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心理学教程

(完整版)心理学教程


心理学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描述
心理现象
解释
目的
预测

行为
控制


理论意义
意义
实践意义 (教学工作)
现实意义 (考试)
思如
考:何

宽急 忍攻 ,,
散 罗
则则 密
必同 欧
生心 与
分相 裂拒
朱 丽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论据
理论 意义
研究成果有助于邻近学科深 入地认识各自的研究对象
小学儿童的注意
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发 展
注意品质的发展
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一)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 地位、作用逐渐提高
(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 到主动
注意的范围
5
9
6
3
8
1
注意的范围
刚才你看到了哪几个数字? 1、3、5、6、8、9
注意的范围
你还记得这些形状中的数字是什么吗?
注意的范围
儿童 4到5个 成人 8到9个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 1 a h 2
识记“春”、“夏”、“秋”、“冬”四个字
感觉的概述
1、什么是感觉 2、感觉的分类 3、感觉的特性 4、感觉现象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器官 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当前直接 非间接、非过去直接 某一特性 非全貌或整体
感觉的分类

意义特性


减少与教

学无关的

对象或活

动的刺激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活动 的目的性
训练良好 注意习惯
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 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激发学习动机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安排有难有易 教学方式稳中有变
注意 有张 有弛
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 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指标(量) 刚刚能够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变化的事物属性的的最 小差异量
感觉的适应
适应
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 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暗适应

看电视、听音乐睡觉
感觉的对比
对比
错觉
视错觉 形重错觉
在某些视觉因素的干扰下而产生的错 觉
由于视觉而对重量感发生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什么?
必胜
点 我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个 性心理形成的 基础,而个性 心理一旦形成 又直接影响着 心理过程
心理学是什么?
冯特
1879年
德国莱比锡 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 科学心理学诞生
心理学是什么?
普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艺术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等等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衡量
感觉阈限 用来衡量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01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02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
感觉能力 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能够觉察到事物属性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哲学三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自我认知 自我定位 职业规划
我们的优势
1、课程覆盖全面,技能训练充分 2、职前准备充分(职业、技术)
课堂要求
1、说普通话 2、不玩手机不睡觉 3、按规矩讨论问题
心理学教程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牛旭峰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心理学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怎样学习心理学?

根据思维的规律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和教材的内容;
根据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复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
怎样学习心理学?
发现问题
一般过程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如 何
观察法
研究方法

调查法
实验法
态度
怎样学习心理学?
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
定义 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

主体意志水平 能力
注意的稳定性
7-10岁
20分钟
10-12岁 25分钟
12岁以上 30分钟
注意的分配
至少有一种活 集中大部分精力关
动高度熟练
注比较生疏的活动


形成反应系统
有内在联系
掌握反应模式
注意的转移
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影 响 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游戏到作业 作业到游戏
因 素
明确的信号提示

范围 分配 紧张性 稳定性 转移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 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 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需注意和

操作的活

动,尽量

赋予其无
知觉的理解性(意义性)


知觉的理解性(意义性)
理解
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 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它究 竟是什么
已有经验;理解
知觉的整体性与理解性
面对同一事物,大家得到的结论不一样,就是 知觉的理解性。大家得到的结论一样,就是知 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恒常
外在刺激因环境影响使其特 征改变,但在知觉经验上却 维持不变的心理倾向
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 保持相对不变。
知觉的特性
1、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
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
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
基本理论
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1、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物质基础

高级 大脑
灰质层/大脑半球皮质/皮层(沟 回和四叶)
白质(神经纤维)
低级 (延、桥、中、间、小)
枕、颞、顶、额
视、听、触、思
客观源泉
客观现实
主观能动性
主体
作用于
客观现实
主观能动性
缺点 人为操作影响,样本容量较小,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怎样学习心理学?
敬畏
开放
批评
怀疑
怎样学习心理学?
1、写一个心理过程的实例 2、准备一个心理现象下节 课抽查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注意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 记忆和想象 第四章 思维 第五章 情感与意志 第六章 品德
第七章 人际关系 第八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九章 自我意识 第十章 个性心理特征 第十一章 儿童心理发展
主观能动性
反射
反应
反映
发展过程
趋势
简单 复杂 低级 高级 混沌 分化 健全 衰减 灵活 呆板 清晰 朦胧
阶段性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注意的概述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外部表现 3、注意的功能 4、注意的分类 5、注意的品质
什么是注意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来源 保证 特征
意识的警觉性 意识的选择性 指向性和集中性
缺点
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意愿,研 究者难以控制,常会出现主观偏差
怎样学习心理学?
定义 控制;变量;因果。
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场所)

分类
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内容) 单因素实验,多因素实验(自变量数量)


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控制程度)
优点 解释因果关系,可重复检验,可主动掌握进程。
研究表明, 一个人正常的注意范围为7±2个 对象,也就是说,当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9 以后,人们往往难以清楚地把握。
注意的范围
材料的性质
例:字母和数字




组织方式
例:排列是否有规律
注意范围, 是随着人的学习经验的丰富而扩大的。
注意的稳定性
生动、形象、有趣、

注意对象特点 实际操力”
刺激来源
感受器位置
形式
外部 感觉
外部刺激
位于身体表面,或接 近身体表面的地方
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 和肤觉
内部 感觉
内部刺激
位于各有关组织的深 处(如肌肉)或内部器 官的表面(如胃壁、 呼吸道)
运动觉、平 衡觉和机体 觉
感觉的特性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 感觉的对比 3
感受性和练习 5
2 感觉的适应 4 联觉
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某一特 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
根据作用的顺序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PP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