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善待学生的错误

善待学生的错误

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更新:2010-4-2 阅读:栏目:班主任论文善待学生的错误来源自 3 e d u 教育网[摘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的学生是未成年人,更不可能不犯错误。

善待、宽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仅是人性的需要,亦是我们教育中永远有效的法宝。

善待学生的错误是理解与尊重;善待学生的以其长补其短;善待学生的错误是爱心的凸献。

[关键词]: 善待;学生;错误一、面对犯错误的两种不同态度。

古人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生在世,有谁能不犯错呢,即使是圣人也是无法逃避的,可以说犯错误是人生的一种必然。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不能够改过。

我们都知道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过失的即失误,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

要说谁失误最多,恐怕要数科学家了。

试问: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经过了几百次,几千次甚至几万次的失败才取得?我们的学生本就是需要我们去教育、引导的未成年人,他们更不能避免犯错误。

而且他们所犯错误或许是出于好奇心;或许是对事物的不了解;或许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

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对犯了错的学生如何教育?是采取赏罚分明中的“罚”还是孰视无睹、置之不理等他们自我发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管理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觉得学生犯罪是“大逆不道”,是不可饶恕的,在处理学生时喜欢树立“典型”,杀鸡儆猴,总试图用最严厉的处罚来警戒犯类似错误的学生。

但是效果却并不想想,而且更为严重是这样反而会引发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因此“有错必罚”并不是教育犯错学生的理想方法。

那么采取不理不采的方法又会如何?由于我们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不能完全分辩是是非非,他们很多时候错了但却不知道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对他们的错误如不及时加以教育纠正,只会使他们错后再错、错上加错,养成不好的习惯。

因此采用不理不采、自生自来的方法对待学生的错误也是不妥当的。

二、善待犯错的学生!那如何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我的态度是善待他们。

在这里我要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

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

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立场,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得才能更好。

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善待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

善待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往往超出我们的现象。

懂得善待的人,才懂得人生,懂得快乐。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学校管理肯定是少不了一定的规章制度,但管理的制度更需要渗透一种人性化的宽容思想。

善待学生的错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季娜私自摘下校园里最美的花朵,班主任发现后,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而是亲切地询问原因。

季娜望着老师诚实地说;“我祖母病得很厉害,我想摘一朵花放在她的床头安慰她……”说着眼里泪水汪汪。

这时候老师很受感动地说:“季娜,再摘三朵吧,两朵送给你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一朵送给你,为了你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

”季娜摘花这一行为是错误的,但错误的背后又折射出人性的熠熠光芒。

面对这一错误,班主任没有咄咄逼人的震怒,草率鲁莽的训斥,主观臆断的批评。

否则,他就要把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否定了,扼杀了。

季娜的泪水表明了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但班主任没有就此了事,随即挖掘季娜错误中的闪光点,让季娜再摘三朵花。

班主任的亲切话语,化解了她心中的不安和恐惧。

短短几句话,饱含着对季娜错误善意的批评和对她善良心灵的赞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双重教育效果。

学生年龄小,是非观念淡薄,有时不能明辨真与假,区分美与丑,判断善与恶。

但每个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有做好人的愿望。

我们要借鉴陶行知“四块糖”的育人艺术,学会宽容善待,给予理解。

因为,一种良言能化解一种危机,一场矛盾;一番恶语能激发一种矛盾,毁灭一个人才。

我班里有一个很调皮的男生叫周林鑫,一天他趁晚自习的时候偷换别班同学的轮胎。

两天后事情败露。

于是,大部分老师认为此事性质恶劣,应该“严惩”。

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却另有想法,倒不是偏袒,而是觉得应该从爱护帮助的角度出发,谨慎处理。

于是,我找到周林鑫,首先捕捉到他错误背后的“美丽”,表扬他偷换车轱辘动作娴熟,技术高超,而且深为那位同学着想,把其自行车安装好不致于因自行车毁坏无法回家,心地很善良。

然后,再和风细雨地帮助他认识到事情的错误和产生的后果,用情感和赏识拨动他的心弦。

周林鑫听后,流下激动的泪水,悔恨不已,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表示要汲取教训把聪明才智用到学习和关心他人上面去。

?第二天,我发现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守纪律,上课听得非常认真,课间主动把教室里的桌椅板凳排得整整齐齐。

我及时地表扬了他。

此后,他不断进步,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三、怎样善待学生的错误?首先,善待学生的错误就是要帮助犯了错误的学生。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

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

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

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我们知道,在任何班级中, 学生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则尊重、偏爱,对这些学生犯错误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对差生则嫌弃、厌恶,一旦他们犯错误则骂个狗血喷头,不堪入耳。

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这一敏感的角落,轻者,使这些学生越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不求上进;重者,则会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造成师生间矛盾。

所以批评学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学生犯了错,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将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

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

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批评教育后要?关注改正错误的情况,防止坐失良机。

批评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错误,所以批评结束不等于万事大吉,而要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辅导、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也由于他们成熟度低,自觉性不强,难免会时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对于学生的犯错,要采取“理”与“情”相结合的方法。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所谓“理”就是要使学生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什么,为什么要受到批评。

所谓“情”就是要用情感去教导学生。

但除了教育以外,还要有适当的处理措施,因而让学生用做好事来弥补错误,成了班上的一条规矩。

根据学生犯错误的原因,要求其进行不同形式的补救。

如自习课上讲话的,就让他在班会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不交作业的,那么就请为班上的同学推荐一篇好文章,并说明推荐的理由;打了架的同学,要一起合作,给班组织、设计、主持一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明白班集体是大家的,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谁都应该尽全力去保护我们的“家”。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就会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宽容。

“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其次,善待学生的错误就是挖掘其积极健康的东西,用长其“善”的方法,救其“失”。

一位同学,平时有一个怪癖,常带着小刀在树木花枝上刻这刻那。

为此,班主任不知说过他多少遍。

有次家访,班主任赵老师想跟家长谈谈这件事,无意中听他妈讲,他在家一有空就学着搞嫁接、植物栽培,还指点老师看他嫁接成功的几种植物—仙人球上竟插活了几种花卉。

老师眼前一亮,想不到他有这般本事。

联系他平时的怪癖,赵老师重新调整了教育方式,肯定了他在嫁接方面的长处,同时指出不可随便在小树上刻画,并让他试验在班里的仙人球上嫁接菊花,他很快就改掉了原有的毛病。

此例给我们一大警示:有些有“毛病”的学生说不定正是他创造力的凸现不可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应长其“善”救其“失”。

第三、善待学生的错误就是理解、尊重、信任学生。

善待学生的错误是用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老师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

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

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要学会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多给他们机会,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让学生通过自尊心得到尊重和满足来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

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目的。

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孩子。

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我们应该以一颗慈爱的心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多给他们机会,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教育的核心是爱。

学生的错误虽然是幼稚的,可笑的,却往往又是美丽的,闪烁着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火花。

因此,我们要善待学生美丽的错误,千万别用成人的眼光去抹杀学生做好人的愿望。

最后借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浅谈从人的心理需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发布时间:2009-11-23来源:作者:周小芳我要评论:(0)字体:【小】【中】【大】关于人的需要,许多学者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和研究。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他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五个层次形成金字塔的状态,即最底层是生理需要,表现为人们需要食物、饮料、住所、睡眠和氧气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