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通行能力分析教学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通行能力分析教学

有关的系数;
U——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
在通常的城市道路设计范围内(坡度≦|4%| )、其I值近似为0.054,取Lo=2m,L1=5m,
则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pcu/h)如表10-3 (P189)所示。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的一条车道理论通
行能力(pcu/h)如表10-4(P189)所示。
交叉口的入口的延误; 6.按区段计算整个设施的平均行程速度。 7.参考表10-9干道服务水平分类表,评定服务水平。
首先考虑的是干道的功能类别:即它是主要干道,还 是次要干道。
“主要干道”为都市区重要活动中心之间和进出该地区 的主要部分的交通服务。
“次要干道”是连接和延长主要干道体系的设施。 典型的郊区设计是指具有部分和几乎全部入口控制、 有分隔的左转车道和不准停车的干道。 中间设计指的是具有部分入口控制的干道。 典型的失去设计指的是对入口支路控制或不控制的干 道,是没有分隔带的双车道或多车道的单向或双向道路。 美国HCM干道分类辅助表 表10-11(P196)
认为对于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取1500 pcu/h是比较合理的。
2.多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 多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C=n·Co
三、可能通行能力的确定
1.多车道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其影响用折减系数 a条来表示 据观测,自路中心线起:
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 a条假设为1.00, 第二条车道为0.80~0.89; 第三条车道为0.65~0.78; 第四条车道为0.50~0.65; 第五条车道为0.40~0.52;
a 交1
t1
l t2
/v t3
v
/
a
l2
l/ /v
v
l3
/
b

l/v
l / v v/2a v / 2b
l——交叉口之间的距离(m) v——路段上的行车速度(m/s) a——启动时的平均加速度(m/s2),观测资料 b——制动时的平均减速度(m/s2), b=1.5m/s2 Δ--车辆在交叉口的停候时间,可取红灯时间的一半,一般
第二节 公共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
一、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体系包括定是定线行驶的公共
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以 及定线和不定线行驶的小公共汽车、出租车 和客运轮渡等交通工具及其配套设施。
二、公共汽车停靠站与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 公共汽车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受沿线各停靠
站通行能力的制约,其中通行能力最小的停靠站, 是控制线路通行能力的站点。停靠站的通行能力取 决于车辆占用停靠站的时间长短。因此,公共汽车 停靠站的通行能力为:
2.交叉口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交叉口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用交叉口通行 能力折减系数 a交来表示:
a交
交叉口之间无阻的行程时间(s) 交叉口之间实际的行程时间(s)
a交的值可按交叉口的以下两种不同交通管制的情 况进行计算:
(1)当路段上的行驶车辆受到交叉口信号灯的红灯 听候影响时交叉口折减系数 a交值:
Δ=15~20 s
#########
(2)当路段上的行驶车辆不受信号灯的红 灯影响时,或交叉口上不设红路灯时,交 叉口折减系数a交通用计算公式:
l
a交
l v
1
v 2a
v
2
v 2b
10 5
l——交叉口之间的距离(m) v——路段上的行车速度(m/s) a——启动时的平均加速度(m/s2),其值见前 b——制动时的平均减速度(m/s2),其值见前 β1,β2——系数,其值取决于的比值(表10-7), 其中:
美国HCM干道服务水平分类 表10-9(P195)
五、分析程序
1.确定所考虑的干道的位置和长度; 2.按照干道分类,结合自由流速度的测定,确定干道等级
; 3.为了评价,将感到分成区段,每个区段由一个或几个干
道路段组成; 4.计算每个路段的干道运行时间,并以区段汇总; 5.将每个交叉口上需要的资料列表,并计算所考虑的每个
10 7
式中:d——指该车道组每辆车的平均停车延误( s/veh)
Tc——信号周期长(S)
g / Tc——该车道的绿信比,即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长度 之比;
X——该车道组的Q/C的值(Q交通量、C为车道组 的通行能力
步骤六:计算平均行程速度
干道速度
3600 长度 每公里的行驶时间 速度 总的交叉入口延误
β1及β2 值 表10-7(P193)
3.行人过街等因素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4.车道宽度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考虑上述影响的折减系数,则路段上一条车道的通行
能力为:
C路段 C0 条 • 交 • 综 • 车道
veh / h
四、服务水平分级 对于城市道路来讲,衡量交通服务质量的主要
指标为路段、交叉口的拥挤程度(即V/C)。平均 车速,延误(交叉口)
1.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和交通都处于理想条件下
,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以最小的车头时距 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流路段上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可按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两种方法计算。其计算 公式为:
Co=3600/ht

Co=1000v/L (10-1)
式中:Co——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veh/h)
ht——饱和连续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S) v——行驶速度(km/h)
L——连续车流的车头间距(m)
连续车流条件下的车头间距L,可采用下式计算
: L L0 L1 U l v 2
10 2
式中:
Lo——停车时的车辆安全车间距(m) L1——车辆的本身长度(m) V——行驶车速(km/h) l——与车重、路面阻力系数、粘着系数及坡度
步骤五:交叉口数据列表并计算延误时间。
交叉口入口延误可用下式计算:
D=1.3d
(10-6)
式中:D——交叉口入口延误(s/veh);
d——交叉口停车延误(s/veh)
交叉口的随机停车延误方程式为:
d
0.38c1 g / Tc 2 1 g / Tc X
173X 2 X
1
X
12
16 X
/ TC
第一节 城市干道通行能力
一、城市干道交通流特征 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快速路与主干路属交通性道路;次干路兼有交通性和 生活型两重功能并以交通功能为主;支路一般为生 活性道路。
四类道路的交通功能关系如表10-1所示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关系表 表10-1(P188)
二、基本通行能力的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