (s1) .
[6]刘念,李茵莱.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 (04) .
[7]罗兰芬.高职院校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03) .
基金项目:温州文化研究工程项目(wyk1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