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

2020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


提示诗歌的用典,或暗示 诗歌的思想内容,或提示 诗歌内容的丰富性
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
的诗篇。”
4.介绍诗歌作者或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例如:
(1)2016· 全 国 Ⅲ 卷 “ 【 注 】① 曹 翰 (923 ~ 992), 宋 初
名将。” (2)2016·全国Ⅰ卷“【注】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 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 作风格
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
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透过诗歌注释,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诗歌
姑苏①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②, 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③柳, 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姑苏: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因而苏州也别称姑苏。②柁牙:船柁。柁, 同“舵”。牙,牙樯。杜甫《秋兴八首》诗:“锦缆牙樯起白鸥。”仇注引《埤 苍》:“樯尾锐如牙也。”樯即桅杆。③苏台:姑苏台,即吴宫。故址在苏州西 南灵岩山。
1.一看标题,挖掘标题蕴含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从创作 动机上讲,标题往往是触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不同的标题 所蕴含的信息也有所不同: (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4)表明诗歌的题材; (5)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暗示诗歌的思想主旨
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3.介绍相关诗句或其中的关键词。例如:
(1)2017·全国Ⅱ卷“【注】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
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 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 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2)2017·全国Ⅲ卷“【注】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
4.四看诗歌注释,破解难点 诗歌“注释”往往交待了一些和诗歌有关的文化常识、文学典故,或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因此从诗歌注释中捕捉信息,对我们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作品内 容,把握作者情感,领悟诗歌主旨,准确答题等具有很大帮助。通过对近几年高考 真题“注释”的分析,“注释”内容及作用,大体如下:
注释内容
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体验 阅读指导
高考体验
考纲要求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说明》要求为: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高考考什么
年份 2018
2017
卷别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考情概览
题目·作者

首句渲染气氛
词上片(阙)
主句写景 尾句过渡
写景(次)
下片(阙):抒情(主)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 景衬哀情等。 了解了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读诗歌时,我们的思路才可能与作者吻合,这 对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以及诗歌主旨有着重要作用。如:
阅读指导
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分类
解决文章怎么读
二、明晰古代诗歌一般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古体诗 :以自然段为层

近体诗
绝句 :
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 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诗讲究
律诗
:
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
抒情(主)

起承转合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题干:①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②诗题为“征人怨”, 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分析】 题干①中,“结合诗句”提示我们从每一句中找具有“边塞”特征 的事物。题干②中,“句句有‘怨情’”,提示我们要到每一句中找“怨”的 情感。
作用
1.介绍疑难词语,地名等。例如:
(1)与疑难词语有关的:2017·北京卷“注释:
【1】树杪:树梢”;2017·天津卷“【注】徙
倚:徘徊,流连不去。”
帮助读懂诗歌句子
(2)与地名有关的,2017·山东卷“【注】五
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
故名。”
2.介绍写作背景。例如:
2017· 山 东 卷 “ 【 注 】① 唐 代 宗 大 历 元 年 (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向。如: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
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题干: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
层次及内容
前两句为第一个 刻画了夜云缭绕,星光明灿,江水清澄,白鹭自适的幽静之境,
层次
以夜景之永恒暗寓人事变迁之沧桑。
后两句为第二个 层次
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 寓变化的人事,抒兴亡盛衰之感慨,并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 的小朝廷以冷嘲。
三、运用“六看法”真正读懂诗歌 解答古诗鉴赏题,分两步走,一是读懂;二是根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读懂诗歌 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要明白诗句写了什么;二要体悟出全诗是怎么写的;三要把 握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将标题、作者、意象、注释、题干和题材为读懂诗歌的“抓手”,分 别作一些引导。
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根据题干中“哪些”的 提示,可知要找出的意象不是单个,而是多个。另外,根据意象的特点,在答题 时要尽量采用名词(化)答法。意象所营造的氛围或意境,是由意象的特点来 决定的。 答案:词人选取衰柳、潮水、歌板、酒旗、鱼竿、秋草、燕子、斜阳等(不能 少于4个)意象,营造出衰败、冷清的氛围。
考点
赏析诗句; 把握诗歌思 想内容;鉴 赏诗歌形象
赏析诗句妙 处;评价情 感;赏析表 达技巧;鉴 赏形象;评 价思想内容
2016 2015 2014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金陵望汉江》李白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节选)杜甫
《内宴奉诏作》曹翰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备考提示
1.近几年全国卷在诗歌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 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言志、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 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2016年以前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一般设两道题,赋分 一直是11分;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 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 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另外,2016年全国Ⅲ卷、2015年全国Ⅰ卷、2014年全国 Ⅱ卷出现比较鉴赏的题型,值得关注,备考中应作相应的训练。 2.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题型2016年前以简答题为主,2017年变更为一客一主,主 观题分值6分,客观题五选三,分值5分,共计11分。2018年仍为一客一主,但选择 题调整为四选一,分值3分,总分降为9分。难度有所降低。
《残春旅舍》韩偓
《阮郎归(春风吹雨)》无 名氏
《含山店梦觉作》韦庄/ 《宿渔家》郭震
唐·古诗 唐·古诗 宋·律诗 唐·律诗 唐·律诗
宋·词 唐·绝句 宋·绝句
写景抒怀诗 状物赠友诗 言志抒怀诗
鉴赏表达技巧;评价 情感;鉴赏语言、 形象
送别诗 鉴赏表达技巧;评价 情感
写景抒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思乡诗
鉴赏表达技巧;评价 情感
3.三看意象,领悟意象的内涵及营造的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诗人内在情思与生活外在景象的统一,是主观心意 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 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 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 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古代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 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 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诗人的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声·雨花台① 朱彝尊②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①雨花台:今南京雨花台。词中的白门湾、小长干、大长干均在南京。② 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
《野歌》李贺
《题醉中所作草书 卷后(节选)》陆游
《精卫词》王建
《礼部贡院阅进士 就试》欧阳修
朝代·体裁 唐·七律 宋·七古
唐·乐府诗 宋·律诗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编集拙诗,成一 十五卷,因题
卷末,戏赠元九、 李二十》白居易
宋·律诗 唐·律诗
题材 即事抒怀诗 即事抒怀诗
咏物诗 即事抒怀诗
送别诗
赠友诗
答案:①点明了作诗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 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②从中我们 可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其胸襟之开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