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分析
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分析
川西南山地油菜区+川西北 高原油菜区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ern Sichuan+Northwestern plateau of Sichuan
种植面积 Planting areas
产量 Yields
四川播种面积、单产及总产的变化
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1986-2008) Rapeseed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in Sichuan province (1986-2008)
油菜产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名
中
称
国
预榨温度
高(130℃) 低(120℃)
饼粕残油率
大于1.5% 低于0.8%
综合利用产值
原料产值的1.5倍 原料产值的12倍以上
增值率(%)
40-60 200-400
欧洲国家
湿害
虫害
草害
病害
根肿病日趋严重
蕾薹期
苗期
Company Logo
三、发展四川油菜产业对策措施
×
NEA胞质双低不育系 双低恢复系
NEA胞质双低杂交种
大田制种
6、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7、提高油菜复种指数研究
育种基地
新品种(组合)试验、示范基地
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
甘蓝型油菜高产高纯度制种技术规程
选择制种地:制种地四周1500米内不能有其它十字 花科植物生长。 播种方式:适当调节父、母本播期,父、母本按1: 3的比例间隔种植成行。 田间管理:整地、施肥、浇水、防治病虫、除草、培 土等栽培措施参照当地实际生产情况进行; 制种技术: 1)苗期:拔除父本行、母本行中差异过大的杂株; 2)开花期:母本具有遗传稳定的彻底雄性不育性,理论 上不产生可育株或可育花粉,但仍需拔除母本行中混 杂的大花瓣植株和有花粉植株,务必拔除干净; 3)扬花授粉:开花期在晴天中午12:00-下午4:00之间 用竹竿或细长的棍子将父本行花粉赶向母本行植株, 用力要适度,过轻不能将花粉扬起来,过重则会打断 父本植株; 4)去除父本:花谢完后及时砍除父本行植株,只保留母 本行植株,收获母本行种子时,千万不能有父本种子 混入,否则将造成生产上极大的损失。
பைடு நூலகம்
南油68
硫苷17.88μmol/g饼, 芥酸0.64%,含油 量41.0%。长江中 游组平均亩产 152.51公斤,比对 照中油杂2号增产 10.23%。全省各地 均可种植。
南油12
适宜机收新组合川杂NH352
油菜育种、栽培研究重点
1、高产高油突破性双低新品种选育
杂0430
06杂-9
乐油6号
芥酸0.35%,硫苷 19.78μmol/g饼,含油 率40.84%。省区试平 均亩产154.74公斤, 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3.25%,比对照 川油21增产11.95%, 适宜四川省平、丘地 区种植。
蜀杂11号
含油率40.83%,芥 酸<1%,硫甙< 30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61.4公 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7.27%,适宜 四川省及与四川生 态条件相近的地区 种植。
均隆油5号
芥酸0.33%,硫苷 21.61μmol/g饼。含油 率43.84%,省区试平 均亩产164.87公斤,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8.15%,比对照川油 21增产11.31%,适应 地区为四川省及与四 川生态条件相近的两 熟制地区种植。
川农油3号
含油率41.57%,芥酸 0.1%,硫苷 19.95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65.94公 斤,比对照川油21增 产10.59%,适宜四川 平丘区大部分油菜主产 地区种植。
蓉油15
芥酸<0.23%,硫苷 29.82μmol/g饼,含 油率42.23%。 省区试平均亩产 172.16公斤,比对 照蜀杂6号增产 14.76%,适宜四川 省平丘区、长江上游 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种 植。
蓉油16
芥酸0.05%,硫苷 18.37μmol/g饼,含 油率46.85%,省区 试平均亩产171.28公 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20.84%,适宜 四川省平丘区、长江 下游区及类似生态区 种植。
油菜常年为全省提供约60%-80%的食用植物油和
20%左右的饲料蛋白质来源。
(一)产前育种科研现状
四川省内从事油菜科研的单位众多,主要有四川 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 农业大学、绵阳市农科所、南充市农科所、宜宾 市农林科学院等。 四川省油菜科研力量雄厚,选育出了川油、蓉油、
四、我省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川油58
含油率39.97%芥酸
0.27%,硫苷
28.47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59.2
公斤,比对照蜀杂6
号增产12.9%,适宜 四川省平丘冬油菜区 种植。
川油36
芥酸0.0%-0.15%,硫苷 17.3-26.81μmol/g饼,含 油率41.76%-44.89%。 国家区试亩产171.58183.12公斤,比对照油研 10号增产8.10%,比对照 秦优7号增产13.95%,平 均产油量70.67公斤/亩, 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加 7.68%,适宜整个长江流 域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蜀杂、绵油、南油、宜油、川农油、德油、乐油
