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学史世纪之交相对论

物理学史世纪之交相对论

▪ X射线发现的意义: ▪ X射线谱的研究为认识物质的微观结
构提供了重要的途径,研究晶体结构的 有力工具,展示了物理学倘有极待探索 的未知领域,给物理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 局面。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2放射性的发现
• 1、贝克勒尔的发现(1852—1909法国)
• 公路桥梁学校学习、工程师、从事光学方 面的工作,祖、父辈从事荧光研究。
• 荧光物质发荧光发出X射线?
• 1896年2月:
• 阳光下:底片感光
• 抽屉里:底片感光
铀盐
• “这种射线不依赖于
底片
• 任何激发方式……”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2放射性的发现
2、居里夫妇的功绩 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 (1867—1934波兰) 1891年到巴黎攻读物理 1892年获硕士学位 皮埃尔—居里(1855-1906) 巴黎大学教授、发现压电效应、 磁学的居里点、著名的物理学 家 (1)证明了贝克勒尔关于铀 盐的幅射强度与化合物中铀的 含量成正比
普朗克的老师约利给普朗克的信:
理论物理学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所 有的微分方程都已经解出来了,青年 人不应该毁掉自已的一生,不值得选 择一种将来不会有任何发展前景的事 去做。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1 X射线的发现
一,伦琴实验(1845—1923德 国)
维尔茨大学校长、物理所所长
苏黎士大学 数学、机械学
阴极
阳极 1m
屏幕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1 X射线的发现
• 1895年12月28日向维尔茨 堡物理学医学学会递交论文: “论一种新的射线”
• 实验的装置、实验的方法, 并初步说明了X射线的性质
•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 • 论文五次再版,译成英、法、 • 意、德、俄等国文字。 • 夫人的手骨像参展、见报 • 1月13日:因表演X射线效应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2放射性的发现
(2)证实钍也具有放射性
• 1898年4月在一篇给理科 博士学院的报告中:在铀 沥青矿中,有一种新的物 质,且有很强的放射 性……
(3)1898年7月,宣布发 现“钋”放射性物质
• 1898年12月,宣布发现 “镭”放射性物质,且射 线强度比铀强200多万倍。
版权所有, 1997 (c)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
第六讲:19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1 X射线的发现
经典物理学经过约三百多年的发展,19 世纪未已建立完整的理论:
牛顿力学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麦克斯韦方程 热力学三定律、分子运动论、统计物理学 物理学的骨架已经完成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2放射性的发现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2放射性的发现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电子的发现
一、电子学说的发展 夫兰克林:电是一种“电的流体”“电火” 1759年:“两流体学说” 二、J、J汤姆孙(1856-1940美国) 卡文迪许实验室第三任主任 曾任:英皇家学会会长、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科研、教育的组织形式、研究方法和民主学 风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3 电子的发现
方法一:
设m 为粒子的质量,粒子的带电量为e;N 为一定时间内通过某截面的粒子数,则
总电量:Q=Ne (通过静电计测出)
射线照射固体升温动能为W,设粒子的速 度为V
被授予二等普鲁士王冠勋章。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1 X射线的发现
• 1896年3月伦琴第二 篇:
• “一种新的射线”继篇 • 1897年3月第三篇: • “关于X射线性质的
进一步观察”
• 1901年12月3日获第 一个诺贝尔物理奖
• X射线发现的意义: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1 X射线的发现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2 放射线的发现
(4)居里夫妇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工作,从8 吨铀沥青矿渣提取了0.1g的纯镭 (5)提出放射性现象的实质假设: 辐射过程是一种物质的发射过程,它伴随着放 射性物质重量的减少,同时也是一个能量递减 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和元素的演化有联系。 1903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共获诺贝尔物理 奖 1911年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奖 献身科学- - - - -
第六讲:19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1 X射线的发现
威廉.汤姆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w Thomson)
1855年威廉.汤姆逊发表了海底电缆信号衰 减理论。并在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难题,英国政 府因而于1866年封他为爵士,1907年又加封 他为开耳文勋爵。
第6讲:19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1 X射线的发现
起先:研究晶体的热传导、 压电特性和光化学特性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1 X射线的发现
• 1876年哥尔德施太因(1850—1930德国)实验 中发现“阴极射线”
阴极
阳极
• 从阴极发出粒子飞向阳极,会发出荧光。
• 阴极射线是什么?当时的研究热点。
• 伦琴1895年11月8日:
• 黑纸包放电管--------1米远屏幕有绿光---新的射线?
第六讲:19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1 X射线的发现
1899年新年的除夕之夜,欧洲著名 科学家新年聚会,大会主席开耳芬新 年贺词:
19世纪已将物理大厦全部建成,今 后物理学家的任务只是修饰和完善这 座大厦,- - - - -当然,物理学晴朗的 天空还存在两朵小小的乌云,一朵是 热幅射中所谓“紫外灾难”,另一朵 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以太零结果。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3 电子的发现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发展/§6.3 电子的发现
三、汤姆孙的阴极射线实验
1886—1930—近50年从事放电实验 1897年4月30日向英皇家学会报告:“阴极 射线” 1、实验证明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发出的; 2、射线在静电场中偏转,偏转的方向表明, 形成阴极射线的那些粒子带负电。 进一步的思考:粒子是什么?原子?分子? 微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