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概念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概念

1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概念1.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控制的定义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其中事前控制为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的质量控制。

事中控制为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所有与施工过程有关各方面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中间产品(工序产品或分部、分项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所完成的最终产品(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以及有关方面(如质量文档)的质量进行控制。

1.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特点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其次,容易产生质量变异。

因项目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生产,有固定的自动性和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有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同时,由于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

再次,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

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否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第四,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

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最后,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

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

因此,项目在施工中,还必须正确控制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对立统一。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

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2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查现状2.1国外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查现状国际上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十分严格的,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承包商的质量自检与质量保证。

国外对于质量检查的统—看法是,要保证工程或产品质量,靠外部检查只是一个方面的措施,但更重要的还是依靠企业内部的质量自检与质量保证,企业的自检体系一般较健全,要求较严格。

业主进行的质量监督检查,主要按FIDIC合同条件中的规定进行。

业主代表或业主指定的设计工程师或业主授权的其他机构及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政府的监督检查。

一些国家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在特定的时间内需要对建筑工地进行检查。

其检查的时间为开工、基础完工、承重结构和高耸构筑物完工后以及项目竣工后;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工程项目按照规划正确选址,而且符合现行法规中关于公共安全和健康的有关规定[4]。

2.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现状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的,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了政府监督、第三方认证、企业自控的体制,并建立了相应的省、地市、县级管理机构。

二是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了以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法规和规章。

三是推行了建设监理制。

以上控制体制的运行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体制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工程建设体制仍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导致许多工程的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来自同一系统,隶属于共同的主管部门,这种控制格局基本上是一种内部的监督体系,很难实行严格的、公正的监督,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二是法规不健全,执法不力和对法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建设领域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不能有效地得到遏制,结果往往保护了落后,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是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设立的工程质量监督站由于其编制、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技术装备及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检查的形式、内容、方法、手段都难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工程规模大、标准高、分布散、专业性强、隐蔽工程项目多和相对勘察、设计、施工队伍素质差,不利于工程质量责任制的落实。

四是现行的市场准入制度,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严谨的规范操作,因而虚假的有资格无能力或高资格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比较普遍,从而直接影响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3 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施工前质量控制、施工中质量控制和施工后质量控制三大部分。

3.1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下就根据施工不同阶段分别讨论在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3.1.1施工前质量控制问题施工前质量问题控制难点主要包括施工图纸和施工材料两个方面的问题。

(1)施工图的控制问题按图施工是建设单位必须遵守的一条技术纪律。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图纸差错和职工提出的修改设计建议以及因施工条件变化或材料代用等事项需要修改设计图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如下违规操作从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①不认真学习图纸,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

②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

如建筑图与结构图有矛盾,土建图与水电设备图有矛盾,基础施工方案与实际地质情况有矛盾,以及建筑结构方案与施工条件有矛盾等。

这些矛盾未妥善解决仓促施工酿成重大质量事故。

③未经设计人员同意,乱改设计。

如柱与基础连接节点,梁与柱连接节点任意施工改变了原设计的铰接或刚接方案而造成事故。

犹如随便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而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大的质量事故[5]。

(2)施工材料的控制问题一些承包商或分包商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拿到某项工程后,为谋取小集团利益,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或在材料进场前没有严格检查验收;建立的管理台帐不健全,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薄弱;非正确合理的使用材料,造成混料和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3.1.2施工中质量控制问题施工中质量问题控制难点主要包括各工种之间的协调及由于分包转包而带来的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

(1)土建施工与其他各专业工种的矛盾土建与各专业施工单位不协调,如预制的桩太长,造成运输、吊运和打桩的困难,甚至造成断桩;由于场地平整,土方回填等工作完成不好,使构件吊装困难因此造成吊坏事故;又如水电设备安装人员在已完成的土建工程上任意凿洞严重削弱构件截面而造成事故。

(2)施工中转包分包问题①施工任务转包问题。

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建设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凡持有专业执照和相应资质证书的施工企业或施工企业联合体均可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参加投标。

这说明承包某项工程施工企业必须是有相应的资格。

但有的施工企业不顾国家规定擅自将工程任务转包给无力承担的单位和个人,转包后也不进行检查指导,导致工程质量事故。

②项目经理部把工程分包后没有建立各级技术责任制,技术工作没有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造成一些工作重复劳动,更严重的出现一些无人管的真空地带而造成事故。

3.1.3成品质量保护问题对已完成的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如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质量。

哪怕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优质品、上等品,当遭受损伤或污染,那也会成为次品、废品、不合格品。

这样,不仅会增加修补工作量,浪费工料,拖延工期;更严重的是有的损伤难以恢复到原样,成为永久性的缺陷。

因此,搞好成品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按期竣工的重要环节。

3.2建筑工程施工中质检问题对策根据以上在施工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按其不同阶段的特点分阶段的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3.2.1作好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合同签订后,项目经理部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责任制,抓住质量计划指定,质量计划实施和质量计划(目标)实现三个环节。

要求各部门都应担负起质量管理责任,以各自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

(1)对图纸的疑点应及时反馈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参与由建设单位组织的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是施工图纸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参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前,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图纸,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图纸的补充及修改等提出必要的意见。

通过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使施工人员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工程结构特点、技术难点、重大施工及工艺要求、解决图纸中的遗留问题等。

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的片面理解或图纸中存在的缺陷问题等造成施工质量事故或工程质量隐患。

图纸会审做好纪录。

图纸会审记录应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三方签证,作为施工的重要设计文件。

(2)对施工材料作好检验工作材料的质量对一个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材料(含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不可能符合标准,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材料的质量控制一定要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的使用,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创造正常施工的条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造价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前提。

在材料控制中,一要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供货厂家,就可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二是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的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要确保材料质量;三要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2.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1)做好技术交底凡由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并签署技术交底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2)做好施工中的质量检查①做好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