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但只有行事风格、情绪性和人际关系维度与消极应
心理健康量表: ( 1) 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以 对相关显著, 且相关系数较低。除才干维度与心理
下简 称 SCL ) [ 23] , 该 量 表 具 有 较 好 的 信 度 和 效 健康各指标相关不显著外, 其余人格维度与心理健
度[ 23] , 本研究所得到的 A系数为 0. 97; ( 2) 自我和 康各指标相关均显著。
关键词: 人格; 中国人人格量表( Q ZP S) ; 应 对方式;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B8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841( 2007) 06- 0028- 04
一、引 言
应对方式可简单理解为人们对内外环境要求 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应付方法、手段 或策略[1] 。有关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健康之间有 着密切关系。积极的、适应性的应对方式有利于适 应和身 心 健康, 消极 的 应对 方 式不 利于 身 心健 康[ 2- 4] , 不过许多研究对心理健康的测定多采取单 一指标, 如抑郁[5- 6] , 或国内广泛使 用的症状检核 表( SCL- 90) [3- 4] 。虽然目前心理学 界对心理健康 的界定观点不一, 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将心理健康 界定为/ 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 外部社会环境的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 感0 [ 7] , 仅仅将是否出现心身症状或心身症状的严 重程度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是很不全面的, 心理健 康作为个体的一种心身状态, 可以表现为行为风格 或行为抑制, 或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 或心身症状, 或某种积极的人格特点模式[ 8] 。因此, 本研究采用 SCL-90、自我和谐与行 为抑制作为心理健康状况 的指标, 以期更全面地阐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 关系。
第 33 卷 第 6 期 V ol . 33 N o. 6
¹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Sout hw es t U ni versit y ( Social Sciences Edit ion)
2007 年 11 月 Nov. , 2007
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胡 军 生1, 2, 王 登 峰2, 滕 兰 芳2
应对的特质理论[ 9] 认为个体采取的应对策略
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性, 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 会采用自己偏好的应对策略, 从而形成自己的应对 风格。虽然 Lazarus 提出的应对过程理论[ 10] 认为 个体的应对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应激 事件会引发个体不同的应对行为, 但是也强调/ 应 对行为与其所出现的情境是一致的0 [ 10] , 并且认为 个体的应对策略也具有一定的跨情境稳定性, 而且 正是这种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对个体的长期心理健 康带来了影响。因此, 近期一些研究者从人格特质 的角度出发, 认为应激是个体面对应激情境时人格 特质的体现, 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应对 也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11] , 有关研究 已表明个体 的应对风格与人格特质有着密切 的关系[ 12] , 并且 已发现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有其偏好的应对方式, 如 Was t on 等[ 11] 发现神经质与问题为中心的应对 有较高负相关、而责任感和外向性却与其有较高正 相关, Ruchkin 等[ 13] 发现寻求帮助的应对方式与奖 赏依赖的人格特质显著相关、行为回避的应对方式 与自我指导的人格特质显著相关, 陈红等[14] 发现 A 型人格的中学生倾向于使用着重情绪的应对方 式、较少使用着重问题的应对方式。鉴于人格被认 为是人们在压力事件面前最为稳定的一种心理资
谐量表( SCCS) [23] , 测量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
( 四) 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
自我的灵活性以及自我的刻板性三个因素, 可作为 模型
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工具。该量表的各项心 理测量学指标均良好[23] , 本研 究所得到的 A 系数 为 0. 76; ( 3) 大学生行为抑制量表( CBIS) [ 24] , 测量 对亲密关系、自信、求助、拒绝、支配和疏远行为抑 制的程度, 量表的信度、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 求, 对心身健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24] , 本研究所得
( 二) 研究工具
消极应对
0. 280* * *
0. 177* *
0. 183* *
注: * p < 0. 05; * * p < 0. 01; * * * p < 0. 001, 下同
( 三) 人格维度与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关
由表 2 可见除情绪性维度与积极应对相关不 显著外, 其余各人格维度与积极应对相关均显著;
为构建人格、应对方式与 心理健康的 关系模 型, 我们采用结构方程对假设模型( 见图 1) 进行验 证, 结果模型拟合度较好( V 2 = 100. 925, df = 38, p < 0. 001, V 2 / df = 2. 656; GFI = 0. 95, N F I = 0. 92, CFI = 0. 95, RM SEA = 0. 08) , 如图 2 所示。
