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历来从战略上重视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
近20年来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及其平台建设,与世界在线高等教育课程的发展节奏基本保持一致,且起点较高,但在学科类型、课程提供主体、课程语言、教学形式和课程共享性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差异。
就国际影响力而言,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还存在以下不足:在线课程开发缺乏全球化视野,课程内容及质量国际吸引力不足;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机制不灵活,世界范围内传播效率不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开展国际在线教学动力不足;在线教育缺乏质量标准和学分互认体系,国际认可度不高;高校内部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整体布局规划;多方协同推进,打造中国品牌;引领标准建设,拓展国际空间;打磨专业团队,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高等教育;在线教育;在线课程;国际影响在线教育(E-Learning)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线上学习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中对在线教育的定义包括三个核心要素:①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活动;②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随时随地学习,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③不同于以往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同样可以在传统校园教学环境中发生作用。
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在线教育对于扩大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和高等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国际影响力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加速推动了我国在线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本研究以全日制普通高校及相关在线教育平台(不含宽泛的开放大学系统)所开发开展的在线教育课程和教学为在线高等教育的主要表征及观察内容,梳理在线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与建设现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国际影响方面的不足,并就推进其国际影响力的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国在线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与世界发展同步我国历来从战略上重视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近20年来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利用信息技术,以在线开放课程为重要载体,多方位、多角度创新高等教育形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取得重大进展。
21世纪以来,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时间节点,可以将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发展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精品课程时期(2003—2011年)、精品开放课程时期(2011—2015年)和在线开放课程时期(2015年至今)。
从关键节点看,与世界在线高等教育课程的发展节奏基本保持一致。
(一)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启动时间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接近,且起点较高在线课程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兴起是伴随“开放共享”“知识公益”“终身学习”等理念的逐渐深入而展开的。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概念:“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向有关对象提供可被自由查阅、改编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资源。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顶尖名校实施了开放资源计划(Open Course Ware, OCW),即将参与计划高校所有的课程知识发布在互联网上,供全球有需求的学习者免费使用。
同时与世界大学联盟(Worldwide Universities Network, WUN)开展合作,发布50门课程视频公开课,这50门课程以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在世界范围内公开,自此拉开了世界在线高等教育的序幕。
2003年,我国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全国本专科高校中启动。
文件要求“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校应达到15%以上”。
高校精品课程信息化运动就此拉开帷幕。
据相关不完全统计:2003—2010年间,教育部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910门,共有764所高校的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2003—2010年评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学科专业领域。
学科分布数量位列前3位的分别是工学(占比31.78%)、理学(占比16.35%)和医学(占比11.58%)。
(见表1)我国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推动高校课程信息化建设,为在线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在线课程建设节奏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基本一致在我国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伴随开放资源计划兴起的“MIT视频公开课”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在国际开放课件联盟提出的框架体系下,开放、共享了超过20种语言覆盖下的1.4万门课程。
2012年,MIT与世界大学联盟共同开启的合作项目中,课程总数已突破2100门,MIT和哈佛大学又共同宣布构建免费开源在线课程计划(Edx),预计到2021年MIT视频公开课程网站的访问量将增加10倍,达到10亿。
