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目录前言 (1)一卓尼县基本情况 (5)(一)自然地理状况 (5)(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7)(三)资源能源利用情况和环境状况 (12)(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9)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 (21)(一)政府推动力不断加大 (21)(二)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21)(三)推广应用一批关键技术 (22)(四)初步建立起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 (22)(五)资源节约成效有待提高 (23)(六)清洁生产要取得阶段性成果 (25)(七)全社会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有待较大提高 (26)(八)初步建立企业行业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6)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30)(一)指导思想 (30)(二)基本原则 (30)(三)发展目标 (32)(四)主要任务 (34)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41)(一)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县、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 (41)(二)抓住四个重点环节 (42)(三)探索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43)(四)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 (43)五项目规划和投资 (46)六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48)七保障措施 (50)(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50)(二)加大政府政策推动力度 (53)(三)加强统计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 (53)(四)探索优化科学考评 (54)(五)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54)(六)强化依法监督检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55)(七)搞好宣传培训,增强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 (56)八需要国家和省支持、解决的有关问题 (58)附件 (59)前言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来破解发展难题。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的统一。

循环经济既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环保问题,而是系统工程和有成本的经济。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有着技术、投资、运行成本,同时强调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臵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随着我国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展。

卓尼县地处黄河支流洮河流经县,是一个资源型的山区县,又是一个资源能源缺乏的县。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生态环境负荷率迅速上升,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环境严重超载。

卓尼县支柱产业是农牧业,工业、企业发展缓慢县能耗高、污染高,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比较大,如果不改变这种发展方式,卓尼县的资源能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难以支撑,产业竞争力将难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将难以提高。

在地区性能源、资源结构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从发展循环经济入手,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弱化资源的约束,是卓尼县的必然选择。

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解决卓尼县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弱化资源对工业、企业的约束,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才能为发展持续产业赢得时间;才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产业链和做大、做强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在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的同时,卓尼县发展循环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总体来看,全州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将生态立州放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全州的发展规划逐步落实,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完成可研本子,重点行业推广应用了一批循环经济关键性技术,为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从大背景看,科学发展观为卓尼县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政策和措施正在落实,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也为卓尼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为此,在卓尼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制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关键技术和保障体系等内容做出部署,明确目标,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对于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和崛起,构建和谐卓尼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针对卓尼县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围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社会体系”的长远目标,提出卓尼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甘南州循环经济试点为契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消费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

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承载力为核心,统筹社会、区域、园区和企业各层面,以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企业为重点,带动全县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城乡社会体系建设,形成政府积极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运行机制,建立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实现生产清洁化、生活环保化和生态良性化,构建循环经济型和谐卓尼县。

在坚持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统筹产业发展,把突出重点、示范引路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政府、企业、公众责任相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考核制度相结合,政策激励与法律保障相结合等也作为基本原则。

本方案提出了卓尼县循环经济发展的2012~2015年总体目标及相应行业领域的具体目标。

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主要任务为:以构建工业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积极推进再利用与再循环。

提出卓尼县要健全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包括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宣传教育等方面,诸如成立循环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改进考核机制,试点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核算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咨询服务体系、标准体系等等。

本方案的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的若干意见》、《甘南州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甘南州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卓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草案,按照国家、省、州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卓尼县情,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在全县形成较大规模,以解决卓尼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全面完成卓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力求走出一条具有卓尼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为建设资源节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卓尼县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状况卓尼县成立于1949年10月,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定西市所属岷县、漳县为邻,南与迭部县相接,西与四川省若尔盖县睦邻,西南与碌曲、夏河两县毗连,北与临夏州和政、康乐两县及定西市的渭源县接壤,中部与临潭县环结。

全县辖3镇12个乡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9万人,有藏、汉、回、土、满、苗等十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2%。

境内海拔2000~4920米,年均气温4.6℃,平均降水量580.0毫米,无霜期119天,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山高林多湿度大。

=======================================================================================卓尼县境内大部分为中低山地形。

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海拔在2000~4920米之间,相对高差2920米。

县境南部由华儿干山、光盖山等山峰构成的迭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是卓尼和迭部的界山。

其主峰扎伊克嘎海拔高达4920米,是整个县境地势的屋脊。

迭山以北均为洮河水系切割的中岱地形,重峦叠嶂,沟谷纵横。

区内除海拔在3600米以上部分为裸露的岩石外,其余均为茂密的森林和沟谷山地草场,植被覆盖良好。

洮河沿岸的河谷地带,形成许多冲积滩地。

县境中部有斜藏大山、大石山等山峰呈东西走向耸立中央,是县境西北部诸水的发源地。

地貌以高原丘陵为主,地形呈平缓高山沼泽地,间以沟谷山地,河谷开阔,阶地发育,最高海拔4000米。

区内植被以牧草为主,间或有小片针阔叶混交林分布。

北部由威当山、花岩山、白石山、庙花山等山峰形成北部屏障。

羊沙河、冶木河下游一带切割较深,形成支离破碎的高山地貌,多悬崖峭壁,河谷两岸绝壁矗立,为峡谷地带,植被覆盖较好。

东部藏巴哇地区海拔最低处仅2000米,由白石山、侯旗大山等山峰与陇南山地相接,地形错综复杂,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除白石山上部海拔3200米以上为裸露的岩石外,其余地区植被覆盖良好。

卓尼县南北长120公里,东西宽87公里,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8.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03%;林地面积171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59%;草场面积3323平方公里,占全县积的61.32;其它166.4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06%。

=======================================================================================卓尼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草场、矿产、水能、旅游为我县的五大优势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