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标题的艺术魅力
新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传播信息的一种活动,处在信息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同信息打交道。
坐在车里,收音机
传来当天的新闻;在办公室,翻开报纸、打开电脑,扑面而来的是国内外大事;晚上回到家里,《新闻联播》又是人们的新闻
晚餐”。
大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变动,反映此种
变动的新闻信息不胜其数,目前我国一些报纸已增至几十个
版、一百多个版,欧美一些国家的某些报纸有时多至几百个版
而读者阅读新闻也是一个选择过程,“欲知其新,欲知其快,欲
知其广,欲知其详” ,读者是从新闻的标题开始了解最新鲜、
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事实的,标题作为“最完美的压缩
是一篇文章的“标帜”和“眉目”,就要富有时代感,令人耳目一新。
恩格斯就曾说过,标题就是要“愈简单、愈不费解便
愈好” ,而标题要达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境界,道
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精神就要紧扣主题,勇
于创新,不落俗套,惜墨如金,充满激情,耐人寻味, 这样的标题才耐看,才能让人过目不忘,发人深思。
、主题紧扣,勇于创新
题好一半文”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毛泽东同志曾说
“标
题要吸引人看,这很重要。
”新闻标题既来自新闻,又对新闻具
有多方面的能动作用。
标题作得好,犹如画龙点睛,可以使新
闻大为增色。
有的时候,读者对新闻的具体内容早已记不清了,但是那些脍炙人口的标题仍留在记忆中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哥得巴赫猜想》、《生命的支柱》、《中国姑娘》、《扬眉剑出鞘》等等,这些报告文学中的人物,影响
了整整一代人,他们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英雄和偶象,成
为时代的主旋律,那些立于纸上、充满激情的标题也在人们心中无法抹去。
新闻标题能用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引人注
目的事实报告给读者,我国一位早期的新闻学者说,“标题者,
新闻之缩影”,标题首先在视角上给人以冲击和震撼,就要紧扣主题,勇于创新,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能向读者提示和评价新
闻的内容,而且还能以生动优美的形式去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比如,《北京晚报》曾登过一篇报道《海南严查“高考移民” 》,
标题言简意赅,不拘一格, 让人对高考移民现象关注起来,因为
关系考生命运,“高考移民” 这中国特有的现象再次成为人们的话题。
《中国青年报》在学者费孝通逝世后,曾连续刊发
两篇报道,《费老,您走好》《费孝通,行走是他的生命方式》
如诗一般简洁凝练的语言 ,让人对这位学者的逝去感到沉痛 同时对他充满了由衷的敬意。
契诃夫曾说 ,“写作的艺术就是
提炼的艺术” ,经过精心提炼的标题 ,就像是一件极美的艺术
动地刻画了人物 ,而力透纸背 ,一字千钧的标题也使人过目不 忘,印象深刻。
、不落俗套 ,惜墨如金
标题所要写的事实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美好的 ,有的是
丑恶的 ;有的是令人喜悦的 ,有的是令人悲哀的 ;有的是令人气
愤的 ,有的是令人感叹的。
标题 ,在传播新闻中最新鲜、最重
要、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时 ,在文字上除了要简洁、通俗外 应不落俗套、生动优美 ,修辞要讲究 ,力求形神兼备 ,尽可能给
人以较多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是大家都公认的好通讯 好的新闻作品。
它在发表的当时引起了轰动的效应 ,就是现在
品,让人品味良久。
美国合众社记者罗伯特 ?克来伯写的《中 国导弹之父一一钱学森》就是新闻中的佳品 ,不同的角度 ,生 ,还
读起来也还是那样地激动人心。
它的成功原因是:材料好、文采好、主题好。
说到题目的提炼,作者魏巍同志曾
说:“这个
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的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是。
”
累。
”他长期在部队生活,和战士我内心感情的长期积
们接触
很多,有感而发,写出来的自是感情饱满,引起读者共鸣。
要想使标题不落俗套,还可以通过巧用富有表现力的事物或诗词佳句表现标题的内容,使标题更精练生动,富有文采
和感染力。
如《浙江大学生今年成“俏货” 》,采用比拟这种修辞手段,抒发强烈的感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欧元,爱你要
商量》,主题是仿拟当时流行的一个电视剧的剧名(爱你没商
量),同仿拟古诗不同,没有书卷气,而有追逐潮流的时尚感。
正
当2000 年欧洲推出欧元之际,它未能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 标题用“爱你要商量” ,富有幽默感。
位外国报人曾说:“编辑伏在桌上每天八小时,在脑
力
和体力上都很疲乏的。
因此,编辑除非从工作中找出兴趣和吸
引力,否则,不会把工作做好。
最好的编辑,当他改写一条新闻,
把陈词滥调改成漂亮的短句,从新闻中概括出一条吸引人的
标题时,他感到骄傲。
”没有什么比得上一条好的标题在读者中产生反响,让编辑更有成就感了。
、充满激情,耐人寻味
最早的印刷物是没有那么多明显标题的,所以说标题是
报纸发展演变的产物。
为了使文章主题更加抓人,更加突出;
为了使文章之间有个明确的开始和终结标志,标题才越演越
烈。
发展到今天,甚至有些现代派报纸,把标题当成版面构
成
的主要因素,许多充满激情,耐人寻味的标题成了报纸的
“招
牌菜” ,吸引读者,为版面争彩。
如《羊城晚报》报道广州
花
市的新闻《为君报道春消息,今年花胜去年红》几个字仿佛春风拂面,让人如沐春雨。
《中国青年报》在一则有关邓丽君
的歌坛人生的新闻中,用了《何日君再来》一首歌名作标题读标题就让人联想到邓丽君这位丽人的如天籁般的歌喉,而何日君再来” 也道出了人们对她无尽的思念和爱恋,令人感
伤。
标题所使用的句式不同,抒发的感情强弱亦有不同。
相比
之下,陈述句不及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表达的感情强烈。
例如《你为什么而工作?》这则调查六大奋斗动机的新闻就是
靠这个有力的问句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从而一睹为快。
《永别了,赵丹!》这篇报道中的标题仅五个字,却力透纸背,在传递新
闻信息的同时,让人感到对艺术家的敬意和怀念,而感叹号的
运用,更是在感情的天平上加重了砝码,让人读出了生命的力
量。
在新闻中,标题被称之为“一瞥的艺术,标题在传播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时,要达到雅俗共赏,
鸣惊人,就要提炼主题,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写出富有时代感
的好标题。
(编辑/梁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