才干( CG) 、情绪性( Q X ) 、人际关系( RG ) 和处世态 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即采用
度( CT ) 。本研究的 A系数为 0. 90。
消极应对方式较多的个体, 其心理健 康状况也较
( 三) 施测程序
差。本研究表明人格的外向性、行事风格、人际关
考虑到一次 施测题目太多, 故分两 次进行测 系和处世态度维度对积极应对具有正向的预测作
28
源[ 15] , 个体的身心适应状况与 25 年前的乐观水平 仍然相关[ 16] , 人格也可能是引起身 心健康的直接 原因, 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能表现 为如图 1 所示的关系模型,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就是构建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以期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应对方式辅导提供一定的 理论支持。鉴于国内有关研究多采取修订后的国 外人格测试工具[17- 19] , 但由于中西 方人格结构存 在系统性的差异[20] , 本研究使用完 整的测量中国 人人 格 结 构 的 工 具 ) ) ) 中 国 人 人 格 量 表 ( Q ZP S ) [21- 22] 对人格进行测量。
( 二)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从表 1 可看出, 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指标均 为负相关, 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指标均为正相关。
表 1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C BIS
S C CS
S CL
二、被试与方法
积极应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261* * *
0. 405* * *
0. 171* *
( 一) 被试
被试为 260 名大学生, 其中男 107 人, 女 153 人; 入学时年龄 17- 23 岁, 平均年龄 19. 35+ 1. 12 岁; 包括文、理、音乐、美术等专业。
表 2 人格维度与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关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S CC S C BIS S CL
WX
0. 479* * * 0. 086 0. 615* * * 0. 609* * * 0. 461* * *
SL
0. 182* * 0. 108 0. 436* * * 0. 357* * * 0. 220* * *
试, 中间间隔一周的时间。
用, 即这四个人格维度的特征( 得分) 越明显( 高) ,
数据分析采用 SPSS10. 0 和 A M OS4. 0 软件 个体越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这与有关研究的
进行处理。
结论基本一致[ 11, 19] 。在这四个人格维度中, 外向性
29
和人际关系都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行事风格 度得分高的个体更倾向于采取/ 寻求建议、向他人 和处世态度涉及的是个体对事方面的特点。外向 倾诉烦恼、积极参加文体活动0 等积极的应对方式 性的特点既包括在人际情境中的活跃和积极、也包 了。行事风格维度反映的是个体在做事中表现出 括个人自身的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是一种外在表现 的稳定的个人特点, 高分者做事认真谨慎、行事目 和内在特点的结合, 高分者在人际 交往中表现活 标明确且切合实际和合乎常规; 处世态度反映的是 跃、积极, 擅长与人交往且容易与人沟通; 人际关系 个体对人生和事业的基本态度, 高分者目标明确、 维度反映的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基本态度和特 理想远大, 并且坚定追求卓越[ 8] , 因此行事风格和 点, 高分者的特点是友好温和、与人为善[ 8] , 而有关 处世态度维度得分高的个体也更容易采取/ 坚持自 研究[ 25] 表明外向性和人际关系维度与社会支持有 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斗争以及找出解决问题 显著的正相关, 这就不难理解外向性和人际关系维 的方法0 等积极的应对方式。
( 11 井冈山学院 教育学院, 江西 吉安 343009; 21 北京大学 心理学系, 北京市 100871)
摘 要: 为构建人格、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对 260 名大学生 进行了 问卷调 查, 研 究结果 表
明: 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应对方式与心 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积极应对可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消极应 对可负向预测心理健康; 人格各维度直接或通过 应对方式间接 作用于心理 健康; 人格的外向 性、行 事风格、人 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对积极应对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 行事风格 还对消极应 对产生正 向的预测作 用。结论: 人 格直接或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中国人人格量表( Q Z PS) 。Q ZP S 是依照词汇 对风格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学假设编制的测量中国人人格 的量表[ 21] , 其各项
与有关研究类似[3- 4] , 本研究也发现个体的应
心理测量学指标均良好[ 22] , 测量人格的七个维度, 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积极的应
分别是外向性( WX ) 、善良( SL ) 、行事风格 ( X F) 、 对方式可对心理健康产生正向的预测作用, 而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