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

1.对学时我能与对子互相讨论,查漏补缺,交流时声音适度,表现积极,群学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为展学做好分工准备。(10分)
1.一共有()个竹笋。
2.每盘放()个竹笋。
你要解决的问题是,可以放几盘?
2、用小棒代替竹笋,我会这样分。
从上面我知道了是把()个竹笋,每()个放一盘放一盘,共放了( )盘。像这种分法,就是我们说我们说的(),用()算式来解答,列算式就是:
讨论并得出:20÷4 = 5
………
()()()
看图说一说图意,把收集的信息讲给大家听。
2、尝试列式:
1.我能安静地学习,认真的读书,独立思考,努力解决问题,不明白的问题能做上记号。(10分)
定向独学
1.把12根小棒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每2根一份,分成()份。
每3根一份,分成( )份。
每4根一份,分成( )份。
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平均分成3份,每份( )根。
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2.我能安静地学习,认真的读书,独立思考,努力解决问题。
(8—9分)
合作互学
小组内说说我是怎样想的,分一分。
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1.对学时我能与对子互相讨论,查漏补缺,交流时声音适度,表现积极,群学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为展学做好分工准备。(10分)

展示融学
学习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评价

情景导入
知识链接
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圈一圈,画一画。
定向独学
1.教学例3
(1)观察主题图理解题意,“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分?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学习重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学习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学习过程
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评价

情景导入
知识链接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板书:12÷4=3
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1.我能安静地学习,认真的读书,独立思考,努力解决问题,不明白的问题能做上记号。(10分)
2.我能安静地学习,认真的读书,独立思考,努力解决问题。
(8—9分)
合作互学
小组内说说我是如何分的,如何列式的。
1.语言流畅、准确,内容完整、正确,分析有理有据。(10分)
2.语句通顺、内容正确、完整。(8—9分

检测固学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9题。
2、有36块饼干,可以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块饼干;也可以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块饼干;还可以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块饼干。
2.
10枝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 )枝。
10枝铅笔,每5枝分给一个小朋友,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我知道了:把物体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或者把物体平均分成()份,每份是(),都是()
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5-8题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出示分好的学具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
1.本节课我有以下收获:
2.学习这一课,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分,给自己的建议:
小学“尚美”学堂单
主备人:审核人:年月日
学科:数学
班级:二年级
课时
5
授课人
学习内容
除法(P14例5)
学习目标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的过程,理解除法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重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学习过程
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评价

情景导入
知识链接
出示8个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呢?
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分一分
定向独学
1、自学书第19页例5。
大熊猫“笨笨”看到客人们这么喜欢吃竹笋,它又多采了一些,大家看图,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展示融学
小组展示自己组的学习结果。
注意表达要清晰、准确。
1.分工明确,板书工整、动作迅速、合作完成。(10分)2.板书工整、动作迅速、合作完成。(8—9分)

点评助学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定向独学
1.认识除号
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2.教学例4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2)感知不同的分法。
画一画:
也可以摆一摆,用小棒代替吧。
(3)说出你的想法,并列出乘法算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份。
也就是问8里面有几个2。
2个2个的数,8里面有()个2。
乘法算式是: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这一道题就是问8里面有几个2。
1.我能安静地学习,认真的读书,独立思考,努力解决问题,不明白的问题能做上记号。(10分)
分一分,说一说。
提问:算式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4、5分别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理解除法的意义。)
1.我能安静地学习,认真的读书,独立思考,努力解决问题,不明白的问题能做上记号。(10分)
2.我能安静地学习,认真的读书,独立思考,努力解决问题。
(8—9分)
合作互学
小组内说说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如何统计的。
小学“尚美”学堂单
主备人:审核人:年月日
学科:数学
班级:二年级
课时
1
授课人
学习内容
平均分1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的方法。
1.语言流畅、准确,内容完整、正确,分析有理有据。(10分)
2.语句通顺、内容正确、完整。(8—9分)

检测固学
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1.独立、安静、认真完成习题,做得又对又好。(10分)

反思促学
1.本节课我有以下收获:
2.学习这一课,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分,给自己的建议:
小学“尚美”学堂单
1.我能安静地学习,认真的读书,独立思考,努力解决问题,不明白的问题能做上记号。(10分)
2.我能安静地学习,认真的读书,独立思考,努力解决问题。
(8—9分)
合作互学
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完成上面题目,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多听取别的方法,看自己是不是还有不同的方法。
1.对学时我能与对子互相讨论,查漏补缺,交流时声音适度,表现积极,群学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为展学做好分工准备。(10分)
学习难点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评价

情景导入
知识链接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观察画面,并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全校学生太多,可以以一个班为代表,先统计。
2.学习这一课,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分,给自己的建议:
小学“尚美”学堂单
主备人:审核人:年月日
学科:数学
班级:二年级
课时
2
授课人
学习内容
平均分2
学习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1)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6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1.我能安静地学习,认真的读书,独立思考,努力解决问题,不明白的问题能做上记号。(10分)
1.独立、安静、认真完成习题,做得又对又好。(10分)
2.独立、认真完成习题,做得又对又好。(8—9分)

反思促学
1.本节课我有以下收获:
2.学习这一课,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分,给自己的建议:
小学“尚美”学堂单
主备人:审核人: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