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高校、国际教育组织纷纷效仿,以各种形式在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方面展开实践探索。
在我国,2011年教育部将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再次将原有的精品课程进行升级。
精品资源共享课采取“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高校师生和社会力量参与评价遴选”的建设模式。
经过遴选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在“爱课程”平台进行统一发布。
2012年4月发布了首批4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013年6月又发布了首批12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
到2014年底,平台在不足两年时间内共发布精品视频公开课104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788门。
2014年5月,“网易云课堂”与“爱课程”网联合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项目,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纳入其中。
精品资源共享课分为本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高职高专课程和网络教育课程四大类,其中本科课程最多,共有1764门,约占总数的53%;其次是高职高专课程,共有756门,约占总数的23%。
(三)我国高等教育在线教育平台建设紧跟国际在线教育平台建设的步伐2008年,MOOC在美国出现并在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体系中广泛展开。
2012年被国际高等教育界命名为“MOOC元年”,MOOC的数字化浪潮开始逐步席卷全球,国内多所知名大学也开始进入国际MOOC平台,开启了MOOC中国本土化。
Coursera平台接纳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6所高校;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4所中国高校加入了Edx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则加入了Futher Learn平台。
另外一些国内大学加入了U21国际大学联盟推出的MOOC项目,并推出英语语言环境下的在线课程。
我国高等教育在线课程逐步入驻Edx、Coursera等国际MOOC平台,同时国内本土化MOOC平台也开始创立。
2013年被国内高等教育界称为“中国MOOC 元年”。
清华大学率先在当年推出了我国高校本土化MOOC平台——“学堂在线”,其中不仅发布清华大学自主设计制作的MOOC课程,还同时纳入了北京大学、Edx联盟高校等的几百门MOOC课程。
2013年,深圳大学牵头组织成立了全国地方高等教育MOOC联盟,共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56所地方高校加盟,联盟高校之间开展课程共享、学分互认。
2013年,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在重庆大学成立。
两岸5家交通大学也于2013年8月底共同合作发起成立ewant育网平台,面向全球华人服务。
二、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推动了我国在线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也加快了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尽管视频公开课与MOOC在制作之初,可能存在性质不完全一样的情况,但是当置身于传播平台上的时候,学习受众对他们的要求是一样的,因而,就在线式的开放性教育资源视角而言,两者是同一属性的事物。
从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在线高等教育暴露出发展的差异和不足。
(一)学科类型:我国以工学、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类为主,而国外以计算机科学和商学类居多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由最初相对单一的个别专业,迅速覆盖至本科12个学科门类和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与Coursera和Edx平台课程所分布的学科、领域数量不相上下,但学科所占比例略有差异。
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以工学、理学、医学类为主,人文社科类课程占比相对较低;而国外在线课程以计算机科学和商学类居多,艺术、人文和社科类课程占比排名也相对靠前,并且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数据科学(及数据统计与分析)类课程。
我国早期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课程涵盖的学科主要以工学、理学和医学为主,其次是文学类,哲学、历史学等学科课程相对较少。
在爱课程平台的课程中,工学课程占比最高(24%),其次是理学类课程(10%),再次为教育学(9%)、医学(9%)和管理学6%。
相比之下,Coursera平台课程中占比最大的是商科(22%),其次是计算机科学(16%),再次是数据科学10%,社会科学10%,艺术和人文7%。
Edx平台课程中,计算机科学占17%,商业与管理占14%,人文占9%,工程学占8%,社会科学占7%。
(依据图1、图2数据计算获得)(二)课程提供:我国主要由高校提供,企业参与少;但国外企业参与很多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主体日益扩大,由部属重点高校逐步延伸至一般高校和高职院校,由单纯高校提供课程拓展至企业参与提供课程,但总体来说,仍以高校为主。
如学堂在线平台共有447所高校及部分企业参与,共提供2618门课程,大多数课程由高校提供,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有102所,共提供1457门课程,占课程总数的55.7%。
仅有15家企业提供了56门课程。
除“学堂在线”和“爱课程”外,其他在线教育平台几乎没有企业参与提供课程。
Edx平台共有174所高校及部分企业参与,共提供5562门课程,大多数课程由高校提供,如麻省理工学院提供384门网络课程,哈佛大学提供324门网络课程,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提供190门课程等。
除学校外,微软公司、IBM 公司、Enodo管理咨询公司、亚马逊公司、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红帽信息公司(Red Hat)等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微软公司单独提供了258门课程,课程数在所有参与组织中占据第3位。
此外,有193门课程由多个校-校、校-企或企-企联合提供。
与国外相比,国内在线高等教育课程的参与高校数量较多,学堂在线平台的参与学校数量约为Edx平台的2.5倍,爱课程平台参与高校数量约为Edx平台的4.2倍。
尽管国内的学堂在线提供了56门企业课程,爱课程提供了52门企业课程,但此外其余企业提供的课程数均不超过3门,大多数企业仅提供1门课程,企业提供课程数占比依然较低,企业的参与度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