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管瘤

血管瘤

结合上述病史、体征及辅检,患者诊断“血管瘤”明确,海绵状血管瘤多呈蓝紫色斑片,可压缩,状似海绵,难以自行消退,可以不断增大,容易破溃、继发感染,需手术治疗,拟今日在局麻下行血管瘤切除术。

血管瘤按结构分为三类: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

淋巴管瘤:是局部淋巴管良性过度增生,因淋巴管发育障碍或畸形造成,多见于婴幼儿或儿童,临床上分为毛细管型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病理示:淋巴管瘤由内皮细胞排列的腔隙构成内含淋巴液。

局部肿块,一般根据肿块来源和病理性质可分;1炎性肿块如淋巴结炎2先天畸形如甲状舌状囊肿或瘘3肿瘤。

肿块体检时注意肿块大小,形状,部位,周围血管充盈情况,能否活动;肿块硬度,活动度;对于局部炎症,若脓肿形成时行切开引流。

术后送病检明确诊断。

囊性肿块:一般为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质稍软。

皮肤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鲍温病。

需病理检查。

皮肤感染,注意有无溃疡,感染性窦道。

若有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无明显感染征象,则恢复较快。

体表肿块: 1.色素痣。

2.脂肪瘤。

3.纤维瘤。

4.皮赘。

5.皮脂腺囊肿。

6.鳞状细胞癌。

7.基底细胞癌。

8.小瘢痕。

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24.6%为炎性肿块,且多为结核性. 但是非特异性淋巴结炎者并不少见.淋巴结核的一些特征,如淋巴结脓肿形成,溃疡漏管形成,可以减少淋巴结核的误诊。

【治疗措施】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在皮肤或粘膜下,常为单发,呈暗红或紫红色,边界不清,柔软,具有压缩性及膨胀性。

海绵状血管瘤多呈蓝紫色斑片,可压缩,状似海绵,难以自行消退,可以不断增大,容易破溃、继发感染,需手术治疗1.毛细血管瘤可手术切除或液氮冷冻及X 线外照射治疗。

2.海绵状血管瘤可用5%鱼肝油酸钠或40%尿素等硬化剂瘤内注射治疗或用液氮冷冻及手术治疗。

3.蔓状血管瘤可手术切除,但术前应做血管造影检查,以估计手术范围及手术大小。

皮肤和皮下组织手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含体表、软组织感染化脓切开引流次10033体表异物取出术不含X线定位次12033胼胝病变切除修复术含鸡眼切除术等每处病变需植皮术加收浅表肿物切除术包括全身各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皮脂腺囊肿、痣、疣、脂肪瘤、纤维瘤、小血管瘤等;不含乳腺肿物和淋巴结切除每个肿物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大) 指面积>10cm2达到肢体一周及超过肢体1/4长度;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 指面积小于10cm2,00(小) 指面积在3cm2以下;3501*3 2*5 3*4右上臂及下腹部复制内容,改变部位1、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

2、眼袋手术、面部瘢痕切除手术在手术后4—6天拆线。

3、乳房手术在手术后7—10天拆线。

4、关节部位及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手术在手术后10—14天拆线。

5、重睑手术、除皱手术在手术后7天左右拆线。

对营养不良、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考虑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

3aa 肝病支链氨基酸;250ml氨基酸18aa能量体表小外科手术【禁忌证】 1.创面局部或附近有感染灶者。

2.出血性疾病者。

3.其他不宜外科手术的疾病。

【操作方法】以面部痣切除为例。

1.常规消毒术野,铺巾。

2.设计手术切口。

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尽可能平行于皮肤纹理或顺体表轮廓的切口,切口线距痣边缘0.5~2mm。

3.术野局部浸润麻醉。

4.沿切口线切开皮肤,彻底切除病灶,止血,酌情剥离切口两缘,缝合皮肤,外涂抗生素软膏后创面可暴露或包扎。

术后处理:1.加压包扎固定。

2.酌情预防应用抗生素。

3.定时更换敷料,检查创面。

4.适时拆除缝线。

注意事项】 1.应进行常规术前化验,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

2.严格遵守无菌、无痛、无创、无张力缝合等操作原则。

3.切口选择尽可能简便、隐蔽。

4.止血彻底,保持术野清晰。

5.创缘皮肤对合整齐,防止皮下无效腔(死腔)。

6.麻醉适当,避免过量。

7.术后适当固定,定期检查。

2014年7月2日09:00局部组织取材并送病检患者平卧位,常规消毒术野,铺巾,局部浸润麻醉。

于右上肢斑块周围顺皮肤纹理,切开皮肤,彻底切除病灶,止血,出血约5ML,剥离切口两缘,缝合皮肤,包扎伤口。

切除病灶送病检。

医师签名:1湿疹并感染2右上肢包块斑块皮损待查:纤维瘤?1表浅性瘢痕:表皮层几乎正常,真皮层接近正常。

上睑部位的表浅性瘢痕无治疗价值,因游离植皮效果不佳;磨削可减少色素差别,注意防止色素脱失。

2增生性瘢痕:真皮层纤维组织明显增加,但结构、排列顺序基本正常,短期内会挛缩。

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或+透明质酸酶?),1次/周*4,3个月后,补注射1次,等瘢痕增生时,再补一次。

