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峰地区出土红山文化玉器探析

赤峰地区出土红山文化玉器探析

赤峰地区出土红山文化玉器探析作者:崔岩勤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6期摘要: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在出土的遗物中玉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目前已发表的资料看,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红山文化玉器集中在辽宁朝阳地区和内蒙古赤峰地区。

赤峰地区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为研究红山文化时期玉文化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宗教信仰、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赤峰;红山文化;玉器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001-07赤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下辖的旗县区有翁牛特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敖汉旗、喀拉沁旗、林西县、宁城县、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

赤峰是红山文化最早的发现地,也是红山文化命名地。

赤峰地区红山文化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其中玉器是重要的遗存之一。

本文依据目前已发表的考古资料、研究成果,对赤峰地区各旗县区内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红山文化玉器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红山文化玉器的特点及历史文化价值。

一、赤峰地区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状况从目前已发表的考古发掘、调查资料及研究成果看,在赤峰地区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博物馆馆藏且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红山文化玉器很多,分布在各旗县区,具体情况如下:翁牛特旗出土的玉器主要有三星他拉出土碧玉龙1件。

{1}乌丹镇东柺棒沟出土黄玉龙1件。

{2}海金山遗址出土长方形饰1件、角形饰1件、勾形饰1件。

{3}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玉器较多,{4}有玉猪龙1件、玉鸮2件、玉鸟1件、玉蚕4件、三联璧1件、勾云形器1件、玉珠68件、钩形器1件、玉斧2件、巴林石管2件、巴林石纺瓜2件、碧玺鱼1件,共计八十多件。

羊场出土玉猪龙1件。

{5}巴彦汉苏木查日斯台出土兽形器1件。

{6}幸福之路苏木查干宝力格出土玉蚕1件。

{7}巴颜他拉苏木苏达勒出土人面形器1件。

{8}巴彦他拉苏木苏达勒出土勾云形器1件。

{9}查干诺尔苏木出土勾云形器1件。

{10}查干沐沦苏木出土箍形器1件。

{11}巴彦查干苏木出土箍形器1件。

{12}大板镇西哈日毛都出土玉斧1件,{13}巴彦他拉苏木高勒艾勒出土玉斧1件。

{14}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葛家营子村出土箍形器2件。

{15}十三敖包乡尖山子村刘家屯出土玉猪龙1件。

{16}友好村发掘出土玉锛1件、玉管1件、巴林石环1件、巴林石圆形饰5件。

{17}克什克腾旗土城子天宝同出土箍形器1件。

{18}好鲁库出土玉棒1件、玉斧1件。

{19}南台子遗址发掘出土玉玦2件。

{20}敖汉旗萨力巴乡干饭营子出土玉猪龙1件。

{21}牛古吐大五家村出土玉猪龙1件。

{22}下洼河西出土玉猪龙1件。

{23}敖音勿苏乡烧锅地出土箍形器1件。

{24}萨力巴乡乌兰召村出土玉蝉1件。

{25}敖音勿苏烧锅地村出土玉管1件。

{26}双井乡董家营子出土蚌形饰1件。

{27}长胜镇北泡子沿出土玉斧1件。

{28}牛古吐乡千斤营子出土玉斧1件。

{29}大甸子乡大瓜翅出土箍形器坯料1件。

{30}丰收乡骆驼营子小东山出土箍形器内芯1件。

{31}草帽山遗址发掘出土玉璧1件、玉镯2件。

{32}阿鲁克尔沁旗巴彦塔拉苏木巴彦诺尔出土玉斧1件。

{33}喀拉沁旗四十家子乡台子村出土玉斧1件。

{34}林西县老虎石沟东队后山出土玉管1件。

{35}大营子乡土庙子村出土玉凿1件。

{36}五四公社水泉大队出土玉锤形器1件。

{37}松山区大庙镇出土箍形器1件。

{38}据统计,目前红山文化玉器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玉器共计300余件。

{39}在赤峰地区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博物馆藏且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玉器主要分于七旗、一区、一县,数量超过130余件,约占目前红山文化玉器总数的三分之一。

从玉器出土状况看,赤峰地区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以征集、采集的为主,考古发掘出土的数量很少。

