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分类、诊断及处理原则机械因素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
根据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受伤组织、致伤因素及皮肤完整性而进行分析。
严重创伤可引起全身反应,局部表现有伤区疼痛、肿胀、压痛;骨折脱位时有畸形及功能障碍。
严重创伤还可能有致命的大出血、休克、窒息及意识障碍。
急救时应先防治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伤口包扎止血,并进行伤肢固定,将伤员安全、平稳、迅速地转送到医院进一步处理,开放性伤口要及时行清创术。
创伤的预防在于进行安全教育及采取安全措施。
创伤可以根据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受伤组织、致伤因素及皮肤完整程度进行分类。
按发生地点分为战争伤、工业伤、农业伤、交通伤、体育伤、生活伤等;按受伤部位分为颅脑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各部位的骨折和关节脱位、手部伤等。
按受伤类型分为骨折、脱位、脑震荡、器官破裂等;相邻部位同时受伤者称为联合伤(如胸腹联合伤)。
按受伤的组织或器官又可按受伤组织的深浅分为软组织创伤、骨关节创伤和内脏创伤。
软组织创伤指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损伤,也包括行于其中的血管和神经。
单纯的软组织创伤一般较轻,但广泛的挤压伤可致挤压综合征。
血管破裂大出血亦可致命。
骨关节创伤包括骨折和脱位,并按受伤的骨或关节进一步分类并命名。
如股骨骨折、肩关节脱位等。
内脏创伤又可按受伤的具体内脏进行分类和命名。
如脑挫裂伤、肺挫伤、肝破裂等。
同一致伤原因引起两个以上部位或器官的创伤,称为多处伤或多发伤。
按致伤因素,分为火器伤、切伤、刺伤、撕裂伤、挤压伤、扭伤、挫伤等。
按皮肤完整程度,分为闭合性创伤、开放性创伤等。
在各类创伤中,生活伤和体育伤多为单一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伤,伤情比较简单明确;而在战争伤、工业伤、农业伤及交通伤中,由于致伤因素是枪、炮、炸弹。
笨重机器及高速行驶的汽车,因此造成的创伤多是开放性创伤及复合创伤,伤情较严重而复杂。
即以目前常见的交通事故为例,伤员可同时有颅脑伤、颌面伤、颈椎骨折脱位、胸部伤、腹部伤或四肢骨折脱位等,伤情非常复杂危急,甚至在急救之前已濒于死亡。
闭合性创伤皮肤保持完整,有时虽有伤痕,但不伴皮肤破裂及外出血,可有皮肤青紫(皮下出血,又称瘀斑或皮下瘀血)若损伤部位较深,则伤后数日方见青紫。
①挤压伤。
由重物较长时间挤压所造成的严重创伤。
如房屋倒塌、坑道泥土陷埋、车辆相撞等原因。
可引起受压部位大量肌肉缺血坏死,常伴有严重休克,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见挤压综合征)。
创伤性窒息:一种特殊的胸部挤压伤,较少见。
表现为上胸部、肩部、头颈部的皮下组织,眼结膜、口腔粘膜有广泛分布的小出血点(瘀斑)。
这是因为在胸部受挤压的瞬间,伤者的声门紧闭,使气管和肺内的空气不能排出,造成胸内压力急剧升高,迫使心脏和大静脉内的血液倒流,引起上半身瘀血甚至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破裂的结果。
创伤性窒息本身一般无严重后果,其结局取决于伴随的肋骨骨折和胸内脏器的伤情。
②挫伤。
由钝器或钝性暴力所造成的皮肤或皮下诸组织的创伤。
常有皮下脂肪、小血管的破裂,有时还可致深部脏器的破裂。
③扭伤。
是关节部位在一个方向受暴力所造成的韧带、肌肉、肌腱的创伤。
一般情况下扭伤并不造成关节的脱位,但却可引起关节附近骨骼的骨片撕脱。
④冲击伤。
又称爆震伤,强烈的爆炸(如重型炸弹、鱼雷、核武器等爆炸)产生的强烈冲击波造成的创伤。
体表可无伤痕,但体内的器官却遭受严重的损伤。
地面、空中爆炸的冲击波多引起耳和胸部损伤,表现为失听、耳痛头晕、平衡失调(由于鼓膜穿孔,鼓室出血),或气胸、血胸。
水中爆炸者多伤及腹部内脏,出现腹痛、腹部压痛、腹膜炎的表现。
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者,可出现休克。
胸受伤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⑤闭合性骨折。
