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力衰竭与超声评价

心力衰竭与超声评价

17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临床表现
发作期表现:
• 急性肺水肿:
• 起病急骤,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 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 50次/min;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听诊心率 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18
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10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其病 因居前三位依次为:
冠心病 高血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4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
慢性心衰
• 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 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21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辅助检查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
• 心肌坏死标志物:
• 测定cTnT或cTnI旨在评价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坏死及其严重程度, 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AMI时可升高3-5倍以上。
• 心肌纤维化标志物:
• 可溶性ST2及半乳糖凝集素-3
22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11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
AMI的Killip分级:
Ⅰ级:无心衰,无肺部啰音,无S3 Ⅱ级:有心衰,两肺中下部有啰音,占 Ⅲ级:严重心衰,有肺水肿,细湿啰音 Ⅳ级:心源性休克
肺野下1/2,可闻及S3 遍布两肺(超过肺野下1/2肺野)
主要适用于AMI患者
12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
6 min步行试验
33
左心室收缩功能监测
测定方法
• 等容收缩期心室的压力变化率(dp/dt)
• 主要测定心室单位时间压力的变化程度,原理是通过伯努利公式 P = 4×V2,将血流速度转换为压力,流速为1m/s的压力为 4mmHg,流速为3m/s的压力为36mmHg。
• dp/dt =(36-4)/dt = 32/dt • 测定方法:必须存在二尖瓣反流时才能获得。食管中段四腔心切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临床表现
发作期表现:
• 心源性休克:
• 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降至90 mmHg 以下,且持续30 min 以上, 需要循环支持;
• 血液动力学障碍: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心脏指数 ≤2.2L/min-1·m2(有循环支持时)或1.8 L/min-1·m2(无循环支持时);
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活动不受限,无心衰。日常体力活动不引起明显的疲乏、心悸、 气促或心绞痛。通常称心功能代偿期。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轻度心衰。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如 常速步行1.5-2km或登三楼)引起明显的疲乏、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中度心衰。休息时无症状,但轻于日常活 动(常速步行0.5-1km或登二楼)即可引起明显的疲乏、心悸、气促或 心绞痛。通常称中度心衰。 Ⅳ级:体力活动严重受限,重度心衰。休息时也有上述症状,稍有体 力活动症状即加重。任何体力活动均会引起不适。如无需静脉给药, 可在室内或床边活动者为IVa级,不能下床并需静脉给药支持者为Ⅳb 级。
25
左心室收缩功能监测
测定方法 • M型超声测定LVEF、FS
• 原理:EF = [(LVIDd - LVIDs)/ LVIDd ] ×100%
• 方法:取经胃乳头肌中部左室短轴切面,测量左心室 舒张期和收缩期直径
• 计算左心室面积改变分数(FAC)
• 原理: EF = [(LVEDA-LVESA)/ LVEDA ] ×100%
心力衰竭与超声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心力衰竭有关的基本概念
2
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 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 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3
心力衰竭的病因
41
二尖瓣前向血流的脉冲多普勒
42
二尖瓣前向血流的脉冲多普勒
43
二尖瓣前向血流的脉冲多普勒
44
左心室舒张功能监测
舒张功能
测定方法
• 二尖瓣环的组织多普勒
• 采用组织多普勒(TDI),将取样点放在二尖瓣环侧壁,记录心 肌运动的脉冲多普勒频移(PW)信号,显示心肌舒张期和收缩 期的脉冲多普勒频谱图,测定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E’)、舒 张晚期心肌运动速度(A’),计算E’/A’比值。正常的心脏舒张功 能E’/A’>1。