尽管如此,这些玉器对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分布范围、玉器的种类、形制、工艺及红山文化时期社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赤峰地区红山文化玉器的种类及形制特点(一)玉器的种类红山文化玉器的分类根据玉器造型特征及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装饰类、工具或武器类、动物类、人物类、特殊类、其它类,{40}赤峰地区出土的玉器也涵盖了这些类型。

装饰类玉器有玉玦、玉镯、玉管、玉珠、长方形饰、角形饰、蚌形饰及巴林石环、巴林石管、巴林石圆形饰等,工具类玉器有玉斧、玉锛、钩形器、棒形器及巴林石纺瓜等,动物类玉器有玉龙、玉鸮、玉鸟、玉蚕、玉蝉、兽形器及碧玺鱼形器等,特殊类玉器有箍形器、勾云形器、玉璧、三联璧等,人物类玉器有玉人面形器,其它类主要是玉箍形器坯料和玉箍芯。

玉器种类多样,题材丰富,造型各具特色。

(二)玉器的形制装饰类玉器的形制特点:装饰类主要有玉玦、玉镯、玉管、玉珠、长方形饰、角形饰、蚌形饰及巴林石环、巴林石管、巴林石圆形饰等。

玉玦2件,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7号墓发掘出土,{18}形制为圆环形,一侧有一个缺口。

一件内径6.5、外径8.3厘米,另一件内径3.4、外径5厘米,出土时位于墓主耳部两侧,应是耳饰,是目前考古发掘所见唯一成对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玦。

玉镯4件,敖汉旗草帽山遗址7号墓发掘出土1件,1号墓发掘出土1件。

阿鲁科尔沁旗荞麦他拉乡出土2件。

其中敖汉旗草帽山遗址7号墓出土的玉镯形制较大(图一:1),白色玉,外径7.8、内径6.1-6.3、厚0.6厘米。

镯体内缘厚外缘薄,内缘弧直,横截面为三角形。

1号墓出土的玉镯已残。

玉管4件,为圆柱状,中部有对钻孔,通体打磨,光素无纹。

分为两种形制:Ⅰ型玉管1件,管的两端一侧磨平,另一侧圆弧。

敖汉旗敖音勿苏烧锅地村出土,黄色玉,器长6.2、直径2.3、最大孔径1.4厘米。

Ⅱ型管3件,管的两端一侧平直,另一侧倾斜。

巴林左旗友好村3号墓发掘出土1件,林西县老虎石沟东队后山出土1件,巴林右旗巴彦塔他拉苏木苏达勒出土1件。

巴林左旗友好村3号墓出土的玉管,浅灰色玉,器长6.3厘米。

巴林右旗巴彦塔他拉苏木苏达勒出土1件(图一:2),黄色玉,体长2.3、直径1.5、内孔径0.5厘米。

玉珠68件,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黄色玉,有圆形、半圆形、扁圆形三种形制,最大直径2.48厘米,最小直径1.27厘米,均为素面。

除圆珠形外,均有一圆弧面和齐平面,在齐平面上有斜对钻孔。

圆形玉珠2件,直径1.5-2厘米,钻孔处略平,有一对钻孔。

半圆形玉珠54件,平面直径1-2.2厘米,厚0.9-1.7厘米,一面为圆弧形,另一面略平,个别略有内凹,平面处有斜钻对穿孔,其中10件平面对钻处可见螺旋纹。

扁圆形玉珠12件,直径0.8-2.5、厚0.4-0.8厘米,一面呈扁圆弧形,另一面平齐,有斜对钻穿孔(图一:3)。

长方形饰1件(图一:4),翁牛特旗海金山出土,淡绿色玉,长4.3、宽2.8、厚0.4厘米。

长方形片状,上端一角稍残,通体磨光,上端中间偏右对钻一孔。

角形饰1件(图一:5),翁牛特旗海金山出土,淡绿色玉,器长2.7、上部宽2.3、厚0.3厘米,形如角,上端宽,下端渐收,一侧卷起如勾,通体磨光,上端两侧各钻一孔。

