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常见病虫害
6、整枝
整枝是调节豆角生长和结果,减少养分消 耗,改善通风透光,促进开花结荚的有效 措施,特别是在早熟密植栽培情况下,防 止茎叶过于繁茂,有利于早开花结荚,提 早收获上市。
整枝包括抹底芽、打腰杈、主蔓摘心和摘 老叶等。
五、豇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1、豇豆锈病
豇豆锈病,是豇豆上常见的重要病害 各蔬菜种植区发生普遍,近地面的成熟叶片先发
4、美洲斑潜蝇
生活习性: 在南方各省年约发生21-24代,且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 成虫发生高峰在上午,羽化后24小时即可产卵,卵产于叶
组织内,肉眼难以看到。 初孵幼虫开始蛀食,发育历期5-9天。 老熟幼虫爬出隧道与叶表面或落于表土内化蛹。最适发育
温度为24-30度,35度以上幼虫能正常发育,蛹能发育破蛹 壳,但不能羽化飞出。 连续两天温度为38度,卵不能孵化,低龄幼虫易死亡,老 熟幼虫可正常化蛹,但不能发育为成虫。 暴雨和台风雨对成虫及幼虫发育均不利。
1500倍液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1500倍液 36%硝苯菌酯乳油(卡拉生)1500倍液
3、豇豆蓟马
豇豆蓟马在高温干燥天气繁殖很快,在豇豆抽 蔓期至开花期常造成较大的危害 。
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锉吸豇豆嫩叶嫩梢豆荚等汁液;嫩
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造成植株生长缓 慢,甚至停止生长。 豆荚受害后,荚面变畸形,僵硬,对产量和品 质影响很大,同时该虫还是重要传毒媒介。 蓟马是作物花期的重要害虫,由于隐匿在花中 为害,生产上防治较为困难,如果片面追求防 治效果,容易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4、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又叫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瓜斑 潜蝇、甘蓝斑潜蝇、豆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
农民俗称“地图虫”,“鬼画符”,是豇豆上重 要的害虫之一,也是一种防治难度大的害虫。该 害虫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光合作用减弱,严 重时提早落叶,造成豆角减产20-30%,甚至达到 80-90%。
菜更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的现象,因此, 田间管理上要先控后促防止茎叶徒长和早 衰。
浇水一般采取"浇荚不浇花"的原则。
4、养分管理 豇豆喜肥但不耐肥,水肥管理主要包括3个方面: 一是施足基肥,及时追肥。 二是增施磷钾肥,适量施氮肥。 三是先控后促,防止徒长和早衰。
施肥原则上花前少施,花后多施,结荚盛期重施。
1、豇豆锈病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
防治2~3次 发病前: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绿大生) 500倍液 发病后: 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杨彩) 2000倍液 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阿米妙收)1500倍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1000倍液 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0%福星乳油6 000倍液
二、品种选择
选用抗逆、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 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冬春季宜耐寒性较强品 种,夏秋季宜耐热耐湿性较强品种。
优良品种的原则:豆夹匀称、无豉包、无鼠尾、 不旋转。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广泛的长豇豆种质资源,在育 种方面成果显著。目前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主 要有:深绿荚豇豆浙绿1号、浙绿2号等,矮生长豇 豆品种之豇矮蔓1号、浙翠无架、美国无架等,适 应冬季设施栽培的极早熟品种或矮生型早熟品种, 如之豇特早30、之豇矮蔓1号、长豇3号等,出干率 高、适宜脱水加工的绿荚品种绿冠1号、浙翠2号、 高产2号等,秋季专用品种秋豇512、紫秋豇6号等。
4、美洲斑潜蝇
为害特点: 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幼虫
取食叶片的薄壁组织,在叶表 皮组织下蛀成蛇形弯曲不规则 的白色隧道,成地图状。常使 被害叶片表面呈片白色斑块, 破坏叶,绿素和叶肉细胞,造 成叶片早衰干枯,受害株产量 和品质大幅度下降。
4、美洲斑潜蝇
形态特征: 成虫体小,仅1.3-2.3毫米,淡灰黑色,飞行力强。 卵米色,半透明。幼虫蛆状,分三龄, 初孵幼虫无色,后变为鲜黄色或浅澄黄色, 老熟幼虫体长3毫米。
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 枯早落,影响产量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温度为23-27° 相 对湿度90% 最易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
叶背或 叶面产 生黄褐 色或淡 黄色小 斑点
豇豆锈病
以后逐渐 扩大为近 圆形隆起, 后期病斑 中央突起 呈暗褐色
豇豆锈病
发病严重 时,整张 叶片布满 锈褐色的 病斑,受 害部分叶 片枯黄脱 落
豇豆的最易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荚中后期
症状:初期在 叶面上产生白 粉状淡黄色小 斑,后扩大为 不规则形的粒 斑,并相互连 合成片,病部 表面被白粉覆 盖,叶背则呈 褐色或紫色斑 块。 叶片严重发病 后,迅速枯黄。
豇豆白粉病
豇豆白粉病
豇豆白粉病
茎蔓 和 种荚受害, 也产生粉 斑,严重 时布满茎 荚,致使 枯黄坏死。
选地 选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
通透性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 栽培,并与其他豆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 为好
播种前园地准备