• 测定血流峰值间距离,通过ECG获得HR • 计算获得CO
27
28
主动脉瓣口面积测量
29
Deep TG LAX测定AV之VTI
30
Deep TG LAX测定AV之VTI
31
Deep TG LAX测定AV之VTI
32
Deep TG LAX测定AV之VTI
SV = CSAAV×VTIAV = 3.98cm2×19.4cm = 77.2cm3 = 77.2ml CO = SV×HR = 77.2×54 = 4169ml/min ≈ 4.2L/min
6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
急性左心衰
• 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又称急性心 衰综合征,其中约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 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急性心衰预后很差, 住院病死率为3%,6个月的再住院率约50%,5年病死率高达 60%。
16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 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增加 15~20次/min,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
• 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问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检 查可发现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P2亢进、两肺 尤其肺底部有湿性啰音,还可有干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 心功能障碍。
轻度心衰:步行距离>450 m 中度心衰:步行距离150~450 m 重度心衰:步行距离<150 m
14
二、心力衰竭的诊断
15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临床表现
起病特点:
• 急性心衰发作迅速,可以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如AMI引起的急性 心衰),或数天至数周内恶化。
主要症状:
• 疲乏、呼吸困难、外周水肿、肺水肿或心原性休克。
补充观察基底和 靠心尖部位向心 性收缩及长轴方 向运动
计算每搏量和心 输出量,根据体 表面积计算心指 数
24
左心室收缩功能监测
测定方法 • 肉眼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最常用TG mid SAX,结合LV 4C、 LV 2C; • 容量法测定、计算LVEF
• 原理:EF = [(EDV-ESV)/ EDV ]×100% • 方法:simpson’s法(LV 4C or LV 2C)
• 方法:取经胃乳头肌中部左室短轴切面,描记左心室 舒张期和收缩期面积
26
左心室收缩功能监测
测定方法
• 计算每搏量和心输出量
• 原理:CO = SV×HR = CSALVOT×VTILVOT×HR = CSAAV×VTIAV×HR
• 方法: • 取食管中段主动脉瓣或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LVOT直径,计 算LVOT面积,即CSALVOT = π(DLVOT/2)2 • 取食管中段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描记法测定主动脉瓣口面积 • 取经胃底深部左室长轴切面,CW测定经LVOT或AV瓣口的前 向血流,描记法获得血流时间积分(VTILVOT or VTIAV)
34
等容收缩期心室的压力变 化率(dp/dt)
35
左心室功能监测
收缩功能
测定方法
• 组织多普勒
• 主要测定心肌组织的最大运动速度(S2)。 • 通过公式EF = 5.5×S2+8 进行计算。 • 取食管中段四腔心切面,取样点放在左室侧壁的二尖瓣环处,获
得心肌最大收缩速度(S2)。 • 当心室腔显示不满意,无法采用simpson’s法或左室短轴心内缩短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 左室大小 • 室壁运动 • EF(指南标准≤40%) • FS • CO • dp/dt
23
左心室收缩功能监测
收缩功能
所需切面:
快速肉眼评估左 心室整体收缩功 能最常用切面
补充观察基底和 靠心尖部位向心 性收缩及长轴方 向运动
补充观察基底和 靠心尖部位向心 性收缩及长轴方 向运动
• 老龄、肾功能不全时升高,肥胖者降低:50岁以下的成人血浆 NT-proBNP浓度>450 ng/L,50岁以上血浆浓度>900 ng/L,75 岁以上应>1 800 ng/L,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 ml/ min)时应>1 200 ng/L)。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20
7
心力衰竭的分类
ACCF/AHA颁布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2013)根据 LVEF将心衰分为两类:
第一类
左 心 室 射 血 分 数 (LVEF) 减 低 (≤40 % ) 的 心 衰 (HF-REF) , (代替传统的收缩性心衰)。
第二类
射血分数左心室LVEF保留(≥50%)的心衰(HF-PEF),(代 替传统的舒张性心衰),又分为LVEF临界(41%~49%)和 LVEF改善(>40%)。
8
心力衰竭的分期
ACCF/AHA颁布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2013):
A期,心衰高危但无结构性心脏病或心衰症状; B期,有结构性心脏病但无心衰体征或症状; C期,有结构性心脏病且或曾有心衰症状; D期,顽固性心衰且需要特殊干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