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1.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把是否已满14、 16、18周岁的临界年龄,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 2.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注意是否有被 胁迫情节,是否存在成年人教唆犯罪、传授犯罪方法或 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情况(《高检未成年人规定》 第9条)。 3.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方面的规定。 4.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根 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主观恶性、有无 监护与社会帮教条件等,综合衡量其社会危险性,确定 是否有逮捕必要,慎用逮捕措施,可捕可不捕的不捕 (《高检未成年人规定》第12条)。
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开庭审理前的 准备
(一)特别审查关于被告人年龄的证据 (二)向未成年被告人宣讲法律和诉讼权利 (三)充分调动法定代理人等教育、挽救未成 年被告人的积极性 (四)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情况进行综合调查
五、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
(一)对未成年被告人的特别照顾性规定 1.在法庭上不得对未成年被告人使用戒具。未 成年被告人在法庭上可以坐着接受法庭调查、 询问,在回答审判人员的提问、宣判时应当起 立(《高法未成年人规定》第25条)。 2.法庭审理时,审判人员应当注意未成年被告 人的智力发育程度和心理状态,要态度严肃、 和蔼,用语准确、通俗易懂。发现有对未成年 被告人诱供、训斥、讽刺或者威胁的情形时, 应当及时制止(《高法未成年人规定》第27 条)。 3.休庭时,可以允许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 近亲属、教师等人员会见被告人(《高法未成 年人规定》第30条)。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 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高法解释》、《高检规则》以及 《公安规定》。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 别原则
(一)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执行 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二)调动社会力量综合教育和挽救的原则 (三)由少年法庭进行审理的原则 (四)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原则 (五)不公开审理原则 (六)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独立享有某 些诉讼权利的原则 (七)有权获得指定辩护的原则 (八)注意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和证人权利的原 则
观点探讨:
观点探讨 一、未成年人案件中扩大不起诉的适用问 题 二、未成年人案件不起诉交易制度问题
4.对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认真 做好出席法庭的准备工作。 5.人民检察院审查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 案件,一般应当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案起诉。 但是具有特殊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分案起诉。 6.对于犯罪情节轻微,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般应当依法作出不起诉 决定。
(二)法庭调查要查明实施被指控行为时的年 龄和犯罪原因 (三)适用刑罚的建议 (四)宣判 (五)宣判后的教育 (六)适用简易程序
六、未成年人刑罚的执行
(一)收监服刑 (二)管制、缓刑、免予刑事处罚 (三)减刑、假释
七、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
(一)侦查监督 (二)对庭审活动的监督 (三)对执行活动的监督 (四)刑事申诉检察
பைடு நூலகம்第二十五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 讼程序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指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办理实施被指控的犯 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所应当适 用的法律程序。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 (1)被告人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18周岁 的案件; (2)被告人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18周岁, 并被指控为首要分子或者主犯的共同犯罪案件。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侦查和起诉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程序的特别规定 1.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严禁使用威胁、恐 吓、引诱、欺骗等手段获取证据。严禁刑讯逼 4 供(《公安未成年人规定》第4条)。 2.讯问程序的特别规定。 3.关于强制措施适用的特别规定。 4.侦查终结的处理。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批捕特别规定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起公诉程序的特别 规定 1.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未成年刑事案件时,对未 成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审 查是否有必要继续羁押(《高检未成年人规定》 第16条第3款)。 2.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 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讯问未成年犯罪嫌 疑人适用上述审查批准逮捕时讯问的规定 (《高检未成年人规定》第17条)。 3.会见法定代理人、近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