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投资体制

第三讲 投资体制


经济体制的概念 所谓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生 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组织、 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

投资管理体制 国家组织、领导和调控投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基本 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投资运行机机制主要是指投资主体筹集资金及资金 的投放使用方式和方法。

投资体制的组成
从系统论看,投资体制主要由投资决策系统、投资 调控系统、投资动力系统、投资信息系统四大子系 统组成,是四者的统一体。 从管理组织的情况看,投资体制主要由以下三要素 组成:投资主体的决策层次与结构、投资运行机制、 投资领域内各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 从管理职能看,投资体制的组成主要包括投资计划 管理体制、投资资金管理体制和投资经营管理体制。 从管理对象看,投资体制的组成主要包括:投资 项目管理体制、设计体制、施工体制等。

2.总体目标: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 “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 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 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 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 种融资方式;培育规范的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 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 改进调控方式,完善调控手段;加快投资领域的立 法进程;加强投资监管,维护规范的投资和建设市 场秩序。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起市 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 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 资体制。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企业在 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 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 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 有效配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经 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小结和思考

二、市场经济国家投资运行中的宏观经济管理 1.调控方式的间接化。 2.政策措施的多元化。 3.调控政策安排的系统化。

转轨期中国投资体制
一、转轨期中国投资体制运行机理分析 1.投资制度安排具有混合型特征:市场型、非市场 型与行政型投资制度的混合。 2.投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全对称。 3.收益风险具有非完全市场化特征。 4.为投资体制服务的融资制度的安排具有政府控制 的特征。 5.投资主体结构和投资主体行为存在较大的变异。
二、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二)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三)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 (四)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

小结 投资体制,在我国一般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主要包括投资主体的确立及其行为方式、投资资金的筹措途径、投资的使 用方式、投资利益的划分、投资管理权限的划分、项目决策程序以及宏观 调控方式和机构设置等。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体制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点。我国传统投资体制的 特征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传统投资体制是以政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以指 令性投资计划和行政性立项审批为基础的,以高度集中的政府投资决策和 单一财政资金渠道为特征的直接管理型投资体制。 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转变政府职能,界定企业产权关系,实现企业和政府投资主体的双 重转化。 2.明确政府投资主体的职能和范围。 3.建立健全投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主要是利用产业政策、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投资主体行为进行间接的引导和调节。 思考题 1.什么是投资体制?什么是经济体制?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投资体制?在实现投资体制改革目标中,政府职 能应如何转变? 3.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体制有哪些特点?哪些特点可供借鉴?

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投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体制决定投资体制 投资体制模式与经济体制模式一一对应

市场经济国家投资体制

市场经济国家投资体制安排具有市场决定、制度的 系统性和宏观管理的间接性等特点。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QE3


一、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体制运行机理分析 1.投资制度安排以市场投资决定机制为主、政府调 控为辅。 2.在为投资体系服务的融资制度中,直接融资和间 接融资体系高度发达。 3.收益风险特征完全内化于投资者本身。 4.投资主体结构具有以民间投资为主的特征。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一、第一次高潮 以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 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为标志。 二、第二次高潮 以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 改革方案》为标志。 1.为了使国家重要基础工业 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能够 按照合理的工期组织建设,从1988年起开始建立中 央基本建设基金制。 2.对重大的长期建设投资实 行分层次管理,加大地方的重点建设责任。 3.建 立国家专业投资公司,用经济办法对投资进行管理。

学习目标 ◆掌握投资体制概念和中西方投资体制的差 异
◆了解我国转轨中的投资体制运行机理 ◆了解我国投资体制演进的历程 ◆认识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 措施
投资体制概念 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经济体制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 投资主体的确立及其行为方式 投资资金的筹措途径 投资的使用方式 投资利益的划分。。 投资管理权限的划分 项目决策程序以及宏观调控方式和机构设置等。

投资体制的模式
集权型 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 分散型 国家彻底放弃一切投资决策权 综合型 形成中央、地方、企业三个层次的投资主体

经济体制决定投资体制,从所有制结构、决策结构、 调节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来对投资体制作不同的 划分。 (1)从所有制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以私有 制为主体的投资体制模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投资 体制模式。 (2)从经济决策结构和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看,投资 体制可以划分为集权投资体制模式和分权投资体制 模式。 (3)从经济调节结构看,投资体制可以划分为以市 场调节为主的投资体制模式和以计划调节为主的投 资体制模式。 (4)从激励机制看,投资体制可以分为利益驱动型 投资体制模式和行政强制驱动型投资体制模式。

三、第三次高潮 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南方谈话以 后,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配合这 一新形势,在投资领域以市场为取向的指导思想更 加明确。 1.改进投资计划管理体制,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 重点从投资工作量计划转为投资资金计划。 2.项目分类、主体分工。 3.组建国家开发银 行,主要承担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 点项目的资金配置任务,实现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 贷款相分离。 4.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 金制度,开始建立和规范投融管理 1.调控方式的行政性。 2.调控范围的单一性。 3.政策安排的孤立性。 4.政策效应的刚性。


与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体制相比,我国传统的投资 体制日益暴露出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决策高度集中,投资主体单一,造成企业缺 乏活力,投资效益低下。(2)投资资金的无偿供给性 以及投资责任的软约束性,形成了普遍的“投资饥 渴症”,导致经济周期性震荡。(3)投资领域各单位 和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是非商品经济性质的,与商 品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投资体制
导语:鱼和水的故事
鱼说:“我时时刻刻睁开眼睛,就是为了能让你永远 在我眼中。” 水 说:“我时时刻刻流淌不息,就是为了能永远把你拥 抱。”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锅说:“都快被煮熟了还这么贫嘴。” 启示:约束条件如果变了,原来的收益,一下子就 都变成了成本。生命如果加在锅上,成本自然也就 很高。
相关主题