整地: 提前15-20天犁地晒田;要求深翻25-30厘米,翻
晒1-2次。结合犁地耙地,每亩撒施生石灰75-100 千克或氰氨化钙40-60千克。 利用防虫网覆盖栽培豇豆的地块,可结合土壤耕 翻,每亩施用50%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以防治地 下害虫。
2、豇豆白粉病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增施磷钾肥,
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 及时打去老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
田间集中销毁,减少田间菌源 实行轮作,棚室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
2、豇豆白粉病
药剂防治: 发病前: 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15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绿大生)500倍液 发病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盐可湿性粉剂(百可得)
0.5~l.0 cm土层中变为预蛹,经蜕皮羽化为成虫, 再飞到植株上危害。 卵期2-9天,若虫期3-11天,成虫寿命6-25天。发 育适温15-32゜C,暴风雨则不利其繁殖。
3、豇豆蓟马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消灭虫源,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并彻底销毁 ;
植前深翻土壤暴晒,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 茂盛,可减轻为害。 田间挂蓝板诱杀。 药剂防治:宜在每株虫口达3~5头时,每隔4~5 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喷雾重点在幼嫩组织如 花、幼果、顶尖及嫩梢等部位
豆角常见病虫害
豆角的简介
豆角是蔷薇目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蔬菜。又名豇豆、 长豇豆、 带豆。富含蛋白质、 胡萝卜素、 营养价值 高,口感好,是我国北方广泛栽培的大众化蔬菜之一, 其普及程度在各类蔬菜中居第一位。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发芽最适温度: 25~35℃ ;
喜温暖,耐高温,不耐霜冻。
温
植株喜生温育暖适,温耐:高2温0~,25不℃耐;霜冻。 开花结荚适温:25~28℃。
2、中耕除草 豇豆苗出齐或定植缓苗后至开花,一般每 隔7~10天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在开始抽蔓 至搭架前,结合开沟施肥进行一次大培土。 搭架后,植株尚小时,可适当进行浅中耕, 当植株开花结荚后,则不宜再进行中耕松 土,若有杂草,宜用手拨除。
3、水分管理 豇豆根深耐旱,生长旺盛,比其它豆类蔬
3、豇豆蓟马
药剂防治 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1500倍
+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莫比朗)1250倍 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莫比朗)1250倍+5.7%
甲氨基阿维菌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银锐)3000 倍 25%噻虫嗪水分散剂(阿克泰)3000倍+45%吡 虫啉微乳剂(正猛)2000倍 1.5%除虫菊素水乳剂1000倍 2.5%多杀霉素悬浮剂(菜喜)1000倍
15℃左右生长缓慢,5℃以 下受冷害。
光
多属于中光性植物;短日照下能降低第1花序节位, 开花结荚增多。开花结荚期间要求日照充足。
发芽期间,土壤过湿易烂籽。开花
水 耐旱力较强,不耐涝。 结荚期过干或过湿易引起落花落荚。
开花结荚期要求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
肥
以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的壤土为宜; 需肥量较其它豆类作物要多。
2、豇豆白粉病
豇豆白粉病是豇豆的主要病害,除危害豇豆外, 还侵害大豆,菜豆,豌豆,蚕豆等其他豆科作物
症状:豇豆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 和豆荚。叶片染病,初于叶背现黄褐色斑点,扩 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盖一层稀薄白粉,严重 时布满全叶片,致叶片枯黄,引起大量落叶。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一般冷凉、露水重天气 或日夜温差大导致叶面易结露发病重。但温度过 高、过于干旱则减少病害的发生。
豇豆锈病
豇豆锈病
受害 植株
1、豇豆锈病
发生规律: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 或氮肥过多,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病。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与其他非豆科作物轮作2~3年。最好
是水旱轮作 加强管理: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增
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及时 整枝,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销 毁,减少田间菌源
三、栽培季节
豆角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种植,如果包括 现在的大棚蔬菜的话可以说是春夏秋冬一 年四季都可以种植。春季的话一般是在二 月到三月份进行播种,夏季播种的话是在 五月到八月,而秋季播种则是在九月到十 月。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温度播种的 时间要做出相应的一个调整。
四、栽培管理
产地环境要求
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定苗 豇豆直播栽培,在幼苗第一对真叶展开时 及时进行查苗补缺。拔除枯死、病弱苗, 及时补种,保证全苗。间苗宜早不宜迟, 一般应在1叶1心至2叶1心时进行。小苗生 长至3片-4片叶时,每穴定苗2株健壮苗即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