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

最新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实验中选材、试剂、方法、鉴定等归类1.经典实验的选材问题(1)制备细胞膜时,常选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

原因: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原因: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状态,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

原因: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5)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菠菜叶且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原因:含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

2.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①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②Ca(OH)2溶液:鉴定CO2;③盐酸溶液: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④NaHCO3溶液:提供CO2;⑤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他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测定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或用于提取DNA;⑥酒精:用于消毒处理、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⑦蔗糖:配制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3.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汇总(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法(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4)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死体染色法(7)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9)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10)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11)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1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13)估算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标志重捕法(14)估算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弱的生物)——样方法4.快速检验细胞内物质、产物或结构的检测方法(指示剂)①淀粉:碘液;②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本尼迪特试剂;③CO2:Ca(OH)2溶液、酸碱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④乳酸:pH试纸;⑤有O2:余烬木条复燃;无O2:火焰熄灭;⑥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⑦蛋白质:双缩脲试剂;⑧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⑨DNA:甲基绿;RNA:吡罗红;⑩线粒体:健那绿。

⑪酒精: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

5.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③原子转移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亚甲基蓝溶液染色;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6.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③除去容器中CO2:密闭实验装置中放入NaOH溶液或KOH溶液;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一昼夜;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加热。

⑥避免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7.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①还原糖鉴定:水浴加热煮沸;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最适温度或实验给定温度);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体色素:酒精要隔水加热;④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水浴煮沸加热;⑤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

(四)调查类实验一般程序:确定课题和实验方案―→实施计划―→结果分析―→结论―→建议。

教材中各类型实验归纳1.观察类实验2.鉴定类实验归类比较教材中实验: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8)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如:葡萄糖 + 2Cu2+ + 4OH—加热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

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

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

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

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

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

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

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4、淀粉的鉴定:马铃薯匀浆。

四、实验用具: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五、实验试剂: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2.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3.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4.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5.碘液6.蒸馏水六、方法步骤:一、可溶性糖的鉴定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1. 制备组织样液。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

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2. 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

3. 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

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附:淀粉的检测和观察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响颜色观察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七、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答: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答: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答: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答: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答: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