勾形玉饰1件(图一:6),翁牛特旗海金山出土,淡绿色玉,径6.2、厚0.6米。

弯如勾呈C形,上端较宽,有一对钻孔,下端渐收成尖状,两端皆残。

蚌形饰1件(图一:7),敖汉旗双井乡董家营子出土,青绿色玉,两侧均残断,残长9、最宽4.7、厚0.45厘米。

呈蚌壳状,上下缘圆钝,上下端近边缘处各有一单面钻孔。

巴林石环1件,巴林左旗友好村1号墓发掘出土,巴林红花彩石,圆形,外径7.2、内径4.5、厚0.4厘米。

出土时已残断,内缘厚外缘薄,内缘弧直,横截面为三角形。

巴林石管2件,均为那斯台遗址出土,圆柱状,其中1件长1.9、直径0.5厘米。

巴林石圆形饰5件,巴林左旗友好村1号墓发掘出土4件、6号墓发掘出土1件,均为巴林冻石,圆形,中部有一小孔。

1号墓出土较大的1件直径2.1厘米,较小的1件直径1.4 厘米。

工具类玉器的形制特点:工具类玉器有玉斧、玉锛、钩形器、棒形器及巴林石纺瓜等。

玉斧9件,外形为长方扁体,中部微鼓,顶窄,刃宽,弧刃,通体磨光。

有两种形制:Ⅰ型玉斧6件,器形较小,体长小于15厘米,两侧斜直,弧背,弧刃。

克什克腾旗好鲁库出土1件,阿鲁克尔沁旗巴彦塔拉苏木巴彦诺尔出土1件,翁牛特旗广德公小洼子村出土1件,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1件、大板镇西哈日毛都出土1件、巴彦他拉苏木高勒艾勒出土1件。

其中克什克腾旗好鲁库出土的玉斧器形较小,碧玉,长方扁体,体长7.7、宽1.4-2.8、厚0.8厘米,刃部有崩口(图二:1)。

Ⅱ型玉斧3件,器体较大,体长在15厘米以上,两侧竖直,弧背,弧刃,刃部有使用痕迹。

敖汉旗牛古吐乡千斤营子出土1件、长胜镇北泡子沿出土1件,喀拉沁旗四十家子乡台子村出土1件。

其中敖汉旗牛古吐乡千斤营子出土玉斧,墨绿色玉,有灰白相间的条状纹理,器形较大,长25、最宽8、刃宽7.1厘米(图二:2)。

棒形器1件,克什克腾旗好鲁库出土,深绿色玉,不规则锥状,顶端微残,通体磨光,体长29.8、直径3.5厘米。

玉锛1件,巴林左旗友好村1号发掘出土,浅绿色玉,平面呈梯形,长5、宽3.1厘米,刃部略斜,通体磨光。

玉凿1件(图二:3),林西县大营子乡土庙子村出土,黄绿色玉,体呈长方形,长6.8、宽2.4-3.9、厚1厘米。

上窄下宽,顶微残,单面刃,刃部锋利,通体磨光。

玉锤形器1件,林西县五四公社水泉大队出土,深绿色玉,亚腰形,体长13.4、柄宽6.2、柄厚4厘米,锤头宽7.6、头厚6.2厘米。

勾形器1件(图二:4),那斯台遗址出土,绿色玉,体呈长条直柄形,长6.8、宽2.5、厚1厘米。

前端弯呈勾形,上有一减地形成的较宽勾形,勾体与柄之间有两道隆起的平行凸棱纹。

柄端边缘磨薄,有一对钻小圆孔。

巴林石纺瓜2件,那斯台遗址出土,通体光素。

1件为椭圆形,长1.6、宽1.1厘米,中间钻一圆孔,1件为桂叶形(图二:5),长4.1、宽1.6厘米。

动物类玉器的形制特点:动物类玉器有玉龙、玉鸮、玉鸟、玉蚕、玉蝉、兽形器及碧玺鱼等。

玉龙8件,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器,出土的数量较多,有C形和玦形玉猪龙两种形制。

C形玉龙2件,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1件、翁牛特旗东拐梆沟出土1件。

龙体呈C形,头尾相距较远,头部刻划纹饰,颈部有长鬣,通体光素,体中部有一钻孔。

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墨绿色玉,体呈C形(图三:1),通高26、鬣长21厘米。

头部为猪首,双眼突起呈菱形,鼻端截平,双鼻孔对称呈圆形,嘴紧闭,吻部前伸,下额和头顶有细密的网格纹,颈脊长鬣耸立,弯曲上卷。

体中部有一个对穿孔。

东拐梆沟村出土的玉龙体呈C形(图三:2),黄绿色玉,形制与三星他拉玉龙相似,体高16.8、鬣长7.5厘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