系列等一大批“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在大面积 生产上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
(二)产中生产现状
种植面积和总产最高的是川中丘陵区,其次是川西平 原区和川东北山区,川西南山地和高原区种植面积和 总产较小。 单产以川中丘陵区和川西平原区较高,川东北山区和 川西南山地略低,高原区最低。 川中丘陵区、川西平原区和川东北山区是四川油菜主 要生产区。 以甘蓝型品种为主体,“常规与杂交”、“双低与非 双低”并存。 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长期被忽视。 高产仍是老百姓追求的主要目标。
川油39
芥酸低于0.05%,硫 苷17.83μmol/g饼, 含油率42.08%省区 试平均亩产175.63公 斤,比对照川油21增 产12.35%适宜四川 省平、丘地区种植。
川油41(06杂-9)
含油率42.85%,芥酸 小于0.05%,硫苷 19.65μmol/g饼。 省区 试平均亩产185.34公 斤,比对照川油21增 产17.88%, 平均亩产油 量79.42公斤,产油量 比ck增产11.04%,产 量和产油量均居第1 位,适宜四川省平坝、 丘陵地区种植。
二、四川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缺乏突破性和专用品种 ◆劳动力投入大, 比较效益低
◆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到位率低 ◆油脂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
种植粗放
品种与技术不配套
缺乏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和技术(元/kg)
名 称 欧洲国家 中国 机械化程度 全面 <6% 设备 先进 差 种植规模 大 小 生产成本 0.9 2.6 机收品种 多 少
宜油15
含油率41.36%,芥 酸0.25%,硫苷 19.49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67.1 公斤,比对照蜀杂6 号增产11.93%,适宜 四川省平、丘地区种 植。
宜油17
芥酸0.83%,硫苷 23.79μmol/g饼, 含油率42.89%。省 区试平均亩产 177.69公斤,比对 照川油21增产 13.02%。适宜四川 省平、丘地区以及 陕西省陕南地区种 植。
四川油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以及四川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目
录
一、 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二、 四川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三、四川油菜产业发展对策 四、四川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一、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四川是我国油菜主产省份和国家双低油菜优势产 区,油菜是四川第一大油料作物和不可替代的冬 季作物。 四川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200-1500万亩,总产 180-220万吨,居全国前三位和西部第一位。 油菜集中在邛崃、中江、三台、简阳、雁江、达 县、宣汉、平昌等30个重点县,形成川西平原、 川中丘陵和川东北3个双低油菜优势区域。
13.10% 24.10%
盆周边缘山地油菜区Edge of Sichuan Basin mountain
58.60%
川西南山地油菜区+川西北 高原油菜区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ern Sichuan+Northwestern plateau of Sichuan
61.70%
四川油菜基本概况
1.30%
川西平原油菜区Chuanxi plain 川西平原油菜区Chuanxi plain
1.10%
15.70% 24.40%
盆周边缘山地油菜区Edge of Sichuan Basin mountain 盆地丘陵油菜区Hilly areas of Sichuan Basin 盆地丘陵油菜区Hilly areas of Sichuan Basin
2、适合机械化生产专用新品种、技术、农机研究
如 何 降 低 损 失 ?
成熟度一致? 爆果损失?
3、矮杆、早熟、广适和多抗品种选育
矮杆群体
矮杆原始材料
矮杆材料小孢子培养后代
杂交F1代表现为矮杆
4、菜用和观赏用油菜品种选育
5、三系杂交油菜高产高纯度制种技术研究
×
NEA胞质不育 双低保持系
四川盆地 9 月下旬播种, 父 母 本 比 例 1:3 , 制 种亩 产达120-150kg
绵油33
含油率40.25%,芥 酸低于0.05%,硫苷 17.81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70.59 公斤,比对照川油21 增产10.64%,适宜 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 种植。
绵油88
含油率41.54%,芥 酸0.23%,硫苷 19.54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78.51 公斤,比对照川油21 增产13.54%。适宜 在四川省大部分平丘 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