直接或间接外来暴力造成骨骼的连续性中断,但皮肤无破裂。
在骨折发生的同时,伴有附近肌肉、血管及神经的损伤。
⑥脱位。
是关节受直接或间接外来暴力,使构成关节的两骨丧失其解剖关系。
同时有关节囊破裂,也可有骨片撕脱。
开放性创伤伴有皮肤粘膜破裂及外出血。
细菌易从创口侵入,引起感染。
故开放性创伤必需及时清创。
①火器伤。
由枪弹,弹片等所造成的创伤。
不仅枪弹、弹片可在弹道造成各种组织、器官的直接破坏,高速震荡还可造成弹道周围组织、器官的创伤,弹片可将泥土、衣片带入伤口,造成严重的污染,引起化脓性感染、破伤风或气性坏疽。
②撕裂伤。
钝器打击造成挫伤的同时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裂开。
创口边缘不整齐,周围组织的破坏较广泛。
运转的机器、车辆将皮肤及皮下组织撕脱造成撕裂伤,有时还可将肌肉、肌腱、血管及神经撕脱。
撕裂伤常引起皮肤坏死及感染。
手腕部撕裂伤在临床上最常见。
③。
由细长、尖锐的致伤物所造成。
伤口虽不大,但深部的组织、器官可遭受破坏而不易被察觉,而被忽视。
刺伤易引起深部感染。
④切割伤。
由锋利的致伤物(如刀刃、玻璃)造成。
伤口边缘较整齐。
切割伤深度随外力大小而异。
腕部肘部深切割伤同时有肌腱、血管、神经的断裂。
⑤擦伤。
皮肤同粗糙致伤物摩擦而造成的表浅创伤。
受伤部位仅有少量出血及渗出,因而伤情都较轻。
擦伤1、交通伤交通伤占创伤的首要位置。
现代创伤中交通伤以高能创伤(高速行驶所发生的交通伤)为特点,常造成多发伤、多发骨折、脊柱脊髓损伤、脏器损]伤、开放伤等严重损伤。
2、坠落伤随着高层建筑增多,坠落伤的比重逐渐加大。
坠落伤通过着地部位直接摔伤和力的传导致伤,以脊柱和脊髓损伤、骨盆骨折为主,也可造成多发骨折、颅脑损伤、肝脾破裂。
3、机械伤机械伤以绞伤、挤压伤为主,常导致单肢体开放性损伤或断肢、断指,组织挫伤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和骨折。
4、锐器伤伤口深,易出现深部组织损伤,胸腹部锐器伤可导致内脏或大血管损伤,出血多。
5、跌伤常见于老年人,造成前臂、骨盆、脊柱压缩性骨折和髋部骨折。
青壮年跌伤也可造成骨折。
6、火器伤肾功能衰竭休克时,血容量减少,血压降低,肾血管痉挛,造成肾缺血,可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上皮坏死,前者使原尿(滤入肾小球囊的血浆)生成减少,后者使生成的原尿在流经坏死的肾小管时,逆向弥散至肾间质而回到血液中。
这些都使尿量减少并加重肾间质的水肿,肾间质因水肿而压力增高,又进一步阻碍肾血流,加重肾缺血要原因。
此外广泛挤压伤的伤员,除因广泛的组织水肿使血容量降低引起上述不良结果外,还因受挤压的组织被破坏,产生的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组胺和缺氧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物质)被吸收后,还使肾中毒,加重对肾脏的损害。
其中的肌红蛋白形成管形而堵塞肾小管,进一步促成少尿或无尿。
若广泛的挤压伤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伴有挤压解除后伤肢的迅速肿胀,尿呈茶色(肌红蛋白尿),酸性,即称为挤压综合征。
肌肉丰富的部位,如大腿、臀部等部位的挤压伤更易引起挤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在闭合性创伤,受伤局部疼痛、肿胀、瘀血及血肿。
疼痛剧烈时可引起晕厥或休克;若受伤部位深组织或器官同时有破坏,可有内出血而出现一系列休克的症状,如四肢湿冷、呼吸急促而浅、意识障碍、脉搏快、血压低、尿量减少等。
若有骨折或脱位,则受伤部位出现畸形及功能障碍。
在开放性创伤,局部的伤口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伤口内有不同程度的外出血;若开放伤口深及脏器或深部血管,可有内出血。
休克常是严重开放性创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此外伤员常有发热(38℃左右),为局部出血或坏死组织分解产物吸收所致,体温升高即应注意有无感染。
休克纠正后仍无尿或少尿则可能是急性肾功能衰竭。
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不足50ml称为无尿。
