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满分100分一、简述下列各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语文教材对国家的价值。
答: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都担负着宣传和推进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使命。
任何国家对教育内容的控制都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控制上。
因而,国家总是利用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策,通过教材来对未来公民的思想倾向、文化素质进行控制和塑造。
因此,语文教材对国家的价值重大。
了解了这一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学习并自觉遵循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语文教育为国家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依据教育观念区分的语文教材类型。
答:教育观念不同,编写出的教材也不同。
根据不同教育观念编写的教材,有以下三种类型:(1)文化本位的教材文化本位类型的教材,把人类文化遗产按其本身的体系编辑起来,注意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和经典性。
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就是强调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内容及其体系,教材呈现出明显的知识性,重视学科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养成,因而也有人把这类教材归为“学科中心”类教材。
(2)社会本位的教材社会本位类型的教材,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作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教材内容体现出很明显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就是强调为社会发展服务,大量时文因形势需要成为教材主体,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当下政治倾向的联系。
因而也称这类教材为“社会中心”类教材。
(3)个人本位的教材个人本位类型的教材,重视学生自身的经验和感受。
以学生生活为轴编写教材。
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就是把学生生活、活动所经验的内容编入教材,成为学习的材料。
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中实现个体人格、素养的完善。
这种类型的教材,也有人叫它为“儿童中心”类教材。
3.如何分析记叙文的主题思想。
1、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会,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如何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答: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多用状语、定语等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对表达对象的范围、程度等作出了规定,语言严密周到,没有疏漏。
其次,议论文的语言概括性强,往往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另外,要注意培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体味关键语句的能力5.如何分析说明文的结构。
1、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2、把握结构的意义。
说明的顺序 1、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
2、弄清顺序的意义。
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谈谈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1)学好文言文,有利于了解和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他把我国五千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而有序地保存下来。
我们只要稍稍回顾一下,从《尚书》一直到清代文学,就可以感受到这些文言典籍里蕴藏着多么丰厚的中国文化,包含着多少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我们没有理由抛弃数千年的文化积淀。
而作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
高中时期学习文言文,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产生深远影响。
(2)学好文言文,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熏陶语感。
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
他们的灵魂,用文言走过的漫漫的精神历程,我们今人再通过文言,让学生去循迹走过,对学生的精神就是一次次历练。
不断地走过、不断地历练,就是民族的精神积淀、精神记忆与精神传承!同样也是语感的形成。
作家李霁野上世纪四十年代说:“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黄鹂、燕、鸠、杜鹃等鸟所引起的情绪,也自然和未曾读过诗的人完全不一样。
我们经过诗文的眼睛来看万象,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诗的人,却仿佛是瞎了眼睛,聋了耳朵,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得多了。
”这里的诗词指的是古典诗词,如此量化积累,就是语感的形成,也是精神气质的形成。
这些恐怕是单纯学习白话诗文所不可替代的。
(3)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促进道德回归。
道德作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既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手段,又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它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文言流传下来很多有价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因此,文言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其中包含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精魂。
在当前重新树立个人责任与美德的过程中,文言文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与功能。
我们当代学生所普遍缺少的很多有关修身、治家、睦亲、就业、交际等道理在古代经典名著中都有发人深思的论述。
例如,《中庸》里对人与人交往中所讲究的“诚”有这样的论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矣。
”再如道德操守,古人对这方面的强调提高到了及至,甚至把道德看得比生命还宝贵。
用孔子的话讲就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这些道德观念固然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辨证的方法,合理地去发掘利用,它就一定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加强其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
(4)学好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闪耀着一群璀璨的巨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张爱玲等等,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
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却顿失光彩,再没有涌现出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大师群体”,堪称“白话大师”的只有寥寥几位。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中小学阶段截断了系统的文言文教育的血脉。
这使得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文坛主流的人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深入的文言教育,使他们难以达到文言所表现出来的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的境界。
因此,在少年时期诵读相当数量的一流文言文,有利于提高白话文的写作水平。
2001年高考南京13中学学生蒋昕捷写出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明证。
文章作者以熟谙的三国故事,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立意深邃,且通篇采用纯熟的古白话,明白晓畅,文才飞扬,老到的语言功夫受到阅卷老师的一致赞赏。
事后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喜欢诵读古典名著。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与文言失去了联系的人,必然由于古汉语底蕴不足而使文章变得冗长、直白。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浩瀚的文化瑰宝,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对于古代文化要采取“古为今用”的态度。
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方法,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习文言文,而且还要学好文言文,才能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2.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编写了口语交际的内容。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重视口语的训练,却忽视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呢?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一定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
创设交际情境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条件,学生一旦处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就会产生交际的冲动。
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呢?首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
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际中去,用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
教师还要在交际的过程中起调控作用,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并予以肯定,表扬,使学生感受到交际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游戏》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做游戏,让学生从游戏中体会到快乐,然后提问:你想告诉其他小朋友怎样做这些游戏吗?你能把做这些游戏的规则和过程说出来吗?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想说的愿望,激起他们交际的兴趣。
二、学会倾听,乐于思考倾听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
只有会听,能听懂,听后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个人如果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就很难与人沟通,不能达到交际训练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交际情境的创设,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提出倾听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在进行交际训练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在听别人说话时态度要认真,有礼貌,并且集中注意力听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迅速把握说话内容的重点,及时做出反应。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表现出对学生说话的兴趣,发现优点并及时进行表扬。
三、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的双方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下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
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把语言的表达和交流由单一变为多向,让学生在有一定实践意义的交际活动中学会交往。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是现实生活实践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应用中去。
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
教师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语言交际训练。
让学生说一说,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镜头,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再现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四、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
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增添一些喜欢的内容,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和学生一起搭积木,捏橡皮泥,学生边玩边说,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步,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