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性眼病

糖尿病性眼病


糖尿病病程8年DR为50%。20年后达 100%
DR与糖尿病类型的关系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易发展成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年龄性别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关系

儿童罕见青年以后可见
DR流行病学调查存在的问题



大量无症状患者未被发现 已确诊患者约60%血糖控制差,伴有全 身多种严重并发症 DR患者到眼科就诊时间偏晚,视力已受 严重损害 患者对自身疾病无充分的认识



⑤视电生理检查:视觉诱发电位(VEP) 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特别应注 意视网膜震荡电位(OPS)的改变。 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球 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⑦血液粘滞度的改变。
糖尿病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的区别点



水肿:(d)轻或无;(h)视乳头及视 网膜有水肿 渗出物:(d)蜡样深层硬性渗出或围绕 黄斑呈环状;(h)棉绒班黄斑部呈星状。 出血:(d)多位于深层呈点状圆形或不 规则形;(h)多位于浅层呈火焰状或线 状
糖尿病视网膜微动脉瘤是如何 形成的



微动脉瘤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特征 性病理改变 是由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血管壁扩张 形成 和周细胞内含有醛糖还原酶有关
DR视网膜循环紊乱造成的改变



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液体渗入视网膜, 造成视网膜水肿和渗出。主要部位在外 丛状层,黄斑部因有较多放射状排列的 Henle纤维水肿较严重。 微血管瘤,破裂后出血。出血和渗出被 吸收后形成蜡黄色的硬性渗出。 小静脉扩张
DR的药物治疗


弥可保(Mithycobal)是一种甲基维生 素B12,在神经组织中迅速达到并维持较 高水平。可增加神经细胞的DNA、蛋白质 及卵磷脂的合成。可促进轴突的再生、 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可明显改善视网 膜电图a,b波的振幅。 用法:前4周针剂肌注 0.5mg每周3次, 以后口服0.5mg,每日3次,4个月一疗程
激光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黄斑水肿加重:有黄斑水肿的患者应先 治疗黄斑水肿或与PRP同时治疗,先行 PRP有加重黄斑水肿的危险 损伤黄斑中心凹:激光中眼球转动误伤 光凝斑进行性扩大:激光治疗数月后光 凝斑周围色素上皮萎缩进行性扩大如靠 近中心凹可影响视力
激光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避免用小光斑、 高能量光凝造成Bruch膜破裂,使脉络膜 新生血管经色素上皮进入视网膜下形成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视网膜脱离:避免一次光凝点太多、能 量过强。可引起脉络膜毛细血管大量扩 张和渗漏引起渗出性网脱。

增殖性: Ⅰ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 体出血 Ⅱ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Ⅲ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 网膜脱离
DR单纯性和增殖性的最主要区别



单纯性DR(BDR):眼底显示微血管瘤 而无新生血管 增殖性DR(PDR):新生血管增殖为主 要特征 视网膜缺血是DR的基本病变,棉绒斑出 现提示视网膜缺血明显化
DR黄斑部的临床表现


①视网膜黄斑部病变:黄斑水肿、出血、 渗出、黄斑部毛细血管床缺血、黄斑部 视网膜前膜形成。统称为糖尿病黄斑病 变 ②增殖性病变对黄斑的侵犯:黄斑水肿 为局部微循环不正常,包括局部微血管 瘤,FFA示黄斑拱环扩大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表现①



视网膜血管壁萌发新生血管,好发于视 乳头及其附近的视网膜表面,突出于内 界膜与玻璃体接触,易出血进入玻璃体 视网膜组织在新生血管附近发生纤维细 胞增殖,形成增殖带 视网膜表面和临近玻璃体处发生血管纤 维性增殖称为PDR
DR视网膜水肿的临床表现


视网膜水肿是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所致, 眼底镜下可见局灶性或广泛性水肿。轻 度水肿易忽视。 FFA可见微血管瘤、有病变的毛细血管或 视网膜动静脉小分支均有渗漏
DR视神经乳头的临床表现


①视乳头水肿 Ⅰ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视 乳头水肿,水肿可快速吸收。若变化比 较明显应考虑为增殖性DR的早期乳头表 现 ②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或糖尿病视神经病 变 前者出现象限性视野缺损,后者视力 下降
糖尿病性眼病(Diabetic Retinopathy)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张晓峰
前言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5%,全国约有糖 尿病患者1200~2400万人 我国DR患病率为46.8~51.3%(协和医 院)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视神经病变 黄斑病变 眼内炎 玻璃体出血 继发性青光眼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表现②

增殖带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并收缩牵引引 起新生血管出血和视网膜脱离
DR分期 (1984年全国眼底病会议公布)