对80%病例有效,无效的病例显示为第一次治疗后即出现瘢痕增生。

3萎缩性瘢痕4瘢痕疙瘩5瘢痕癌:瘢痕史,一般为表皮细胞癌—鳞癌。

尤状痣体表肿瘤体表肿物:尤状痣,黑色素痣黑色素痣黑色素细胞深入到皮下脂肪层,或黑色素侵入到脂肪层。

切除时要深入到皮下。

随年龄增长出现的痣、斑,无需切除。

先天性需要切除。

表皮痣:层痣可用激光打(创面可遗留高低不平色素差)。

痣大可用刀切,切口可收缩成一小点,不明显。

手术刀切要比激光好。

2.交界痣:可恶变,巨痣多为交界痣,要切净,不要用激光。

切除范围要稍大。

3.混合痔:治疗原则同交界痣。

4.黑痣病:基本都是交界痣,黑痣范围过大,只能改善外形,不能根治,只是尽力解决外形。

5.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大部分都是由黑色素痣转变而来。

预防为主。

恶变年龄大。

二、血管瘤:1.毛细血管瘤(表皮,红记),2.海棉状血管瘤(发育不全静脉堆积,无规则堆积):提倡早期切除。

3.漫状血管瘤(动静脉漏)异常choke血管。

压力很大,禁忌手术。

*婴幼儿血管瘤转归和手术时机:3岁前密切观察,可以吸收转为正常。

要正确判断是否要早手术(看继发畸形是否大,看长大后手术是否有影响)。

*血管畸形:凡是有血管瘤的人都属于血管畸形。

面部血管瘤要考虑与颅内的关系。

三、淋巴管瘤;毛细淋巴管瘤象皮肿,手术切除,切除产生淋巴液组织,切除皮肤及皮下,回植的皮肤不要有漏洞。

丹毒—毛细淋巴管炎。

主诉:臀部皮肤红肿、疼痛、流脓半年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臀部皮肤红肿、流脓,伴疼痛,无畏寒、发热,无头痛、头晕,无胸闷、心慌,无鼻塞、流鼻涕,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无全身酸痛无力,在外院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及切开引流,效果欠佳,为求治疗,今来我院,门诊以“湿疹”收入我科治疗。

专科情况:臀部皮肤红肿,呈圆形斑块,约3cm*4cm大小,表面多处破溃,伴流脓,压痛。

诊断:臀部皮疹待查:1.湿疹并感染?2.痈?脓肿:皮肤红肿,呈圆形斑块,表面多处破溃,伴流脓,压痛。

【诊断】医学教育网1.毛细血管瘤片状多见于婴儿,一般出生时即有,全身各部位的皮肤均可发生,以头面部常见。

瘤体呈鲜红或紫红色,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不高出皮肤,但有时可呈丝绒状。

2.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在皮肤或粘膜下,常为单发,呈暗红或紫红色,边界不清,柔软,具有压缩性及膨胀性3.蔓状血管瘤呈虫样蜿蜒,皮肤呈紫红色,有动脉搏动,如压迫周围的小动脉则搏动消失,听诊有时可闻及血管杂音。

肿块质地柔软,有时可触及硬结为血栓或血管周围炎所致,有明显压缩性和膨胀性。

姓名: 凌显琴性别: 女年龄: 72岁主诉:右下肢皮肤溃疡、流脓20余天现病史:患者于20余天右下肢皮肤感染后皮肤溃疡、流脓,部分皮肤结痂,痂片下流脓,无畏寒、发热,无头痛、头晕,无胸闷、心慌,无鼻塞、流鼻涕,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无全身酸痛无力,病后在当地诊所及中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为求治疗,今来我院,门诊以“湿疹并溃疡”收入我科治疗。

病后精神、食纳、睡眠尚可,大、小便未诉异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2月余前诊断为右下肢带状疱疹,曾在当地诊所及中医院抗病毒治疗后皮肤感染,否认糖尿病等特殊病史,否认外伤史及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T 36.3℃,P 70次/分,R 22次/分,BP 120/76mmHg,神志清楚,步入病房,营养中等,急性病容,查体合作。

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及干湿性罗音。

心音有力,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

全身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专科情况:右下肢皮肤见一溃疡,约3*4cm大小,流脓、渗出、糜烂。

右大腿局部皮肤见结痂。

门诊资料:无诊断:1.湿疹并溃疡 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