有时可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虽无胸部创伤,但有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呼吸增快,每分钟超过40次。
一般的鼻导管吸氧不能使之缓解。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最终可致昏迷、死亡。
主要原因是休克时的微循环障碍或其他原因(如胃液误吸入肺)引起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群的萎陷,致使流经肺毛细血管的血液无法获得充分的氧气交换以满足全身的需要。
严重创伤伤员经早期抢救成功而最终死亡者,约30~50%死于此综合征。
诊断据受伤史、局部症状及全身反应作出诊断,医务人员必须进一步识别这些创伤所引起的不同组织及脏器的破坏情况,首先判断并排除有无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通气功能不足,循环功能不足及大出血)。
①要求医务人员有整体观点,不要被局部的伤情所吸引而忽视对身体其他部位的系统的、仔细的检查。
②根据各受伤部位的解剖、逐一寻找或排除局部可能存在的各种组织、脏器的破坏,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确定伤情的轻重,为急救和治疗提供依据。
③严密观察伤情的变化和发展。
④应用各种化验检查,X射线摄片,计算机断层摄片等检查,增加诊断的正确性。
编辑本段创伤治疗项目1、四肢骨折内固定、骨盆骨折及骨不连、骨缺损、骨髓炎、骨折畸形愈合、肢体不等长、足下垂、肌腱挛缩等各种骨折并发症。
2、关节骨折、脱位、关节扭伤、膝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
3、肢体完全和不完全离断、撕脱伤、毁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感染、骨外露、骨髓炎、截肢术后疼痛、血管损伤断裂致肢体缺血、坏死。
4、上肢、下肢神经急性或陈旧性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及缺损的修复等[2]。
处理原则首先要进行急救,再进一步作相应的处理。
急救在受伤现场或医院,急救的首要目的都是抢救伤员的生命。
应根据创伤的严重性及需要决定抢救的先后顺序,分别轻重缓急,予以抢救。
第一类为需最优先考虑并立刻抢救的有: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心血管损害及严重外出血。
第二类为需优先考虑抢救的有:腹腔及腹膜后创伤,颅脑脊髓创伤及广泛软组织创伤。
第三类需抢救的有:下泌尿生殖系统创伤,面部创伤,骨折,脱位,周围血管、神经、肌腱创伤,软组织创伤。
窒息如不解救可以即刻致死,对有头面部创伤的伤员要特别注意,可用鼻咽管或气管内插管维持呼吸道通畅。
胸腔开放性或吸气性伤口应立即封闭,否则也可因严重缺氧而死亡。
严重外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带或抗休克裤控制。
应用止血带应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以免因长时期缺血引起组织坏死。
伤员因出血而休克,可先输入平衡液,如林格氏乳酸盐溶液,以纠正低血容量。
骨折或严重软组织创伤应给以固定。
经过各种抢救,伤员情况得以转危为安或保持稳定后再运送。
运送过程应注意安全、平衡、迅速。
医院内处理在医院内,经过进一步检查及抢救后,根据不同伤情的轻重,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软组织的闭合性创伤,宜将受伤肢体抬高、热敷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或疼痛。
不伴有内脏和骨关节创伤的软组织创伤,一般都能顺利痊愈。
对于开放性创伤,还必须进行清创术。
根据伤口损伤程度、沾染情况及受伤后时间,可以将伤口分为三类进行清创。
清洁、整齐的伤口,要求12小时内清创以后缝合伤口,以达到一期愈合。
沾染、不整齐的伤口,伤后时间不长,也要求在清创以后缝合,争取一期愈合(伤口直接愈合)。
若清创离受伤时间较长,则在清创后观察伤口2~3天,若无感染作延期缝合。
污染严重,组织破坏广泛的伤口,在清创以后,畅开伤口引流,使达到二期愈合(从伤口底部及两侧有肉芽形成,终而使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