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组网技术》课程标准
执笔人:耿家礼主审人: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企业网组网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模块。
与该课程相关的前序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后续课程有《网络安全技术》、《综合布线与网络规划》等课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与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完成对VLAN技术,动态生成树,GVRP、Smart_link、VRRP 等知识的学习,达到掌握组建企业网组建基本原理和企业网组建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组建高性能企业网能力等目标,满足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网络技术方面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适应网络工程师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一)设计理念
《企业网组网技术》是我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必修课程,是在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网络管理员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化(社会、企业、毕业生)的调研与分析,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所形成的一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二)课程任务
《企业网组网技术》是与思科、华为3COM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行业认证课程平台。
根据企业对网络管理员职业岗位工作的人才需求,课程定位于中小企业网络的组建、设备的选型、设备的调试、管理维护以及技术支持等职业岗位任务。
(三)课程要求
学生必需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路由交换技术等的应用开发、调试和维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熟练运用路由交换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使学生获得“路由交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应用问题以及应用路由交换技术的能力,为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网络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路由交换技术”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中小企业网络的组建、设备的选型、设备的调试、管理维护以及技术支持等职业岗位技能。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达到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一)知识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IP寻址、子网掩码、路由与网关、可变长子网掩码、子网划分;
●掌握路由选择基础、静态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
●熟练掌握可变长度子网掩码和无类域间路由、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熟练掌握交换技术、冲突域和广播域、交换机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虚拟局域网技术、生成树协议;
●熟练掌握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
●熟悉广域网技术。
(二)专业技能目标
●能根据项目要求选择网络设备;
●能熟练进行交换机、路由器连接;
●能合理管理交换机、路由器;
●能熟练进行生成树协议、VLAN、VLAN中继协议和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能熟练进行路由协议的配置;
●能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
(三)素质教育目标
●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安全意识,遵守职业道德。
●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
●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与实施
(一)、整体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努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企业网组网技术》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综合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
点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实施:明确任务、剖析问题;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作品展示、点评总结;任务实战、巩固创新。
(二)、项目及教学设计框架
创建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项目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括任务的工作活动。
描述项目的要素包括:学习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形式和考核评价说明。
具体项目描述如表1所示。
表1项目描述
(三)教学实施说明
(1)明确任务,剖析问题
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子任务的任务单,通过问题陈述先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突
出重点、透析难点,继而针对问题进行剖析,对问题进行细化和深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任务的分析讨论中来。
这样,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成枯燥无味的任务来应付,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2)独立探索,合作学习
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又称“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性别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
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
合作学习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经验为中心,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3)作品展示,点评总结
学生完成任务后,以任务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汇报成果,各小组可以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及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所谋求的解决方法,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进行改进和提高,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有助于树立自信心。
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果及时地一一进行分析点评,在点评分析过程中,既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也要针对其不足之处给予建议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
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实践-反馈”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此得到培养。
(4)任务实训,巩固创新
在课程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要结合当前社会市场需求开展任务实训,通过模拟职场情境,提出一个来自行业或现实业界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学生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在和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中,明确任务、确定目标、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丰富、提升和重构,从而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信息素养,又培养了主动探索的创造精神。
五、学习评价
本课程总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学习评价表如表2所示
表2学习评价
任务考核实例
(1)总体考核方案
(2)考核等级
六、教学实施基本要求
(一)教师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个人素养,具有团队精神,责任感强。
2.具备在学习和工作中利用路由交换技术构建配置企业网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熟悉当今流行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常规软硬件结构及配置、能熟练地进行路由器和交换机操作和维护。
4.具备利用路由器和交换机构建配置企业网络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
5.具有较强的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正确、及时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6.具备一定的教学方法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
(二)、课程负责人
具备该课程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熟悉高职高专学生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与前、后
续课程的负责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IT行业市场人才需求;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的工程应用,实践经验丰富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
(三)教学评价
1.本课程强调目标评价与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评价的有机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管理、自我评价。
2.本课程的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3.本课程要求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
4.本课程突出过程考核与阶段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业务操作、课后作业、社会实践等环节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评价。
5.本课程重视教学的总结、创新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针对项目中的每个任务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2.为满足课程教学质量要求,应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材(自编或选用),多媒体PPT课件,课程网站,实际案例,各种素材资源,各种常用办公软件,学习指南,课程题库等。
3.充分利用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电子书籍和互联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