单纯型:Ⅰ有微血管瘤或小出血点 (+)较少、易数,(++)较多、不易 数 Ⅱ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伴有出 血斑 (+)较少、易数,(++)较多、 不易数 Ⅲ有白色软性渗出或伴有出血 斑 (+)较少、易数,(++)较多、不 易数
DR的药物治疗


其他药物: ①阿司匹林 为抗血小板凝集剂。常用于 冠心病预防心肌梗塞,也曾用于防治DR, 但疗效不确定。 ②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可保护视网膜血管 周细胞。
激光光凝的基本原理


激光的热凝固作用可以封闭病变血管, 消除其出血和渗出,特别是黄斑及其周 围的渗漏血管 破坏眼底新生血管消除毛细血管梗阻区, 改善视网膜病变区的缺氧状态,阻止新 生血管的发生与发展
激光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脉络膜渗出造成 可无症状、自然消失。 脉络膜血肿:较罕见。 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有新生血管的病人 应先光凝无灌注区如新生血管不萎缩再 直接光凝新生血管,如高能量直接光凝 新生血管可造成其出血。
DR的手术治疗(适应症)


DR晚期严重并发症如大量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内膜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视力预后差但 仍能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力。 ①不易吸收的玻璃体积血,Ⅰ型DM宜早, 出血一个月以上,待出血状态稳定、玻 璃体液化后脱离形成。Ⅱ型DM宜迟,3 个月可行手术。
糖尿病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的区别点

血管变化:(d)血管损伤在毛细血管及 静脉,以静脉变化为主可见微血管及新 生血管;(h)血管损害为小动脉,以动 脉变化为主可见痉挛和硬化
DR的治疗
DR的治疗应根据不同时来自进行药物、激 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仅为辅助治疗。 迄今无一种药物能有效控制DR的发展。 根本的治疗在于早期控制血糖和全身相 关因素如血压、血脂、肾功能等。
全视网膜光凝(PRP)

PRP是治疗DR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治疗 DR毛细血管渗漏引起的严重视网膜水肿、 严重缺血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出 现广泛的新生血管
全视网膜光凝(PRP)

光凝斑一般为200~500μm,时间为0.2秒, 功率从100mw逐渐加大至光凝斑灰白色, 光斑间隔半个光斑直径,回避大血管。 常规PRP大约需要500μm光斑 1000~1600个,分2~4次完成。合理分 期进行可减少激光的副作用。
局部融合激光


用于治疗视网膜表面下的微血管瘤、局 灶性渗漏、硬性渗出、距黄斑中心凹 500~3000μm之间的病灶、扁平新生血 管 多个大光斑,超过其边界500μm
格栅样光凝

用于治疗黄斑区弥漫性渗漏所引起的水肿。 方法:黄斑中心500μm以外,即2PD外的任何 部位作C形或环行光凝。C形光凝为围绕黄斑区 作光凝只留乳斑区。环行光凝为围绕黄斑区光 凝,乳斑区内有渗漏也做少量的光凝。如3-11 周黄斑水肿不消退、视力<0.5,可在FFA基础 上再次光凝。
DR微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微血管瘤是DR的最早出现的体征,出现 率为95.8% 眼底镜下呈圆形暗红色小点,类似视网 膜深层出血点。鉴别点:①微血管瘤存 在数月、出血点很快吸收。②微血管瘤 荧光显影、出血点不显影
DR眼底出血的临床表现


DR出血部位较深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出血 点 火焰状出血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 视网膜出血严重可融合成片累及视网膜 各层,甚至突破内界膜进入玻璃体形成 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
引起视力严重丧失的四种危险因 素

出现新生血管 视盘和盘周新生血管 严重的新生血管 玻璃体和视网膜前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


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良者为65%、 控制较好者为29% 病程在20~29年的糖尿病患者中,血糖 控制不良者为90%、控制较好者为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病程的关 系

眼动脉的改变比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 呈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改变 眼动脉呈缺血改变。血流减慢和组织供 氧减少
DR与血液粘滞度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损害 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流 速度缓慢 持续高血糖造成糖基化血红蛋白升高,红细胞 凝集力增高和变形力下降 微循环障碍,红细胞氧解离度下降,产生低氧 血症 血脂蛋白、纤维蛋白原、α2-球蛋白等升高
DR眼底渗出的临床表现①

硬性渗出:黄色、边缘清晰,1/101/6PD大小也可融合成片。位于外丛状层, 为蛋白、脂质和玻璃样沉积并含有吞噬 脂质的泡沫细胞。FFA不显影、大片渗出 可出现假荧光
DR眼底渗出的临床表现②

软性渗出:发生率18.1%,边缘不清、 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絮状斑。为视 网膜循环严重障碍,神经纤维层发生梗 死造成。存在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半。FFA 为无灌注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