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雷安全知识培训优秀课件

防雷安全知识培训优秀课件

peak
100 90
50
10
T1
T2
记为: T1/ T2 如:8/20us
T1:波头时间
T2:半峰值时间
Ip: 峰值电流
主要雷电测试波形: 8/20us、10/350us (电流波); 10/700us、1.2/50us (电压波)等。
t
雷电参数简介-雷电流波形
雷电参数简介-雷电流波形
雷电参数简介-雷电波频谱分析
雷电的产生
空气击穿电场强度 E=500KV/m
主通道,通道半径 约为2~5mm,温度T 约为2万摄氏度,电 流I一般为10-200KA

向下先导 非主通道,枝状闪击
向上先导Biblioteka 雷电的产生雷电的产生 (1)形成雷云 (2)云中电荷分布不均匀 雷电的部分统计特性 (1)多数雷电放电发生在云
内,少数发生在雷云与大地 之间 (2)90%左右的雷是负极性
1000 232
100
10
358.5 56
117 20
401
360.9
142
25 16
经济损失(万)
1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深圳市雷电灾害经济损失年度分布图
雷电灾害分析
深圳市雷电灾害事 故造成的不同受损 物体的分类统计
雷电的产生
雷电现象是一种很普遍的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 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 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 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 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500KV/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 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 ,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 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 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 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防雷安全知识培训优秀课件
课程内容
第一章 雷电知识简介 第二章 雷电的危害与分析 第三章 雷电防护基本原则 第四章 雷电防护基本措施 第五章 雷电浪涌保护器防护 第六章 雷达站的防雷接地
第一章 雷电知识简介
雷电的产生 雷电的形状 防雷区的划分 雷电参数简介
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极其雄伟壮观的自然现象,它往往 伴随着降雨产生,偶尔也会晴天打雷,俗称“晴天霹雳”。我国古 代最早的雷电记录是《周易》记述的公元前1068年一次球型雷袭, 这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雷击记录。古代的人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 ,不能正确解释雷电现象,就把雷电与鬼神联系起来,创造了雷神 电母等神话故事。在封建迷信时期,人们将旧历6月24日定为雷神 的生日。直至东汉时哲学家王充(公元27-约97年)才第一次提出了 “雷是火”的论断。1749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等经过科学实验, 为我们揭开了雷电的神秘面纱,证实了“雷就是电”,奠定了现代 防雷技术的基础。
雷电过电压的产生 雷电的危害 雷电灾害分析 雷电灾害事例
雷电过电压的产生
直击雷 感应雷 线路来波 地电位反击
低压电力线
雷电侵入波
电缆
设备
设备
接地体1
接地体2
地电位反击
雷电的危害
云内闪、云际闪---对飞行器危害大 云地闪---对建(构)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
特点: 雷电放电电压高,闪电电流幅值大,变化快,放电时间短,闪电电 流波形陡度大。地球上每天约发生800万次云地闪电,平均每秒 100次。
雷电的产生
雷电的形成按照比较简单的一句话为:
当大气中的物理微粒(灰尘、水汽等)在复杂的空气 运动过程中(比如对流、气旋运动、积云过程等), 结合大气电场、温差起电效应等物理效应,会产生电 荷积累,当云层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电荷要 击穿空气在云与云,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作用,就是 通常所说的闪电。
深圳市雷电灾 害形式图
雷电灾害事例
2006年5月23日下午15: 00左右,龙岗区坑梓镇龙 田居委会同富裕工业区6 栋华莹光学制片厂厂内遭 雷击,雷击造成总配电房 内发电机并车柜损坏,车 间两条生产线被迫停电。 此次雷击还击坏1台ADSL 专线拨号器、1扇电控门 。1台天面热水炉电机。 直接经济损失2万多元。
雷电的形状
地闪
云闪
防雷区的划分
LPZ 0A
LPZ1
LPZ 0B
有屏蔽的建筑物
有屏蔽的房间 LPZ2
LPZ---防雷区
防雷区的划分
防雷区的概念
LPZ0A:本区内各物体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电磁场没有衰减;
LPZ0B: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 击,电磁场没有衰减;
LPZ1: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 击,电磁场有可能衰减;
后续防雷区(LPZ2等),电磁场有进一 步的减小。
雷电参数简介-雷暴日
表征雷电活动的频率:年平均雷暴日
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25的区域 中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5~40的区域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40~90的区域 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90以上的区域
雷电参数简介-雷电流波形
I(%)
雷电的危害形式: 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 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员伤 亡、巨大破坏、起火爆炸、严重损失。
雷电的危害
电磁污染 电磁干扰
设备损坏 系统崩溃
雷电的危害
电力系 统故障
火灾、 爆炸
建筑 物损

雷电的危害
雷电对计算机系统破坏作用的估计
雷电流主要分布在低频部 分
雷电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低 频部分,约90%以上的雷 电能量分布在频率为10kHz 以下
课程内容
第一章 雷电知识简介 第二章 雷电的危害与分析 第三章 雷电防护基本原则 第四章 雷电防护基本措施 第五章 雷电浪涌保护器防护 第六章 雷达站的防雷接地
第二章 雷电的危害与分析
距离 10km
5km
1km
50m
0m
电场 60V/m 变化
6kV/m
30kV/m
60kV/m I=40kA
破坏 电磁 系统失灵 系统 效果 干扰 电磁干扰 失灵
感应 损坏
直击 损坏
雷电灾害分析
经济损失也是与日俱增,1997年~2009年因雷电灾害造成 的财产损失总额为1728.4万元, 在雷电灾害发生的集中年 份,其中1998、2003年和2006年损失最为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