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研究

21.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研究---写作提示:本题不要写成中间业务。

需要搞清楚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区别;要多写现状,多分析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摘要本论文首先系统的介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分类、来源、发展趋势和特点。

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的开展情况从品种和数量两个角度做了相关分析。

最后,从理论上预测国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紧迫性,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优势和相关的发展瓶颈,从而试图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一些基本发展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及建议目录前言 (1)第一章表外业务介绍.........................................................................................1.1 表外业务的概念.............................................1.2 表外业务的分类...........................................1.3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2.1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表外业务的发展.......................................2.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现状.......................................................第三章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综合分析及建议3.1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3.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优势...........................................................3.3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劣势...........................................................3.4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3.5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分阶段发展表外业务的建议....................................... 第四章结论.....................................................................................................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前言第一章表外业务介绍1.1 表外业务的概念所谓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1.2 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商业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有固定场所的银行是1157年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BANK OF VENICE)。

商业银行的历史是充满了进取和变革的历史,为了适应经济和政策环境的改变,商业银行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增加服务项目。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商业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的管制;不断加剧的竞争和脱媒;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因此有了巨大的转变,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的发展壮大就是转变之一。

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内部动力,又有外部作用。

1978 年2 月,美国西北大学召开了一个关于存款机构资产证券化和表外业务发展与风险的研讨会,会上有的学者将表外业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归结为一个模型:TRICK + Rational Self-interest = OBSA + Securitization即TRICK + 理性的自我利益= 表外业务发展+ 证券化上式中,TRICK 中的T 代表技术(Technology);R 代表管制(Regulation);I 代表利率风险(Interest);C 代表争取顾客所进行的竞争(Competition forCustomers);K 代表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也就是说,表外业务和证券化是由TRICK 驱动的,是商业银行寻求盈利机会的一种努力。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是微观经济个体,它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银行必须确保其金融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表外业务就是这“三性”的统一。

1.3 表外业务的分类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仍在蓬勃发展中,新的业务不断产生,原有的业务也在不断演变,这就给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目前,表外业务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但每一种分类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国际银行业对此尚无统一的结论,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流行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广义和狭义概念的区别,按照是否构成银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两类①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即狭义的表外业务)②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Financial Services)(二)按照是否含有期权,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两类①含有期权的表外业务(Option-like OBS)②不含有期权的表外业务(No-option OBS)(三)按照业务性质,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四类①贸易融通业务②金融保证业务③金融衍生工具业务④中介服务业务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2.1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表外业务的发展2.1.1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1948 年的冬天,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组成了中国人民银行。

在解放以后,随着我国银行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些专业银行也相继成立。

1951 年农业合作银行成立,1954 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1963 年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但后来均被撤消。

至1979 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内唯一的银行,基本上承揽了全部金融业务。

初步形成中央银行监管下的银行体系是在1979 年至1995 年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发展,企业对银行资金需求的增大使我国金融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70 年代末和80 年代初先后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1984 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同时分设中国工商银行。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恢复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完全垄断的局面,初步形成中央银行监管下的专业银行运作体系。

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10 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成立,外资银行相继进入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开展业务,此外外资银行也纷纷登陆并与中资银行合作开办中外合资银行。

1995 年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实施,我国的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央银行监管下的商业银行运作模式的现代银行体系。

2.1.2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业务负债业务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本上分为各项存款、债券、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货币发行和银行自有资金五大类,其中各项存款在银行的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至2000 年第一季度末,各项存款占整个银行资金来源的87%,其次是货币发行及央行的资金来源,再次是自有资金债券和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所占比例较小。

资金来源是银行的血液,传统负债业务的创新则成为银行扩大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模式出现由单一的柜面储蓄、企业存款方式转向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中心依靠银行卡、ATM 自动取款机、自动存款机、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先进工具和手段来吸收企业存款。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项目即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各项贷款、黄金占款、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资产和财政借款等。

至2000 年第一季度末,我国银行的各项贷款占整个银行资金运用的85%。

银行的资产业务是银行负债及自有资金的运用,这既会给银行带来盈利,也会带来风险。

随着银行间金融竞争的加剧,各大银行不断加强资产业务,开辟新的利润渠道。

近年来,除了原先的企业贷款,银行不断开展银团贷款、多家银行参与贷款项目、兼并收购等提供贷款、保理贷款、企业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一些新型的企业贷款业务,还大力拓展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各种形式的个人消费贷款。

第三种业务就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仍属分业管理体系,所以近年来,尽管表外业务有所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业务面不广,服务品种少,收益比例低,无法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相比。

2.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现状第一,我国现在开展的表外业务大都比较单一,一般是与贸易服务密切相关。

常用的有以下类型: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保函和信用证。

国外流行的票据发行便利、资产证券化、互换、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都没有开展。

同时表外业务开展范围局限于少部分外贸企业和国有企业,表外业务规模小效益较差。

第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缺乏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从上到下缺乏主管机构和总体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无章无序,无标准可行,缺乏规范性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